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乎农民增收,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文章结合我国农村刺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和现状,针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经济和社套发展的必然规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荧键性问题.文章结合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分析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境,最后提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刘沙沙 《魅力中国》2010,(26):114-114,106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21世纪我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劳务输出无竞争力,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户籍制度对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制约等等一系列问题都成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其中农民工的本身受教育程度低,法律意识淡薄,以及农民_T-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等问题都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品牌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21世纪我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劳务输出无竞争力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文章立足于对劳务输出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指出积极创建劳务品牌,引导劳动力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是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并就品牌化问题提出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5.
白雪 《北方经济》2009,(7):64-65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长期以来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始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必然造成农村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和农业资源的过度开发,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隐患.尤其是在我国现阶段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快速城镇化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之间的关系,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更有深刻的意义.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是经济、制度、人力资本发展等动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有一些制约因素阻碍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  相似文献   

6.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转移,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一个必然趋势和重要途径.中国是农业大国,长期以来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始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认真研究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影响,探索妥善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对策,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困难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新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乃至整体宏观经济的发展,也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长治久安。加入WTO后,随着国际市场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的巨大冲击,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形势会更加严峻。如何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已成为我国目前理论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分析了近年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和转移的困难所在,结合我国入世后的现实国情,提出了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具体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论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策略余明江1、实现农业经济结构多元化,在农业生产内部转移,是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根本定位农业劳动力的转移,不能忽视农村本身这块就业天地。特别是农业现代化程度不高的情况下,农村仍然是农业剩余劳动力就业的巨大空间。长期以来的我国广大...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农业劳动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矛盾开始显露出来,并且日趋突出。世代以土地为生的农民深感迫切需要找到体现他们才能的地方,寻求致富门路,要求把农业中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出去。否则,农村经济就不可能有大的发展,农民致富就成了一句空话,整个农村经济的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就不能实现。这个问题越来越被广大干部和群众所认识。近几年来,江西省广丰县根据本县实际,在组织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方面,采取了多种形式和有力的措施,走出了一条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振兴农村经济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农村剩余劳动力就是指在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类农业生产资料的前提下,在农村内部仍然以隐性失业存在的劳动力。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和经济成长过程中一个不可避免的现象,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实质是劳动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民族地区剩余劳动力具有特殊性,民族地区剩余劳动力转移有着深层次原因,这就要求民族地区乡镇政府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充分发挥作用,逐渐消除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在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必然产生农业剩余劳动力,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是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从经济落后的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制约问题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民的收入、生产、生活;而且也关系到我国"农民市民化、农村城市化、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文章主要针对于云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解决云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相关建议,从而为进一步活跃云南省农村经济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促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对策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劳动力流动不仅实现了在农村以外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而且还日益成为连接城乡经济的重要纽带。这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政治、社会问题,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关系到工农、城乡关系,关系到农村社会进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更是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因此,认真分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中存在的主要特征与问题,并就如何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提出可行性对策和建议,对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客观需要,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但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程度、速度、规模都还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笔者就当前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是我国农民、农村、农业问题的核心,也是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必须面对的课题.本文根据托达罗人口流动摸式的思想,结合目前人口流动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着重分析了目前我国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机遇,并归纳总结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一些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16.
无论是从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自身逻辑来看,还是从目前我国汹涌的民工潮的现实来看,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工业的转移,都是一个势在必行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解决农村的问题,特别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中的一个最大的"瓶颈"。这个问题不解决,中国现代化中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就没有得到解决,而这个过程中的许多其他的问题也就无法得到解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制约因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农村经济政策调整,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及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变和社会的转型,推动了农村城市化的进程,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逐渐显露出来。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总量接近2亿人,而人均耕地只有1.59亩,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移已成为我国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新形势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着诸多问题,本文对制约剩余劳动力转移因素的成因及表现进行分析,提出了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新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刘易斯和托达罗关于发展中国家消除二元结构的人口流动模型对我国现实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国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存在着一系列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结合我国现实国情,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应选择城乡同时吸纳的模式。户箱制度改革、全方位多层次提高城市化水平以及提高农民素质应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9.
张萍 《乡镇经济》1998,(2):16-17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农业生产发展、劳动力资源与自然资源走向优化配置、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的过程。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持续性转移不仅是现实,也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20.
周日星 《浙江经济》2005,(12):38-40
解决“三农”问题的任何政策手段都要紧紧围绕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这个核心才能起作用。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必须是一种有效的转移,即能够在非农产业得到就业安置。显然,发展县域经济是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