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2 毫秒
1.
张日旭 《改革》2012,(11):61-67
产能过剩一般可分为周期性产能过剩、战略性产能过剩、体制性产能过剩三类。电解铝行业产能过剩较为突出,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产业政策不断收紧。电解铝行业产能过剩的基本特征是:体制性产能过剩为主,周期性产能过剩也存在;低水平产能过剩;产能过剩的影响面大。为缓解包括电解铝行业在内的重化工业产能过剩问题,应转变政府干预方式,完善地方政府的激励机制;推动产业链由低端向中高端转变,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产业集中度,鼓励企业走出去;加强环保力度,发展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2.
【企业在退出产能过程当中的职工安置、债务处理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单纯靠市场的作用,企业可能不愿意退出,产能过剩的问题就无法解决;通过政府支持,使这些该退出的产能尽快退出,进而改变行业产能过剩的局面。可见,发挥政府作用和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并不矛盾,也正因为如此,才能够加快解决产能过剩的突出矛盾。  相似文献   

3.
针对汽车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政策司副司长辛国斌近日表示,国家正在研究调整汽车行业相关政策,对汽车企业新增产能提出一些自主创新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化解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还需从企业和政府双方着手,标本兼治。产能过剩给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转亮起了"黄灯"。除了钢铁、电解铝、水泥、造船等传统行业外,多晶硅、风电设备、新材料等新兴行业都或多或少暴露了产能过剩问题。化解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已经成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不可忽略的产能过剩问题,已有文献多从"市场失灵"或"政府失灵"上寻找原因,亦有学者将研究视角转向产业政策,但从产业政策层面展开的研究未能得到一致的结论。文章利用我国2001-2015年分省份制造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产业政策对产能过剩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产业政策在平均意义上提高了制造业的产能利用率,显著缓解了产能过剩。进一步证实了产业政策确实与产能过剩相关联的常见特征有显著关系,产业政策提高了产出规模、产销比和利润产出比,同时降低了投入产出比。文章进一步研究了地方政府压力对制造业产能利用水平的影响效应。地方政府财政压力、经济增长压力和官员晋升压力不仅引致了产能过剩,而且削弱了产业政策对产能过剩的治理效果。文章的研究增进了人们对政府行为、产业政策和产能过剩三者内在关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企业部门改革,特别是当下的企业部门改革,核心内容之一恐怕就是国企改革。但是我们现在说中国要实行供给侧改革,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现在讲供给侧改革的官员、学者,说来说去就是化解产能过剩、清理"僵尸企业"这两件事,这两件事不是什么新东西。产能过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一度也非常严重,政府也花大力气处理过。新一轮产能过剩政府在两三年前就在处  相似文献   

7.
微言     
@姚洋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我们天天说产能过剩产能过剩,大家稍微仔细看一下,就会发现,产能过剩多的地方,大概是政府干预比较多的地方。@卢锋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中国有关部门行政审批减少60%,可是社会和企业感觉捆绑得更厉害,什么道理?  相似文献   

8.
为什么一些生产效率落后的企业仍旧可以获得政府支持从而导致产能过剩?是什么样的因素让它们获得如此"青睐"?基于这样的思考,文章明确了产能过剩的前因后果,建立了政治关联→政府干预→产能过剩这样一条完整的路径,随后利用2003-2014年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倾向得分匹配和工具变量法检验了理论模型中的观点。研究结论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拥有政治关联的民营上市公司会面临更为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另外,民营上市公司的政治关联类型为代表委员类政治关联。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汽车行业存在一定的产能过剩风险,并缺乏相应的产能监测预警机制。基于产能过剩的计量测度方法,对汽车产能情况进行了计量分析。通过采用HP滤波方法,分离时间序列的趋势成分和循环成分,计算汽车产出缺口,得出我国近几年汽车行业存在一定产能过剩,但正逐步缓解。最后,提出了指导性的对策建议,通过建立健全产能监测预警机制等措施,引导行业理性投资避免产能过剩,促进汽车行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张茉楠 《中国经贸》2012,(15):86-86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总供给明显大于总需求,伴随存货同比的持续显著上升,产能过剩的矛盾日益突出. "产能过剩"是中国经济的长期顽疾.我国曾出现过两次"产能过剩",分别是1996~1999年和2005年前后,但与前两次"产能过剩"不同的是,本轮"产能过剩"是重工业部门的普遍过剩.早在2006年,国务院就将10个行业列为"产能过剩"行业.而到2009年,"产能过剩"行业几乎翻了一番,达到了19个.目前,我国制造业平均有近28%的产能闲置,35.5%的制造业企业产能利用率在75%或以下,不仅钢铁、水泥、汽车、纺织等传统产业,就连风电设备、多晶硅等部分新兴产业也出现了较严重的"产能过剩".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描述性统计、敏感性分析及因果关系检验方法,以1982~2009年的相关数据为样本,分析居民、企业、政府三个部门储蓄投资缺口结构与经常项目顺差的关系及部门储投缺口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经常项目顺差由高投资率背后更高的储蓄率造成,居民部门储投缺口贡献度最大,企业部门和政府部门储投缺口大部分年度为负;企业部门对经常项目变动决定作用最大,政府部门对经常项目顺差贡献最稳定;居民部门储投缺口变化主要取决于储蓄变化,过高的边际储蓄倾向是居民高储蓄的原因;2005年后企业储投缺口扩大源于储蓄占GDP比增加和投资占GDP比减少,劳动力成本增长速度过低和投资效率下降分别是储蓄比增加和投资比下降的原因;"以存量支"式的投资特征导致了政府储投缺口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日本汽车产业政策新变化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政府在战后经济发展中,采取了一系列产业政策措施,对日本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环保意识加强,给汽车产业带来新的变化。日本政府相应调整其汽车产业政策,以保持其汽车产业国际领先地位。这些政策和现今世界经济紧密相关,对汽车产业良性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吴晟  龚国平  吴茜 《特区经济》2006,211(8):119-120
加入世贸后,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的承诺,到2006年汽车平均关税将降至25%,并且在加入WTO后3年内,允许海外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经营自己的销售和服务网络,这极大地加大海外巨头的竞争力。汽车产业是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对于一个资产十几亿元的民营企业来说,要想进入并有所发展显然是困难重重。面对着种种困境,探求出民营造车的出路,不仅是民营汽车企业主之急,也是所有关心、期望民营汽车能发展壮大的所有人士之所急。  相似文献   

14.
高银桥 《特区经济》2009,(10):303-304
建立产业集群是培育我国汽车工业竞争力的有效战略,也是应对经济一体化,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的必经之路。本文先介绍了产业集群的概念以及武汉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认为武汉汽车产业集群已出具规模。随后介绍了GEM模型的概念,以及其三个资源因素:基础、企业、市场。并从这个三个方面分别分析了武汉汽车产业集群的优劣所在。  相似文献   

15.
日韩汽车国产化政策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琼 《现代日本经济》2007,153(3):56-60
日本、韩国历史上都曾以政府为主导实施汽车国产化政策。在产业主导型发展模式下,国产化政策发挥出十分有益的积极作用。取消国产化要求对中国汽车产业带来很大冲击。借鉴日韩经验,入世后的中国仍有必要采取汽车国产化的进口替代政策,并扶持、健全和发展汽车产业及零部件业,尽快促进技术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介绍广东汽车产业及自主开发创新状况,从合资外方、合资中方,汽车发展战略三个方面分析广东汽车产业自主开发能力较差的原因,提出在广东产业转移过程中加速汽车产业自主开发创新,并建立以核心企业为主导的汽车产业自主开发创新模式,为广东政府在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制定政策提供了现实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政府补贴有助于企业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对企业研发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具有重要影响。选取 2013-2020 年中国496 家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探究政府补贴、研发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三者之间的作用机制。运用 ACF 法测算全要素生产率,重点分析融资约束的双重门槛作用以及股权集中度的调节作用。结论表明:以融资约束为门限变量,政府补贴对研发投入的影响效应在不同门限区间中呈现显著变化;企业研发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起到正向促进作用,股权集中度在研发投入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实证分析不仅对政府补贴、研发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同时对政府运用财政补贴政策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闫丽霞  陈卓 《科技和产业》2023,23(24):34-40
政府补助作为国家引导扶持新能源汽车企业发展的重要政策之一,对企业绩效产生的影响效果和机制观点并未统一。选取2010—2020年沪深新能源汽车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政府补助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及研发投入发挥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补助对企业绩效具有提升作用,政府补助对研发投入具有促进作用,研发投入在政府补助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9.
万青 《乡镇经济》2006,(3):29-31
地处皖西地区的六安市是一个人口大市、农业大市,在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上表现得尤为滞后与迟缓。影响因素主要有转移主体的素质制约、庞大的人口基数、转移过程的社会环境制约等。为加快皖西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一是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二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三是加快城镇化的进程:四是加快发展农村第三产业;五是设施制度革新,彻底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20.
汪立元 《特区经济》2012,(3):299-301
成功的汽车制造业并购能使并购企业迅速壮大企业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但在并购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面临各种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并购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风险、融资风险、资金使用风险和财务整合风险。要保证并购的成功和并购完成后达到预期的经营效果,必须对这些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规避和防范,主要措施包括充分获取并购方信息制订合理并购价值、选择合理的融资方式、谨慎利用资金防范资金使用风险以及加强资金使用效率降低整合风险等方面。上汽并购双龙汽车的案例体现了并购财务风险的成因,而对于如何规避也给出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