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婷  范涛 《西部人》2003,(5):35-35
今年1月,陕西省眉县杨家村出土的27件青铜器震撼了学术界。这27件青铜器大多铸造于西周晚期、周宣王时代,件件有铭文,共计4000余字,列数了西周13位帝王中除最后一个周幽王外的12位帝王的名号和一些重要史实。 通过释读其中部分器物的铭文,专家认为,这些青铜器主要记载的是一个“单”氏家族的历史,铜器的所有者是一个叫“速”的人,他和他的祖辈都是西周王朝的重臣。  相似文献   

2.
目前.宝鸡市又要重新修建一座“青铜器博精院”,使人很有些感慨,也为当今社会普遍出现的重复建设现象所忧虑。我们这里是有名的“青铜器之乡“,首经先后出土了不少极有价值的古代青铜器文物,许多为国家故宫博物院所收藏。按说“青铜器之乡”建立个青铜器博物馆(院),确在情理之中,  相似文献   

3.
记者手记     
《中国报道》2023,(2):6-7
<正>徐豪春节前,大英博物馆为宣传韩国旅游局举办的一活动,在官方账号发文庆祝“韩国农历新年”。引发争议后,大英博物馆默默删除了前述宣传帖,但并未作出回应。不少在英中国留学生自发组织了普及中国春节文化的汉服活动,身着汉服来到大英博物馆内,向馆内游客宣传春节的来源和文化。不管是古籍记载还是文物实证,农历新年都是中国数千年相承的传统节日。农历新年在古代称为岁首、岁旦、元旦、新春等,甲骨文上就已经出现了“旦”的象形字,西周多个青铜器上都有“旦”字。守护和弘扬好传统习俗文化,也是我们当代人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晋侯苏钟     
詹君琦 《魅力中国》2014,(16):70-70
上海博物馆馆藏青铜精品晋侯苏钟,从香港香港文物市场抢救回归,西周文物青铜文物重器.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这套鳊钟的出现纠正了历史上史料记载的两个错误:弥补《史记》的不足;将人工冶炼铁的技术向前推进至西周中晚期。合理的金属成分配比和规范的外形尺寸.以及工艺上的特殊处理,使编钟达到了令人赞叹的音响效果,实在是一件稀世之宝。  相似文献   

5.
正在宁波博物馆主馆的南侧裙楼一楼,有一扇不太起眼的木门。推开这扇门,仿佛进入了一个实验室,一个能打开时空通道与古人对话的实验室。这里是宁波博物馆的文物科技保护中心。记者见到马涛时,他手里正捧着一个战国时期的鍪,小心翼翼地进行青铜器修复工作的最后一步——全色。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民族文化与民族文物的关系,分析了民族文物保护乏力、民族文化趋微消失的危机;同时论述了博物馆在民族文化与民族文物保护中的作用。提出发展民族文化与保护民族文物的对策:提高全社会的文物意识和弘扬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认识;加强民族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继续加强抢救征集民族文物;加大少数民族文博人才队伍建设力度。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文物资源巨丰。尤其在石窟、简牍、彩陶和长城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据最新统计,全省目前共查明野外不可移动文物点13388处,其中已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另外还有15处正在上报待批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45处;县市级广物保护单位2950处;各级历史文化名城11座。这些文物遗产所包含的文化意义、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既便不是行内人,也能揣摸得到。  相似文献   

8.
文物保护一直都是国家工作中的重要一部分,作为不可移动文物具有很多独特特点,由此使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成了难题。本文从桂西北凤山县一位文物工作者发来的稿件有关不可移动文物的概括,不可移动文物的特点和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策略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为中国的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9.
穆瑞江 《魅力中国》2014,(9):399-399
文物保护单位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是文物管理工作的重要职责,本文剖析了文物保护的意义,文物开发利用与保护间的关系,以及当前文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新形势下文物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新途径,以充分发挥文物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涂师平 《宁波通讯》2011,(18):44-45
中国有数以千万件的国之瑰宝流失海外,这些从书法、绘画、青铜器、陶瓷、甲骨到典籍的流失文物牵动着许多世界华人民间收藏赤子的爱国之心。客居海外的有识之士睹物思乡,他们锲而不合地收藏中国文物,并通过捐赠、回国展览等形式,将国宝送上归国之路,让流散转为团聚。  相似文献   

11.
青铜器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艺术传统的精华。在中国古代,青铜器常常自铭为“尊”、“宝尊”,这表明青铜器一直被视为尊贵的实物。从汉武帝把铜鼎奉为神物这一历史事件算起,中国人收藏青铜器的历史已长达2000余年。如今,由于历史的缘故,我们只有走进博物馆或文物店才能一睹青铜器形影相吊的尊容。大连人徐宝钦经过几十年的孜孜求索,潜心研究,终于在承续传统的青铜艺术同时创新出现代青铜艺术的韵味。徐宝钦与青铜艺术结缘带有某种偶然的色彩,那是他与小伙伴去山林捉迷藏,偶得一尊铜佛。尽管锈渍斑斑,沾满泥土,…  相似文献   

12.
五祀卫鼎     
【通高36.5厘米,口径34.3厘米,腹深19.5厘米,重11.5千克】西周中期周恭王(西周第六位国王)五年(前914年)铸造,1975年2月陕西岐山县董家村出土,1991年被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柱足,折口沿,立耳,腹部下垂而外侈,器腹较浅。此鼎为圆形,双立耳,圆柱状三足。口沿下方装饰以粗疏的云雷纹。该是一种想象中的动物纹,一般只选用兽体局部,在青铜器的装饰纹中比较常见。  相似文献   

13.
辛耘 《开发研究》1987,(2):64-65
如何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已成为振兴甘肃的重要课题,杨建生同志来稿中建议:①积极抢救,科学保护.对戈壁荒漠中的文物古迹,应该立标志,采取防风化保护剂喷固;工矿、城镇、水利等建设要充分考虑对当地文物的保护.健全管理系统,执行文物法规,严防文物的继续破坏.②点、线、面综合开发,开展多主题的旅游活动.  相似文献   

14.
甘成福 《发展》2011,(3):51-5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平凉如何依托地域优势,发展先进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综合竞争力,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全市文化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文化软实力的作用日益显现。但是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相比较,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的状况仍然比较突出。一、平凉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但尚未形成具有平凉元素的在全省乃至全国影响广泛的文化品牌平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物古迹众多。全市有馆藏文物33268件,其中一级文物199件,居甘肃第二。西周青铜器、南宋银本位货币银合子和大云寺佛舍利金银棺等被誉为"中华之最"。有古遗址1193处,其中旧石器时代遗址12处,新石器时代遗址1145处,古窑址1处,古城址35处。有古墓葬313处,其中商周墓葬(群)23处,秦汉墓葬(群)138处,  相似文献   

15.
戎丹妍 《老区建设》2010,(15):60-61
两千九百多年前的一桩地产交易在多数人的印象中,房地产交易也就是最近二十几年的事情,而售楼部、开发商、分期付款、货币购房、按揭、房奴、开盘、过户,这些热门词汇都是最近这些年才出现的。其实,事情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研究古代房地产多年的著名专栏作家李开周告诉记者,现在房地产市场上所有的现象在古代也有,根据考古实物和历史文献证明,中国在西周时就出现了土地交易,在战国时就有房屋买卖。有一个名字叫"盉"的西周青铜器上,就刻有一段关于地产交易的铭文,  相似文献   

16.
图说     
《东北之窗》2023,(4):6-7
<正>太原|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在太原举行3月25日,以“保护文化遗产弘扬工匠精神”为主题的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在山西省太原市举行。来自全国的200余名选手在大赛现场同台竞技文物修复和考古探掘技术。据了解,大赛设置了木作文物修复师、泥瓦作文物修复师、陶瓷文物修复师、壁画彩塑文物修复师、金属文物修复师、考古探掘工等6个比赛项目。  相似文献   

17.
梁敏 《老区建设》2013,(12):37-38
红色文物的保护与红色旅游地区的相互依存、促进发展的关系,为进一步以红色文物促红色旅游发展提供更高的认识。同时依照先保护后开发的基本原则,提出了红色文物开发利用的一些原则,为发展中红色旅游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权威信息     
正中办、国办:实施革命文物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等工程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明确实施百年党史文物保护展示工程、革命文物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工程、长征文化线路整体保护工程、革命文物主题保护展示工程、革命文物陈列展览精品工程、革命文物宣传传播工程等,让革命文物保  相似文献   

19.
万婧 《魅力中国》2014,(25):111-111
文物修复保护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目前中外对于文物修复理念仍然有所差别,本文主要通过探讨对比中外修复理念,吸取国外先进经验、并结合中国传统修复,寻求一个适合中国文物修复的新理念,做到既有利于文物的研究,又能更好的使文物得到保护。  相似文献   

20.
文物资源的开发程度对经济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然而过度地对文物资源进行开发会造成文物损害,文中分析了文物的经济价值,探讨了文物资源开发对文物保护的影响,并提出了加强法制宣传,强化监督管理以及合理利用、保护文物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