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晓枫 《辽宁经济》2009,(6):60-60
2008年,金胡新村社会总产值25亿元,村级财务收入2500万元,上缴利税3亿元,人均收入12000元,村民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金胡新村已成为财政收入超亿元村,连续三年被评为平安创建活动先进村、省精神文明先进村,中国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国文明村镇,并跻身省十强村和全国百强村行列.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常熟市海虞镇汪桥村,全村总面积1.5平方公里,共有14个村民小组,507户人家,常住人口1908人,外来人员2000多人。2011年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4亿元,销售收入12亿元,利税6800万元,村级集体可支配年收入76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万多元,综合实力居海虞镇前列,全市榜上也有名。村集体资产1亿多元。由于汪桥村两个文明建设成绩突出。先后荣获“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新农村建设先进村”、“江苏省卫生村”、“江苏省生态村”、“江苏省村民自治模范村”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3.
西王村概述     
<正>山东省邹平县韩店镇西王村位于邹平县中部,韩店镇驻地,160户、720口人。拥有西王糖业(香港)、西王食品(深圳)、西王特钢(香港)、中国玉米油(香港)等4家上市公司,6家民营企业,15家三产企业,是中国企业上市第一村。现拥有总资产253.2亿元,2011实现销售收入282.2亿元,实现利税23.3亿元,上交税金9.2亿元。2012年1-10月份,实现销售收入228.1亿元,利税  相似文献   

4.
邹乃武 《东北之窗》2008,(24):71-71
庄河市城关街道海洋村位于美丽的黄海北岸,是一个拥有5200人的渔村。上个世纪80年代,海洋村曾经是享誉世界的"东方蚬库"和"中国活贝出口第一村"。然而进入90年代后期,连续几年的赤潮席卷黄海北部海面,贝类养殖蒙受着空前的劫难。海洋村失去了往日的辉煌,沉甸甸的债务压得海洋人几乎喘不过气来。刘庆连借助海洋村26平方公里的蓝色海域和5平方公里的陆地,将一个昔日负债累累的渔村打造成为一个社会总产值连续5年超过了10亿元、利税超过1亿元的小康之村、生态之村。  相似文献   

5.
邓村 《宁波经济》2006,(6):55-56
奉化滕头村是浙东沿海一个小村庄,2005年实现社会总产值18.2亿元,利税1.85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15300元。滕头村先后获得"全球生态500佳"、全国首批文明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50多项国家级以上的荣誉,是国家首批4A 级风景旅游区。江泽民同志称赞是"一个了不起的村庄"。从贫困到小康,从小康到富裕,到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成为新农村建设排头兵。滕头村通过不断的自主创新,实现了三大产业协调发展,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与政治的立体和谐,实现了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生态和谐:人的生存与自然生态融为一体从前,滕头有这样一首民谣:"田不平,路不平,亩产只有两百零,有女不嫁滕头村。"穷则思变。1966年至1980年的15年间,滕头总投43万工,把1200丘低产田,改造成200多块大小一致、沟渠纵横、排灌方便的高产田。  相似文献   

6.
《中国老区建设》2006,(8):32-33
前埔村位于福建省石狮市永宁镇西南部,是石狮市六个革命老区基点村之一。全村现有住房226户,人口810人。2005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6亿元,人均纯收入9600元。先后获得“福建省卫生村”、“福建省文明村”、“福建省园林式村庄”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前埔村因地制宜实施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7.
“十五”期间,山东滨化集团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全面贯彻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推进企业改革,企业经济实力、综合能力及社会信誉显著提高.新世纪的头五年是滨化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五年,是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五年,是实现持续快速发展的五年.“十五”期间,山东滨化集团实现利税44.5亿元,实现利润15.89亿元,上交税金31.5亿元,分别都超越了前30年总和的5倍.特别是2005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9.44亿元,同比增长73%,实现利税17.35亿元,同比增长94.22%,实现利润7.4亿元,同比增长250.29%,货款回收率100.01%,产销率99.8%,人均实现利税75.4万元,人均实现利润32.17万元,人均实现销售收入452万元.2005年公司在经济效益增长的同时,为在岗员工增发了交通补贴每人每月150元,为在岗和内退员工增长工资性收入18.7%。  相似文献   

8.
数字点击     
山西:600亿元投向新农村建设"十一五"时期,山西省政府将投资600亿元,用于省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规模相当于"十五"时期省级政府的全部投资。据了解,截至2010年,山西省政府投资要达到2200亿-2300亿元,其中用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资金大约占30%左右。投资的重点将致力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综  相似文献   

9.
几年来,大连石油化工公司努力加强基层单位建设,坚持严字当头,常抓不懈,建立了较好的企业内部小环境,保证连年实现生产经营奋斗目标,1993年实现利税7.4亿元,比1992年增加7900万元,1994年实现利税7.95亿元,比上年增长5500万元。公司在全国500家大企业排名中,1994被排为32位。 我们的主要做法如下: 一、以人为本,狠抓领导班子建设 在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领导班子是基层单位建设的关键,要办好企业,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狠抓领导班子建设。  相似文献   

10.
2011年,榆林市榆阳区麻黄梁镇农业生产总产值8533万元,较上年增长15%,乡镇企业总产值4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6亿元,农民人均收入7668元,增加2000元. 去年,该镇实施了段家湾等村2000亩中低产田改造;建成盘云界村50口沼气池;新修东刘畔等村"两委"阵地、维修段家湾等8个村"两委"阵地;投资30万元建成瓦窑沟大桥1座;投资600万元建成双山至麻黄梁6公里水泥道路;投资400万元建成麻黄梁至盘云界14公里柏油道路;正在建设榆麻一级公路、榆佳高速及运煤专线;投资60多万元完成了集镇、矿区及园区出入口2平方公里的测绘工作;建成了旧堡新农村道路硬化工程.  相似文献   

11.
《中国老区建设》2009,(9):39-39
39年前,永联村还是长江边一片“浅塘、荒坡、残草、洼地”,通过养鱼、办厂、炼钢等创业探索,历经以工兴村、轧钢富村、并队扩村、炼钢强村等发展阶段,永联村现已成为苏州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实力最强的行政村。村办企业永钢集团总资产超155亿元。2008年,永联村实现工业销售收入310亿元,实现利税18亿元,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6000元。  相似文献   

12.
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立新体制取得重大进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试验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本身就是经济体制、科技体制改革的产物。高新区抓住国内外经济发展所提供的有利时机,艰苦创业,锐意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八五"期间,53个国家高新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3353.4亿元,年均增长105%;总产值2961亿元;利税402.3亿元,年均增长117%;出口创汇53亿元,年均增长100%。1996年高新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300亿元,工业总产值2100亿元,利税240亿元,出口创汇38亿…  相似文献   

13.
《中国合作经济》2000,(9):41-43
1996年6月苏果创办以来,以其新颖的业态、丰富的品种、低廉的价格、优质的服务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赞誉,始终保持高速、超常规发展。1997年销售4.5亿元,实现利税802万元。1998年销售10亿元,实现利税2534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22.2%和215.96%。1999年销售21亿元,实现利税5814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10%和129.44%。今年1-7月份,实现销售22.5亿元,  相似文献   

14.
走在浙江省宁波市的滕头村,让人感到这里不同于中国绝大多数农村地广人稀,“人间天堂”——滕头村仅有2平方公里、900多亩耕地,但效率惊人,去年社会总产值75.6亿元,利税8.33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52000元,村集体企业旗下有70多家子公司,涉及服装、园林绿化、房产、生态旅游等行业.  相似文献   

15.
胡宏  郑昊 《中国西部》2012,(16):23-25,22
发挥泸州在"中国白酒金三角"的作用,泸州市确立了建设现代化"中国酒城"的宏伟目标。力争到2016年,全市白酒产业工业增加值突破500亿元,销售收入突破1 000亿元,利税总额突破250亿元,将白酒产业打造成为支撑现代化"中国酒城"建设的首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16.
简讯     
正河南省投资59亿元建设美丽乡村从2013年开始,河南省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重点培育建设美丽宜居小镇、中心村及特色村。至今,该省已确定430个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投入财政资金59亿元,整合其它相关财政资金、撬动引领社会资金约260亿元。(郭海方李定宇)福建省革命"五老"生活定期补助标准再提高从2015年10月1日起,福建省提高革命"五老"人员的定期生活补助标准,每人每月增加200元,达到870元。(福建省老区办)  相似文献   

17.
广角镜     
《老区建设》2006,(9):42-43
李兆焯率团在江西视察扶贫开发工作;今年已有362亿元中央资金投向农村建设;宜春市举办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体制改革培训班;吉州区抓好重点村新农村建设;大余县扶贫办建立驻点村新农村建设长效机制;六块资金确保樟树市重点村建设  相似文献   

18.
寿光第一村     
山东省寿光市西河南一村,在发展经济中,以壮大村办企业为立足点,以骨干拳头产品为龙头,重投入,强管理,使企业规模连年扩大,产值效益大幅度增长。1993年,该村以丰华实业总公司为核心,组建起山东长河集团总公司。当年完成产值1.58亿元,实现利税1750万元,被潍坊市评为"十佳企业",西河南一村被授予"寿光第一村"称号。  相似文献   

19.
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工业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石家庄市郊区南高营村,以超常的胆识和惊人的速度建成了一批规模大、效益好、现代气息浓厚、与城市大工业联系密切、总资本近4亿元的村办集体工业企业,初步形成了以工业为主导,农业为基础,第三产业协调发震的农村产业结构新格局。全村社会总收入从1985年初的828万元,增加到1995年的近8亿元,平均每年翻0.6番。实现利税从1985年的5.8万元增加到1995年的8500万元,年均翻1.1番,基本上实现了速度与效  相似文献   

20.
《老区建设》2011,(3):34-35
吉安市是红色革命摇篮井冈山所在地。"十一五"以来,吉安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和移民工作,在这块红土地上谱写了扶贫和移民的新篇章。一是全面完成597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整村推进规划。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42亿元,结合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对全市597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其中"十一五"350个、增补247个)实施整村推进扶贫规划,实施项目71 18个,全面改善重点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三清三改"、村庄亮化美化等工程建设,基本实现了"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用洁净能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