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旅游公共服务:理论与实践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公共服务\"在我国被作为一个明确而独立的问题提出,始于2006年十六大提倡建设\"服务型政府\"。近几年,各地纷纷加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桂林市、北京市旅游局(委)还先后设立了旅游公共服务处。但是,旅游公共服务在理论上的 相似文献
2.
3.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在当今时代蓬勃发展。为了给人们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我们需要更加重视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可以说,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方的搭建与服务机制的创新,对于促进我国旅游业服务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加快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公共服务是以旅游管理部门为主的相关公共部门为满足旅游公共需求,向国内外旅游者提供的基础性、公益性的公共产品与服务。世界各国旅游公共服务的内容不尽相同,一般主要包括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旅游安全保障、旅游公益惠民产品、旅游行政服务等内容。 相似文献
5.
智慧旅游与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智慧旅游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名词,它是以物联网、云计算等高科技为支撑,通过智能手机、电脑、触摸屏等多种服务终端,为广大民众和旅游企业、旅游管理部门提供各类旅游公共服务的综合应用平台。\"智慧旅游\"对于构建现代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旅游发展的路径一般都是按照资源开发建景点——土地开发建宾馆——市场开发建品牌——综合开发建目的地这一过程进行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属于这一进程的最后一环——旅游目的地建设。近年来,旅游公共服务日益受到各旅游目的地的重视,无疑与旅游业的逐渐成熟相关,也与各旅游 相似文献
7.
根据笔者长期从事旅游管理的经验来看,完善旅游公共服务需要强调以下三个方面的融合:一、旅游公共服务与社会公共服务相融合在一些以旅游闻名的世界城市,人们感觉不到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周年之际,讨论旅游公共服务具有特别意义。入世后,我国加速与国际接轨,其中的一个重要收获就是公共服务与公共产品的理念引入和在实践中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旅游公共服务的理论认知与实践判断——兼与李爽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旅游市场呈现出大众化、散客化、常态化的新趋势下,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成为影响游客满意度和目的地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由于旅游业在中国长期被作为高度市场化的经济产业看待,人们对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依据和重要性缺乏认识,因而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均出现不少问题。文章检视了已有研究对于旅游公共服务理论认知的相关论点,着力分析了李爽等的旅游公共服务论所存在的核心概念认知矛盾、理论理解和实践判断偏差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笔者对于旅游公共服务的理论认知,从5个W和1个H的角度阐述了旅游公共服务的内涵、外延、属性、服务的对象与供给主体、供给机制与时空条件。文章认为,旅游公共服务的主体内容体现为旅游基础设施、目的地推广、旅游权益保障三大方面;其本质是公益性服务,服务供给机制和方式的多元化并不等同于责任提供主体的多元化;旅游者的共同需求和目的地公共利益的性质及其客观存在,决定了旅游并非纯粹市场化领域,政府提供旅游公共服务是正当的,也是应该的。当下中国旅游公共服务的主要问题不是过多,而是欠缺与低效并存。旅游行政部门虽然承担着最大、最多的公共服务职能,但对这一职能的性质、内容和功效的认识并不到位,与旅游者的期望和需求还有较大距离。 相似文献
10.
都市旅游研究:多维透视与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市旅游的发展是与时俱进的.本文运用多学科、跨学科的方法论判明其发展的态势,剖析其多维的特质,探讨其模式的转化,并提出深度开发的对策,以冀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把握未来都市旅游发展的脉搏.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旅游开发多中心管理模式研究——以湖泊旅游为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旅游开发必须建立在科学的管理模式下,才能确保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而作为常见的旅游开发形式,湖泊旅游具有较强的环境敏感性和生态脆弱性.本文以此为着眼点,系统论述了可持续目标下的旅游开发过程中的多中心管理模式,阐明了各行为主体的职能与关联,并就我国当前湖泊旅游开发管理的若干关键问题提出了建议和对策,尤其深入地针对一些流行观点进行了再认识. 相似文献
12.
13.
PPT年度回顾的启示——政府职能、供应链与营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国内PPT(Pro-Poor Tourism,有利于贫困人口的旅游)研究的缺乏,本文结合PPT年度回顾中的相关案例和研究成果,探讨了我国旅游扶贫在政府职能、供应链和营销三个方面应当采取的措施和发展方向.指出政府应该在法规建设、制定政策、建立旅游扶贫专项基金和制度设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具体操作层面上要注重对旅游供应链的重构和研究,强化私营企业的营销主体地位,以及选择有针对性的营销渠道. 相似文献
14.
旅游消费市场中信誉机制建立的困境及政府职能的定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首先论述了旅游消费市场上信息不对称的特殊性及由此导致的旅游消费市场上经营者信誉建立的困境;通过进一步的分析认为,旅游消费市场上信息的交易和传播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公共产品的属性及外部性,从而提供了在解决旅游消费市场上信誉机制建立的困境时政府干预的依据。同时也廓清了政府行为的边界;最后,提出了政府管理的具体措施,并指出了政府行为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旅游网站电子商务产品与服务分析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9
本文从电子商务的理论角度出发,从交易维、信息维的角度对旅游电子商务的产品和服务进行划分,并依此深入统计调查了目前中国旅游网站各类电子商务产品与服务开展的情况。同时就其中典型的在线旅游产品和服务与典型的线下产品服务作了对比统计。从而对中国旅游电子商务的开展程度作出结论。 相似文献
16.
GIS Applications in Tourism Marketing: Current Uses,an Experimental Application and Future Prospects
《Journal of Travel & Tourism Marketing》2013,30(3-4):35-59
Abstract The paper begins with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technology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GIS) and a review of current literature in the field of tourism based GIS (T-GIS). This is followed by a discussion of the theoretical possibilities of using T-GIS for traditional marketing purposes and a review of the related literature. The use of T-GIS for marketing is then considered both from the demand and supply sides. The second half of the paper provides a detailed account of the use of the Internet to incorporate GIS-based models and graphics as a marketing tool for the Alberta Ski Resort industry. Further developments and prospects using this technology are also described. 相似文献
17.
中国旅游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融资成本偏高问题,这严重影响了旅游企业的生存、发展与扩张。为此,迫切需要科学探究旅游企业融资成本的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应治理措施以降低融资成本。文章以公司治理视角为切入点,立足于旅游业区别于其他行业的特殊性,利用我国旅游上市公司的财务统计数据,实证检验了旅游经营环境、旅游企业投资战略、治理机制对融资成本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旅游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小于股权融资成本,旅游企业应充分利用经营权和用地使用权质押贷款等多元化债务融资方式。投资战略方面,旅游需求波动性和非旅游相关多元化战略会提高融资成本,旅游企业投资方向应为相关多元化/并购,投资项目应能降低旅游收益波动性。治理机制方面,信息披露与法律保护机制能降低融资成本,股权结构与融资成本存在倒"U"形关系,而高管激励机制则会提高融资成本,旅游企业应建立科学的股权结构和董事会治理机制,构建多层次高管薪酬体系和信息披露制度,完善品牌投资战略以实现品牌质押融资。 相似文献
18.
与商业服务领域相似,旅游公共服务近年来也经历了由产品主导逻辑向服务主导逻辑演变的过程,由公共服务供需双方共创价值的实践现象已经出现。文章以杭州市社会资源国际访问点为案例,通过扎根理论的方法,探索性地提出旅游公共服务价值共创的概念,剖析了由政府、企业、居民、游客等不同社会主体参与的旅游公共服务价值共创现象,识别了制度保障、增权激励、信息透明、技术摄入、文化契合是实现旅游公共服务价值共创的驱动因素与前提条件。而不同主体间耦合形成的服务生态系统,其内部各要素的互动与整合是旅游公共服务价值共创实现的中介要素。此外,旅游公共服务价值共创的行为过程包括价值主张提出、共创环境营造、社会成员嵌入、社会价值共识、公共价值创造和社会影响输出。文章拓展了价值共创理论在旅游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揭示了共创的内部机理与行为规律,为旅游目的地公共服务发展与供给模式创新提供了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19.
通过文献梳理和实证研究,提出在地方旅游业发展模式研究中,相较政府主导,更科学的说法应该是政府“动员”,即政府以各种方式调动各方面力量,全方位发动、整合和协调旅游发展。旅游发展政府动员的动力机制,其客观因素是基于绩效考核的外来消费导入,而主观因素则是剧场效应带来的可视化政绩显示。在运作模式上,政府通过内部动员、对社会动员和对企业动员三种方式,推动地方旅游发展。研究认为,尽管政府动员模式存在诸多问题,但在中国地方旅游业发展中仍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