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文章以探寻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行为特征和影响因素为目的,对524家深市上市公司2004年年度报告中的自愿性信息披露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除了3家ST公司和1家严重预亏公司,其他520家公司都未在年报中自愿披露"新年度的盈利预测"信息.(2)有289家上市公司在年报中自愿披露"新年度的经营计划".通过进一步的实证检验发现,公司"新年度经营计划"的自愿披露与盈利能力、年报披露时间相关,而与产品市场竞争度、公司规模和股权集中度的相关性则不显著.(3)除建筑业外,其他行业上市公司的自愿披露并未呈现出"羊群效应".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探寻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行为特征和影响因素为目的,对524家深市上市公司2004年年度报告中的自愿性信息披露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除了3家ST公司和1家严重预亏公司,其他520家公司都来在年报中自愿披露“新年度的盈利预测”信息。(2)有289家上市公司在年报中自愿披露“新年度的经营计划”。通过进一步的实证检验发现,公司“新年度经营计划”的自愿披露与盈利能力、年报披露时间相关,而与产品市场竞争度、公司规模和股权集中度的相关性则不显著。(3)除建筑业外,其他行业上市公司的自愿披露并未呈现出“羊群效应”。  相似文献   

3.
虽然年报披露尚未结束,但已有市场人士预计,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超过6600万元的年薪,有望拔得内地上市公司老总年薪头筹.中国平安公布的年报显示,公司有3名董事及高管2007年税前薪酬超过了4000万元,其中马明哲税前报酬为6616.1万元,折合每天收入18.12万元.  相似文献   

4.
一、上市公司参与委托理财呈现前仆后继之势 上市公司利用"闲置资金"进行委托理财的情况在今年达到了高潮.据统计,仅在2001年中报及有关公告中披露委托理财事项的上市公司就有208家,其中委托理财金额超过1亿元的有70多家,超过3亿元的有19家.截至今年9月底,上市公司披露的委托资金已达250多亿元,而目前已收回的资金仅有80多亿元,占上市公司用于委托理财资金总额的30%左右.但考虑到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较差,关于委托理财的真实数据按理应该更大.从已公布的信息来看,今年年底多数上市公司委托理财的协议到期,最迟的也就到明年年初.  相似文献   

5.
经营现金流净额与净利润连续7年背离,宏达电子(300726.SZ)的现金流是否还顶得住?宏达电子日前披露2019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44亿元,同比增长32.6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3亿元。但与此同时,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净利润差额扩大到-22649.66万元。  相似文献   

6.
雅戈尔是资本市场知名的"炒股专业户",投资收益一度为公司业绩锦上添花。然而,2012年,公司投资板块却亏损达2.31亿。服装、地产、投资,近年来被称雅戈尔的"三驾马车"。不过,多元化策略并未与公司净利增长画上等号。雅戈尔年报披露其炒股浮亏2亿多,其持有证券个数高达22只,证券投资为68.95亿元。大额应收款风险难料从年报披露信息来看,雅戈尔2012年底对其合营联营企业有大额的应收款项,合计约22.20个亿,2011年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信息》2011,(10):48-48
截至4月30日,沪深两市共有2175家上市公司披露2010年年报。其中已实施或公布分红预案的达1377家,占比达633%,现金分红数量超过4000亿元,高派现与高送转的上市公司数量几乎同比翻番。而传说中的“铁公鸡”也不占少数。在2175家上市公司中,2010年不幸亏损的公司仅为117家,  相似文献   

8.
已经过去的2012年,对钢铁行业来说,可谓是异常寒冷。《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对A股上市公司中已披露年报的企业盈利情况进行统计后发现,截至3月31日,在2012年十大亏损上市公司中,钢铁类企业占据了5席,亏损金额高达173亿元。绝大部分钢企主业亏损据港澳资讯统计数据显示,截至3月31日,在沪深两市中已披露年报或业绩预告、快报的29家钢企中,业绩出现亏损或预亏的企业达到了11家,  相似文献   

9.
一、证券市场信用现状 1.投入最多,回报最少.据统计,在1994年上市公司利润分配比例令人欣喜地超过90%,到1998年和1999年则下降到45%以下.据2000年年报显示,投资者回报率仅为10.4%[投资者获得的回报/(当年上市公司筹资总额+交易成本)],其中分红派现仅90亿元.2001年沪市筹资总额957.488亿元.从截至4月25日的2001年A股年报,笔者收集沪市603家,深市465家上市公司的公布数据作初步统计,两市账面亏损的公司总计120家,每股收益低于0.05元的有173家,已决定不分配不转赠的沪市比例约1/3,深市则接近一半,而实际能把红利分到投资者手中的可预计会更少,由此可见中国上市公司在筹资时承诺的项目或分红回报的兑现比例之低,令人叹息.  相似文献   

10.
每年的1-4月,是上市公司披露年报的时期,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这是一次向监管部门和广大投资者交验其全年成绩的“期末考”。中国证监会规定上市公司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之日起四个月内编制完成年度报告,在证监会指定报纸及网站上披露年报信息。向投资者及时披露年报信息是上市公司的法定义务;也是投资者鉴别公司质量,进行投资决策的基础。而从近几年的统计数据来看,年报披露时间迟滞的事件屡有发生。笔者对上市公司如何选择时间进行年报的披露、年报披露时间迟滞的原因及所带来的影响做了探讨并对解决这一问题给予了几点建议。年报信息披露中国…  相似文献   

11.
截至4月30日,除公告退市的S*ST国瓷外,沪深两市共有1474家上市公司如期披露了2006年年报。据统计,1474家上市公司共实现净利润3781.17亿元、同比增长46.8%,实现加权每股收益0.24元、同比增长25.6%。年报业绩的爆发式增长主要来自3个方面,一是股改所带来的上市公司整体质量的提升;再者是2006年上市公司投资收益大幅度增长;第三是我国宏观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综观2006年年报,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值得关注,即投资收益大幅增长、增长的行业差异、季度业绩变化趋势、现金红利快速增长以及利润更加集中于少数大型国企。  相似文献   

12.
张朔嘉  季晓玮 《发展》2006,(5):34-35
每年的1-4月,是上市公司披露年报的时期,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这是一次自监管部门和广大投资交验其全年成绩的“期末考”。中国证监会规定上市公司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之日起四个月内编制完成年度报告,在证监会指定报纸及网站上披露年报信息。向投资及时披露年报信息是上市公司的法定义务;也是投资鉴别公司质量,进行投资决策的基础。而从近几年的统计数据来看,年报披露时间迟滞的事件屡有发生。笔对上市公司如何选择时间进行年报的披露、年报披露时间迟滞的原因及所带来的影响做了探讨并对解决这一问题给予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新财经》2003,(12)
根据中科健年报披露.截至2002年年底.公司对外担保合计7.57亿元.有3883万元逾期。这些担保金额占公司净资产的329%.且公司资产负债率已达84%。风险显而易见。中科健对此的解释是.1998年经资产重组介  相似文献   

14.
时下已进入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密集期,年报“铁公鸡”现象再次上演。据wind统计,两市有496家公司超过4年以上没有分过红,其中10年以上未分过红的铁公鸡就达110只。 当前股市还存在一个现实的问题,那就是许多上市公司“有钱也不分红”,他们为什么要做彻彻底底的“铁公鸡”呢?  相似文献   

15.
<正>截至今年4月21日,共有53家A股、124家港股房地产上市公司披露2022年经营业绩。这177家上市公司中,101家营业收入下降,126家净利润下降,其中9家公司净利润亏损超100亿元。2022年房企营收、利润双双承压绝大多数房地产企业2022年营业收入下降。  相似文献   

16.
年报显示,2000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0980.72亿元,平均每家上市公司完成主营业务收入9.8亿元(1999年为8.4亿元),增幅近18%.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信息》2011,(8):44-44
截至3月31日,基金年报披露完毕。天相统计数据显示,开放式股票型基金大幅亏损,合计亏损额达到355.3亿元。在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QDII基金、封闭式基金、货币基金、保本基金共同盈利下,才算填补了这个窟窿。全部60家基金公司旗下656只基金合计只赚了50.82亿元。2009年,这一数字超过9000亿元。但在2010年,银行、券商、基金公司通过基金赚的钱接近或超过2009年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546家上市公司证券投资近5000亿元近5000亿元!这是目前已经公布2012年年报的上市公司中546家企业的证券投资总额。除了主业,A股上市公司的资金投资同样风生水起。这个并未包括未公布年报的上市公司的数字,已经令接受本刊记者采访的市场人士感到震惊。不仅如此,如果加上上市公司进行委托贷款、投资拟上市公司等投资项目,这个数字将会更加庞大。  相似文献   

19.
金融看台     
《西部论丛》2008,(5):9-9
年报披露落下帷幕?2007年上市公司盈利接近万亿;中国银行业金融资产首次突破50万亿元;融资融券5月试点首批入选券商或增至5家;美联储再降息25基点中国加息进程可能终结  相似文献   

20.
再融资凶猛     
桂浩明 《新财经》2011,(3):42-43
2010年年报披露刚开始,已有超过20%的公司在公布年报的同时,宣布了再融资计划。货币政策的调整,市场资金面紧张及贷款利率的提高,都是促使上市公司产生再融资冲动的元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