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来看,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城镇的生存和发展对能源消费的依赖日益强烈。文章利用ADF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以及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研究了1985~2010年期间中国的城镇化水平与能源消费结构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深入我们的能源消费结构并没有同步演进,与此同时高清洁能源的使用量并没有得到大幅提升,较世界上城镇化水平高的发达国家,清洁能源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仍然很低。为提高我国的城镇化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不仅要继续实施节能减排措施还应提高清洁能源的消费总量。  相似文献   

2.
雾霾等气候灾害逐渐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问题,能源消费带来环境问题如何测算,如何解决能源环境问题,这些是当前经济绿色化发展的难点问题。本文以此为背景,探寻消费、环保投资与能源足迹间关系的理论依据,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实证研究认为,优化能源结构,以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率的清洁新能源消费结构代替高能耗、高污染的煤炭能源消费结构,以及制定环保投资的政策措施,有助于缓解能源消费带来的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持续深入发展,我国能源消费始终保持刚性增长,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需充分发挥绿色金融对能源结构优化的引领作用。本文选取全国30省(市)2016—2021年碳排放、绿色金融、能源结构及地区发展数据,运用bootstrap方法,实证检验能源结构优化作为中介变量在绿色金融发展与碳排放关系中的作用。同时,进一步通过门槛效应研究“漂绿”行为对绿色金融降碳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能源结构优化在绿色金融发展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中起到遮掩作用。第二,随着能源结构逐步优化,绿色金融资源的使用效率会边际提高。但是,当能源结构优化到一定水平时,随绿色项目储备下降,可能引发“漂绿”行为。我国应继续大力推进绿色金融发展,完善绿色金融体系,不断提高对绿色项目及碳减排效果的评价能力,防范“漂绿”风险。引导能源消费结构转变,促进经济低碳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大国,由于能源消费总量远远大于能源的供应量、能源消费结构的不合理、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以及经济和科技水平不高等因素的影响,使得能源利用效率非常的低下,从而制约了我国经济持续高速的增长。本文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其国内外研究综述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和归纳,并指出现有研究中还需改进的地方,旨在客观真实地评价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属高消耗高排放地区,应当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工业化的战略选择,主要路径是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开发和应用节能降耗技术、加强节能的政策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水平;通过发展煤炭清洁技术,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源等新能源和增加森林碳汇,努力改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从而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新一轮发展中抢占先机。  相似文献   

6.
黄祖宇 《中国外资》2013,(14):269-269,271
江苏是一个经济较为发达、人口众多的省份,与之形成的鲜明对比的是能源资源的稀缺。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对1991年至2010年的GDP总量、能源消费总量及其主要能源消费项目进行ADF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来研究江苏省能源消费结构现状,以及当下江苏省能源消费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能源消费现状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经济快速增长,中国能源供给和需求呈现较快增长态势。从能源消费水平看,虽然能源消费总量较大,但人均能源消费量较低,基于购买力平价的单位GDP能源消耗并不高,单位能源消耗GDP产出的增速较快。从能源消费结构看,与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工业能源消费占比偏高,而交通能源消费占比偏低,近年来生活能源消费占比明显提高。从能源消费影响因素看,一国能源消费与该国人口数量、GDP和所处纬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其中人口对能源消费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相应的对能源的消费量也在持续增加.面对人口众多,人均能源拥有量少的现状,能源问题仍然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将对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探讨,并综合考虑第二产业发展水平,人口数量,居民消费能源量,能源转化率等因素,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对我国能源消费问题进行定量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的消费量也在不断上升.能源消费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保持能源的稳定供应,不断提高能源利用率,是支持经济增长的重要保证.为了分析影响能源消费需求的因素,本文选取了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均生活电力消费、能源加工转换率、年末总人口数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原材料、燃料作为主要的参考指标,利用EVIEWS3.1进行分析和检验,并建立最终的数学模型.根据最终的数学模型可以对能源消费进行分析与预测.最后,本文在做出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政策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江西省经济不断增长,能源消费结构性短缺已成为制约全省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为此,必须认清形势、把握动向,不断调整能源生产、供给和消费结构,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能型社会,形成支撑江西经济持续增长的能源生产与供给的战略体系。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绿色信贷规模的扩大,节能环保产业和新能源行业不断成熟,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也得到了优化调整。本文分析了绿色信贷对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机理,并选取2007—2016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绿色信贷通过扩张效应、技术效应和反馈效应推动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绿色信贷比率与能源消费结构存在关联关系和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我国整体绿色信贷比率对能源消费结构优化效果显著。本文认为,要以政策为导向推动绿色信贷规模扩大,合理配置贷款资源,促进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  相似文献   

12.
金融危机下全球清洁能源投资的特点、趋势与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主要国家以清洁能源投资为主要内容的能源经济革命,正成为引领各国走出经济衰退的新引擎和未来能源发展的新动向。本文通过分析近几年世界主要国家清洁能源发展特点,建议我国在财税、金融等方面,加大清洁能源技术研发和应用扶持力度,加快发展清洁能源,提高我国能源安全供应和能源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张锐 《中国外资》2011,(11):14-18
"能源危机"折射出了我国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病态"产业结构以及由此引致的畸形能源消费结构。主要是高耗能产品产量的快速增长直接拉动了近年来我国电力和能源消费的高增长。  相似文献   

14.
一、循环经济战略下山东省能源消费现状评价(一)能源消费量逐年增加,消费结构有待优化。近年来,山东省一次能源及终端能源消费量逐年增加,2002—2005年间增幅较大,两个指标的年均增幅基本在20%以上,此后增幅趋减。从能源消费结构来看,一次能源消费构成单一化,主要为原煤、原油,其他的一次能源很少。其中又以原煤消费为主,多年来比重都在  相似文献   

15.
能源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物资和核心动力,对于保证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课题分析了青海省能源生产和消费的适度性,以及能源生产、消费结构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针对青海省能源生产结构适度性较低、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波动较大、优质能源开发不足等问题,提出调整青海省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戴楠 《金卡工程》2010,14(9):183-183
能源是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基础。当前,我国能源供求矛盾突出,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环境污染加剧,这已成为关系我国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能源税收制度是国家运用税收杠杆调节能源生产、消耗的重要举措,开征能源税对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促进新能源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应深化能源税制改革,构建完善的能源税体系。  相似文献   

17.
倪明 《甘肃金融》2011,(4):40-4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供需矛盾日益凸现,能源紧缺成为阻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突出瓶颈。公共机构不仅是能源消费的重要主体,同时也是全社会节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2007年我国政府机构能源消费量占全国终端能源消费总量的6.12%,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单位面积用电量是欧洲和日本同类建筑的1.5~2.0倍。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公共机构办公环境和条件的改善,能源消耗量不断增加,能耗水平虽然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8.
于跃 《新理财》2014,(2):80-80
目前的国内天然气市场供不应求,天然气消费比例仅占国内总能源消费结构的5%,202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15%,10%的消费量增长对行业来讲可谓一个巨大增长空间。具备安全、热值高、洁净等优势的新型清洁能源,在大气雾霾治理、汽车加气上可以发挥的作用,亦成为天然气业务显著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9.
能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障,与中国与整个国民经济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改革开放以来,电力和煤炭等能源生产的供给能力逐渐由弱变强,大大地促进了我国各大产业部门的发展。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能源需求日益增尢需要统筹兼顾的经济、稳定、安全、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的建立。煤电一体化科学发展战略,正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经济发展离不开能源。然而,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对能源的掠夺性开采和粗放型使用,使得我国在能源的生产、消费、利用效率以及对环境的污染等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这个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各种解决方案中,采用能源替代战略,通过各种手段以可再生能源替代不可再生能源,进而改变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是一条非常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吉林省作为我国的重工业基地和农业大省,实施能源替代战略更具有基础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