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刊已从2002年起全面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为进一步完善专家匿名审稿制度,本刊拟扩大审稿专家队伍,现特向国内外经济理论界征集匿名审稿人。凡有意者请将个人信息以电子邮件方式发送到编辑部  相似文献   

2.
本刊全面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凡投寄本刊的稿件,请一律按匿名审稿制度的要求将作者的姓名、所在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传真、E-MAIL等个人  相似文献   

3.
本刊全面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凡投寄本刊的稿件,请一律按匿名审稿制度的要求将作者的姓名、所在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传真、E-MAIL等个人信息  相似文献   

4.
撰稿须知     
本刊全面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凡投寄本刊的稿件,请一律按匿名审稿制度的要求将作者的姓名、所在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传真、E-MAIL等个人信息全部放在与正文内容相独立的首页,正文  相似文献   

5.
本刊全面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凡投寄本刊的稿件,请一律按匿名审稿制度的要求将作者的姓名、所在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传真、EMAIL等个人信息全部放在与正文内容相独立的首页,正文(包括英文内容提要)中隐去所有相关方面的信  相似文献   

6.
本刊已全面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凡投寄本刊的稿件,请一律按匿名审稿制度的要求将作者的姓名、所在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传真、E-MAIL等个人信息全部放在与正文内容相独立的首页,正文(包括英文)中隐去所有相关方面的信息。本刊恕不接受电子邮件投稿,请作者邮寄打印文稿投稿,以便于审稿和提供来稿查询。对于拟采用的稿件,本刊将及时通知作者发送电子文本。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好地推进《农业技术经济》的学术规范和提高刊物质量,本刊已从2007年第1期开始,对来稿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本刊所实行的双向匿名审稿制度的基本含义是:对于来稿,通过本刊编辑部的初审后,将通过E-mail(jjj@caas.net.cn)的形式发给本刊聘请的审稿人进行审阅。本刊聘请的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保证稿件评审客观公正,继续提高刊物质量,本刊再次重申:本刊已从2002年第6期起全面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凡投寄本刊的稿件,请一律按匿名审稿制度的要求将作者的姓名、所在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传真、E-MAIL等个人信息全部放在与正文内容相独立的首页,正文(包括英文内容提要)中隐去所有相关方面的信息。同时个人信息务必完整、准确,以便编辑部及时与作者联系。  相似文献   

9.
稿约     
本刊一如既往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赐稿。2012年,本刊将加强匿名审稿制度建设,在编辑部对来稿进行初选的基础上,由杂志聘任的审稿专家对来稿进行匿名评审。根据期刊权威评估机构指标规定,特请来稿注意以下事项:1.内文篇幅一般不超过10000字。来稿务必请附200字以内中、英文提要,并列出3-5个中、英文主题关键词。  相似文献   

10.
赐稿须知     
正本刊承蒙广大作者的踊跃赐稿,为使作者们能更方便地与本刊联系,特作如下说明:一、本刊主要刊登经济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文章,着重刊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发展与创新,以及研究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等方面的文章。赐寄本刊的文章无论采用规范分析研究方法还是采用实证分析研究方法均可。二、本刊秉承"前沿性、前瞻性、开拓性、科学性"的学术精神,欢迎10000字左右的有信息增量的理论文章,也欢迎5000字以下的精悍之作。三、本刊全面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凡投寄本刊的稿件,请一律按匿名审稿制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稿约     
本刊坚持"比较开眼界、比较长知识、比较启智慧、比较出真理"的宗旨,始终关注世界各国制度体制的比较研究。2015年,本刊一如既往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赐稿,重点选题包括:发展战略、经济增长、社会保障体制、财税体制、收入分配、腐败问题、绿色发展、新型城镇化、民主与法治、比较政治、社会创新、社会治理、公共治理、国外理论前沿等。2015年,本刊将继续加强匿名审稿制度建设,在编辑部对来稿进行初选的基础上,由杂志聘任的审稿专家对来稿进行匿名评审,提高用稿质量。  相似文献   

12.
赐稿须知     
《经济学家》2012,(3):105
本刊承蒙广大作者的踊跃赐稿,为使作者们能更方便地与本刊联系,特作如下说明:一、本刊主要刊登经济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文章,着重刊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发展与创新,以及研究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等方面的文章。赐寄本刊的文章无论采用规范分析研究方法还是采用实证分析研究方法均可。二、本刊秉承"前沿性、前瞻性、开拓性、科学性"的学术精神,欢迎10000字左右的有信息增量的理论文章,尤其欢迎5000字以下的精悍之作。三、本刊全面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凡投寄本刊的稿件,请一律按匿名审稿制度的要求将作者的姓名、所在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传真、E-MAIL等个人信息全部放在与正文内  相似文献   

13.
赐稿须知     
正本刊承蒙广大作者的踊跃赐稿,为使作者们能更方便地与本刊联系,特作如下说明:一、本刊主要刊登经济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文章,着重刊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发展与创新,以及研究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等方面的文章。赐寄本刊的文章无论采用规范分析研究方法还是采用实证分析研究方法均可。二、本刊秉承"前沿性、前瞻性、开拓性、科学性"的学术精神,欢迎10000字左右的有信息增量的理论文章,也欢迎5000字以下的精悍之作。三、本刊全面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凡投寄本刊的稿件,请一律按匿名审稿制度的要求将作者的姓名、所在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传真、E-MAIL等个人信息全部放在与正文内容相  相似文献   

14.
<正>首先感谢各位审稿人长期以来对《经济研究》的大力支持!审稿人辛勤无私的奉献是本刊保证高学术质量的重要基础。为了维护匿名审稿程序的严肃性、公正性、及时性,不断提高匿名审稿工作效率,请各位审稿人在审稿时注意以下事项。(1)为了最大限度地节约稿件处理时间,在收到编辑部发来的审稿邀请信后,请审稿人在百忙  相似文献   

15.
《经济学》2009,(1)
《经济学》(季刊)是由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办、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个经济学学术刊物,每年1月、4月、7月和10月出版。本刊采用国际通行的匿名审稿制度,发表原创性的理论、经验、综述和评论性的中文经济学论文。本刊倡导规范、严谨的研究方法,鼓励理论和经验研究相结合的学术取向,提倡学术批评和交锋。  相似文献   

16.
《经济学》2008,(1):F0002
《经济学》(季刊)是由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办、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个经济学学术刊物,每年1月、4月、7月和10月出版。本刊采用国际通行的匿名审稿制度,发表原创性的理论、经验、综述和评论性的中文经济学论文。本刊倡导规范、严谨的研究方法,鼓励理论和经验研究相结合的学术取向,提倡学术批评和交锋。  相似文献   

17.
正首先感谢各位审稿人长期来对本刊的大力支持!审稿人辛勤无私的奉献是《经济研究》保持高学术质量的重要保证。为了维护匿名审稿程序的严肃性、公正性、及时性,不断提高匿名审稿工作效率,请各位审稿人在审稿时注意以下事项。(1)为了最大程度地节约稿件处理时间,在收到编辑部发来的审稿邀请信后,请审稿人在百忙之中即刻回信确认:①本人将在自收到本信起45日内回复本稿件的审稿意见;②本稿件不符合本人的研究领域,不适合由本人评审;  相似文献   

18.
本刊启事     
本刊系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经济类学术理论双月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和全国优秀经济期刊。本刊以当代经济理论与实践为立足点,全面覆盖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诸学科,发表能反映经济理论与实践学术研究前沿水平、能对经济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发展起促进作用的高质量学术论文和评论,欢迎广大经济理论工作者和实际经济工作者踊跃投稿,同时敬请投稿者注意以下事项:一、本刊实行双向匿名审稿,作者来稿请寄给杂志社编辑部,切勿寄给个人,以免丢失。为便于匿名审稿,来稿格式要求:在第1页只须写出论文的中、英文标…  相似文献   

19.
本刊启事     
本刊系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经济类学术理论双月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和全国优秀经济期刊。本刊以当代经济理论与实践为立足点,全面覆盖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诸学科,发表能反映经济理论与实践学术研究前沿水平、能对经济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发展起促进作用的高质量学术论文和评论,欢迎广大经济理论工作者和实际经济工作者踊跃投稿,同时敬请投稿者注意以下事项:一、本刊实行双向匿名审稿,作者来稿请寄给杂志社编辑部,切勿寄给个人,以免丢失。为便于匿名审稿,来稿格式要求:在第1页只须写出论文的中、英文标…  相似文献   

20.
本刊启事     
本刊系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经济类学术理论双月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和全国优秀经济期刊。本刊以当代经济理论与实践为立足点,全面覆盖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诸学科,发表能反映经济理论与实践学术研究前沿水平、能对经济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发展起促进作用的高质量学术论文和评论,欢迎广大经济理论工作者和实际经济工作者踊跃投稿,同时敬请投稿者注意以下事项:一、本刊实行双向匿名审稿,作者来稿请寄给杂志社编辑部,切勿寄给个人,以免丢失。为便于匿名审稿,来稿格式要求:在第1页只须写出论文的中、英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