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检察机关为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提起民事诉讼的制度,在当代绝大部分国家都有相关的规定。我国目前没有这样的制度,但是国家的社会公共利益不断受到侵害的现实说明在我国建立这一制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本文从民事公诉权现实需要入手,提出我国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诉制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检察机关环境民事公诉是缓解我国环境破坏严峻形势的重要途径.修改后的《民诉法》一方面确认了检察机关环境民事公诉权,另一方面加强和规范了其民事诉讼法律监督职责.检察机关在环境民事公诉中是“国家公诉人”身份,民事公诉权与民事诉讼法律监督权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统一于环境民事检察权.  相似文献   

3.
现行民事诉讼法对于检察监督仅规定检察机关可以抗诉的方式对民事审判活动进行检察监督,实际上使检察监督虚置化和民事公诉缺失化.近些年,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环境污染等公害行为时常发生,使得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经常遭受损害.实践中迫切要求有一个主张权利的诉讼主体代表国家、社会公共利益提起民事诉讼,而检察机关作为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是可行的.因此,我国应赋予检察机关民事公诉权.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完善,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权益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在司法实践中,虽说有检察机关针对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提起民事诉讼的成功案例,但是对于人民检察院针对侵害公民重要权利的案件提起民事诉讼却无人问津。作为民事检察监督的一部分,检察机关在特殊民事案件中的起诉资格问题至今未能解决。这个问题既是理论问题,更是立法及司法实践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对民事诉讼实行检察监督的过程中 ,由于民事诉讼立法对抗诉制度及抗诉权限规定得不够明确 ,致使检察机关与人民法院在对诸多问题的认识上产生偏差 ,并在行使抗诉权与审判权的过程中产生摩擦和冲突 ,严重影响了民事检察监督体制的顺畅运行。本文就其中存在的四个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并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鉴于特定立法背景与当时的诉讼理论,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并未赋予公益诉讼以应有地位,当下之势,民事诉讼立法增设民事公益诉讼已成必要之举。然而在司法实践中,民事公益诉讼尚存障碍,在法理上亦有与传统理论相抵牾之处。本文力图结合本国检察机关之特有地位,提出应以检察机关作为民事公益诉讼之启动主体。  相似文献   

7.
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第55条规定,"法律规定的机关"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公益诉讼,但对于检察机关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主体资格问题仍未明确。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与诉讼主体的缺位之间的矛盾,要求明确检察机关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主体资格。检察机关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具有比较法依据、现实必要性和理论基础,其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应处于原告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8.
在对民事诉讼实行检察监督的过程中,由于民事诉讼立法对抗诉制度及抗诉权限规定得不够明确,致使检察机关与人民法院在对诸多问题的认识上产生偏差,并在行使抗诉权与审判权的过程中产生摩擦和冲突,严重影响了民事检察监督体刺的顺畅运行。本文就其中存在的四个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现行《民事诉讼法》对民事诉讼证据的规定甚少。虽然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有关解释 ,我国的民事证据立法仍有明显的滞后性。本文从三个方面来探讨民事诉讼证据立法 ,以期对未来的证据立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涉外民事诉讼中,协议管辖对于维护当事人平等的法律地位以及缓和法院管辖权冲突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我国目前立法中有关涉外民事诉讼协议管辖的规定本身存在不足之处,这成为有效发挥协议管辖作用的掣肘。因此,通过对涉外民事诉讼协议管辖在立法、形式与内容、限制条件等方面的讨论,进一步完善我国涉外民事诉讼协议管辖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