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名家学派。该学派的创始人叫邓析。我国古代文献称邓析“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辞”。下面的故事就是邓析“操两可之说”的典型事例:郑国夏季常洪水泛滥。有一富人不幸被洪水淹死,尸体被某人捞起。死者家属得知后,想出钱赎回尸体。但得尸者要价太高。死者家属无奈,便请邓析出主意。邓析对死者家属说:“你安心等着吧。那尸体如果你不去买,别人是不会去买的。”死者家属觉得有道理:对啊,我是那尸体的唯一买主,我若不买,得尸者便一无所得,那我就耐着性子再等一等,看他如何!过了一阵,得尸者见死者家属不再来赎尸,而尸体眼看就要…  相似文献   

2.
男人未满     
我总觉得男人就应该干宏伟大事业,家里鸡肠小事何足挂齿? 这天晚上,老婆一回家就说有重大消息宣布,但我却毫无兴致,因为她总是雷声大雨点小."明天我们单位组织全体女职工旅游一天……"没想到老婆这次却让我大喜过望,"哇!可以约死党们回家打麻将了!"我本想欢呼,后又觉得应该不动声色."……不过,这次不许带家属,儿子小志就托付你一天了!"听到后面这句话,我一下子六神无主了.上幼儿园的儿子比我反应还激烈,他小嘴一撇:"就我爸那样,也能当好家?"妻子很有耐心地告诉儿子:"将就一天吧,也没有太合适的人选."我一听就急了:"怎么着,还有竞争对手?"  相似文献   

3.
我听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富人,天天都看见一个穷已至极的要饭者守在路边,但他理也不理.邻人都说这富人不慈善,缺乏怜悯之心.富人却说,我这恰是慈善.他身强力壮不缺胳膊不少腿的就要饭,他越是要得着,就越不想去劳动.邻人摇头说,富人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要是有了路自然会去谋生.富人说,如若不信咱试试看.第二天他给了那个要饭的三百元钱,并对他说:"我最初就是三百元钱做小生意起家,走上致富之路的,现在同样给你这么多钱,你趁着年轻去干点什么吧,以后别乞讨了."那要饭的满口应诺,此后半个月再没见他的身影,邻人都以为富人这钱给对了.谁知不久,那要饭的把钱花完又回来了,依然向路人伸出乞讨之手.  相似文献   

4.
"如果你跟一个企业家说,把他的产品或服务卖掉,不付他现金,给他另外的商品,他一定会皱眉头;但是如果你告诉他,买东西可以不用花钱,只要拿出他现有的产品,他一定会喜笑颜开."孙慧峰说,其实仔细想来,这是一回事,只不过因为许多人常常拘泥于"现金为王"的思维定式罢了.  相似文献   

5.
从前有个年轻的农夫,他要与情人约会.但小伙子性急,来得太早,又没耐心等待.他无心观赏明媚的阳光、迷人的春色和鲜艳的花朵,一头躺倒在大树下长吁短叹. 忽然他面前出现了一个侏儒. "我知道你为什么闷闷不乐."侏儒说, "拿着这钮扣,把它缝在衣服上.你要遇着不得不等待的时候,只消将这钮扣向右一转,你就能跳过时间,要多远有多远."这很合小伙子的胃口.  相似文献   

6.
这是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在给儿子约翰的一封信中讲的故事. 工作是一种态度,它决定了我们快乐与否.同样都是石匠,同样在雕石像,如果你问他们:"你在这里做什么?"他们中间的一个人可能会说:"你看到了么,我正在凿石头,凿完这个我就可以回家了."这种人永远视工作为惩罚,在他嘴里最常吐出的一个字就是"累".  相似文献   

7.
有一个富翁病入膏肓.唯一的独生子又远在异乡.他知道自己死期将近,又害怕贪婪的仆人侵占财产,便立下了一份令人不解的遗嘱:"我的儿子仅可从财产中先选择一项,其余的皆送给我的仆人."富翁死后,仆人便欢欢喜喜地拿着遗嘱去寻找主人的儿子,富翁的儿子看完了遗嘱,对仆人说:"我决定选择一样.就是你.  相似文献   

8.
郭子龙办公室的书架上,有一张照片非常醒目:一个胖墩墩的小男孩,拿着一枚黄橙橙的奖牌.作为潮汕人的郭子龙带着点自豪的声调介绍说:“这是我儿子获得少儿围棋赛冠军的相片.” 从小培养孩子独立意识 说起自己的儿子,郭子龙讲了个让人印象深刻的故事.儿子9岁的时候找到他说:“爸爸你能不能借200万给我?”郭子龙以为听错了.儿子又重复一遍说:借200万!郭子龙很奇怪,“小小年纪,你要200万干嘛?儿子说:“我们家旁边那个高层楼盘我关注很久了,今天开盘,3万一平米,现在买便宜,业主还能打九折.”郭子龙很纳闷又问:“你买房干嘛?”  相似文献   

9.
故事的启迪     
故事一 一位鲁国人擅长编草鞋,他妻子擅长织白绢.他想迁到越国去.友人对他说:"你到越国去,一定会贫穷的."  相似文献   

10.
《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里说,有个楚国人到郑国去卖珍珠,为了能卖个好价。他把珍珠放在一个装帧得非常华贵的盒子里。郑国人不识货,买下了盒子,却退还了珍珠。从此,买珍珠的这个郑国人.因没有眼光,取舍不当成为世人的笑柄。  相似文献   

11.
子产是春秋时郑国的政治家。他在郑国为相时,郑国的上卿子皮曾来找他,让他任用尹何为官。子产说:"他太年轻,恐怕不行。"子皮说:"他很好,我喜欢他,他不会背叛我。让他去学着治理吧,边干边学慢慢就会了。"子产说:"不行!你要是真正爱护一个人,就要做有利于他的事情。如今你因为爱护他就让他去从政,这就犹如让一个还不会用刀的人拿刀去切割,反到会伤害到他。你爱他,却以伤害他为结果,那谁还敢企求受到你的爱护啊?……是  相似文献   

12.
阮绛 《上海房地》2012,(9):62-62
有一个段子经常被人提及,以此倡导人们对金钱的积极态度:富人问躺在沙滩上晒太阳的流浪汉:"这么好的天气,你为什么不出海打鱼?"流浪汉不解地问:"打鱼干嘛呢?"富人说:"挣钱呀。"流浪汉问:"挣钱干嘛呢?"富人道:"挣来的钱你可以买许多东西呀。"流浪汉又问:  相似文献   

13.
曾读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美国老太太12年后,到一家商店买东西,刚好碰见了这家商店的老板.她说:"老板,我有12年都没到你的店里买东西了."老板问:"那您到哪里去了?""我到别的商店买东西去了.原因很简单,12年前有一天我在你的店里买东西,结果一位店员对我的态度实在糟糕.  相似文献   

14.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是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鸡成狗了.相传在宋朝年问有一个杨员外,员外有一个女儿叫杨秀英,有一天员外觉得自己财大家大业大,就高兴的说:"诸事由人不由命."他女儿说:"不对,是由命不由人."员外听了很生气,就说:"你真的认为由命吗?那明天我就把你嫁给街上要饭姓王的小子."女儿说:"您随便,嫁乞随乞,嫁叟随叟."  相似文献   

15.
王文祥是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次子,自己创业做得很好,但也对老爸旗下的一个公司非常感兴趣,想拥有那个公司自己干。但王永庆说:“可以卖给你,而且不能比市价低,不能因为你是我儿子,就便宜卖给你。”当时,王文祥没有那么多钱,就到银行贷款。经过几年打拼之后,有了钱还了贷款。按一般人想法,他应该恨父亲,但他没有,并且说:“现在这个公...  相似文献   

16.
一位员工非常投入地工作,业绩也不错,所以公司就把他提拔成所在部门的经理,让他管理五个人.公司给他的任务,自然也增加了好几倍.一段时间下来,这位新经理几乎哭着找到总经理,说自己不想干了.原来,他为了报答总经理的信任,没日没夜地干,但还是无法完成新任务,也看不到完成新任务的可能.总经理对他说:"那任务是给你们部门的,不是给你自己的,你可以让别人帮你干呀."他说:"我觉得自己是领导,不好把辛苦的事情派给别人做."  相似文献   

17.
"我跟儿子说,‘过年啦!’他‘嗯’了一声,转身背着书包上学去了."提起过年这个话题,上海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田千里总忘不了这一幕;他对<中国新时代>记者描述说,以前,"我是家里唯一一个‘过年的人’."  相似文献   

18.
人言可畏     
方围 《人力资源》2001,(4):52-53
我是在楼梯口碰到局长的,局长说:"你跟我到办公室来."我就跟局长进了他的办公室.局长先坐到办公桌前,然后,对我指了指沙发,示意我也坐下来."是这样,"局长说,"办公室买了一台扫描仪,刚买了3天就被人砸坏了,我想是办公室内部干的,因为只有他们有钥匙.""没报警吗?"我问.局长沉吟了一下,说:"还是算了吧.……我找你来,就是想让你调查调查这事儿."  相似文献   

19.
谐趣园     
<正> 有个性急人去吃面条,一只脚跨进店门,就乱嚷嚷:"为啥还不把面条给我端来?"店主人把面条端来,往桌上一倒,说:"你快吃吧!我要洗碗去!"这人很生气,回到家,对他老婆说:"真是气死我了!"老婆忙打包袱,说:"你死吧!我得赶快去嫁人!"老婆嫁了个后夫,刚过一宿,后夫就要休她,她问后夫为啥?后夫说:"不为啥!只为你嫁来已经一宿,还没给我养下来个儿子!"  相似文献   

20.
不得不死     
刘建强 《中国企业家》2007,(22):136-136
可以列在这一题目下的死人不止百千,今天只说三个。第一个叫傅瑕,是春秋时候郑国的大夫。郑厉公流亡国外十四年,这一天偶然碰见了傅大夫,便一把抓住不放。傅大夫是郑国重臣,很后悔没事儿出来瞎溜达。郑厉公给了他一个听上去不相容的选言判断:"要不你帮我回郑国,要不我送你上西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