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中的产权制度安排,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热点,同时也是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中分歧最大的问题。从国内外关于公用事业产权改革的现状及成败看,产权私有化任其发展会导致非常危险的结果。既要保证公用事业的公共利益,又要保证市场化改革的效率,这是公用事业产权改革的基本原则与目标。  相似文献   

2.
相对于私人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城市公用企业委托代理关系存在明显的不同,这给我国城市公用企业公司制改革带来许多问题.本文在考察城市公用企业委托代理关系的特点、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完善城市公用事业企业治理结构,推动公用事业运作方式的转变的建议.本文将以公用事业企业的公共产权为出发点,探讨公用事业企业的治理结构和监控机制.  相似文献   

3.
公用事业改革的权利结构变动:比较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SP范式有助于我们理解公用事业改革的不同模式绩效。以竞争市场结构替代垄断的市场结构,以私有产权替代公有产权,以出让经营权的方式对公用事业进行改革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存在若干负面影响。走融资之路既可以解决经营公用事业所面临的资金困难问题,又可以避免其他模式的负面影响,是适合当前中国公用事业改革的一种模式。  相似文献   

4.
公用事业民营化与政府规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以H市Y区管道燃气民营化为个案,分析了我国公用事业民营化过程中政府规制的需要。通过分析表明,公用事业民营化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政府规制,而是要根据公用事业的自然垄断特性,调整政府规制的范围和内容。并且,政府规制框架的确立应该尽可能先于公用事业民营化的实践。这对处于起步阶段的我国公用事业民营化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从国外城市公用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看,在公共领域引进市场机制并完善政府监管是最基本的措施。探索城市公用事业管理的重点,应是在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通过政府转型的实质性突破,加快建立公共服务体制。  相似文献   

6.
文章运用产权经济学的分析工具,以生产要素(资本、技术、管理、品牌等)跨国配置模式为切入点,从FDI对公用事业实物形态及非物质生产力两个影响途径考察,结合深圳水务跨国并购案例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借助产权交易载体,要素跨国配置产生价值增值与市场潜能等外生因素的内化激励,形成规模集聚效益与创新增产力效应,从而FDI通过产权流动机制传导对公用事业经营绩效的改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城市公用事业价格的整体上涨已经影响到部分贫困消费者的生活,市场化改革背景下我国城市公用事业财政补贴问题成为研究的焦点。本文重新界定公用事业财政补贴的目的,系统分析公用事业供给补贴和需求补贴的特点、形式和适用性,构建我国公用事业财政补贴机制,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从国外城市公用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看,在公共领域引进市场机制并完善政府监管是最基本的措施。探索城市公用事业管理的重点,应是在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通过政府转型的实质性突破,加快建立公共服务体制。  相似文献   

9.
吴津喆 《生产力研究》2007,(9):122-123,128
项目融资是当前我国建设公用事业型项目时所采用的最主要的模式之一,公司制的法律组织形式使得公用事业型企业公司治理问题成为公用事业管制中的核心问题。按照社会公众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设计公司治理机制,并在实践中建立动态监管机制,能够平衡公用事业型企业中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确保公用事业型产品不丧失其公共性的性质。  相似文献   

10.
公用事业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属于社会的先行投资,具有自然垄断性和公益性的特点,需要政府对公用事业价格进行干预。我国的公用事业价格监管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成为了制约公用事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此,需要合理选择我国公用事业价格的监管路径,优化我国公用事业的价格监管。  相似文献   

11.
我国公用事业改革已经进行了10多年,2002年以《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的出台为标志,从大力推进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到今天,市场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认为应该继续推进改革;另一种对改革提出了质疑。质疑的原因在于:第一,改革触动了部分人员和机构的既得利益;第二,部分公用事业改革项目的不成功打击了有关方面对公用事业改革的信心;第三,医疗、教育改革的争论引起了人们对公用事业改革未来结果的疑虑。笔者认为公用事业的效率低下和投资不足是所有相关人员的共识,不改革公用事业将没有出路,改革是必需的,只是如何推进改革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公用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国公用事业建设相对滞后,因此,借鉴西方国家公用事业改革经验,推动我国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成为大势所趋.从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实行合理的价格管制、构建监管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我国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公用事业特许经营需防范四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莹 《环境经济》2004,(11):40-41
作为一种制度创新,今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掀开了我国市政公用事业发展的新篇章。但是,在市场发育不完全、市场行为不规范、政府监管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现阶段存在种种问题。如何防微杜渐,保证公用事业市场化的健康推进,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供水、供热、绿化、垃圾处理等公用事业原属国家垄断性行业,被称为“计划经济的最后堡垒”。随着政策逐渐放开,各路资本纷纷进入公用事业领域,这不仅提高了公共服务效率,还减轻了政府财政负担。但与一般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普通诉求相比,公用事业民营化的浪潮负载着更多的社会责任、其自然垄断属性也决定了市场竞争制度的部分失灵。因而,如何在确保企业盈利的同时通过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使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便成了公用事业民营化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物业管理的属性、供给与收费原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物业产权属性决定物业管理产品属性,进而影响着物业管理的供给与收费。本文在物品属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公共物品理论解析物业产权,将物业管理产品分解为私人服务、集体服务和公共服务。认为现行物业管理的供给与收费体系混淆了集体服务和公共服务,合适的物业管理服务供给和收费原则应与物业管理产品属性相适应。  相似文献   

16.
黄莹 《经济纵横》2012,(7):64-66,116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我国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存在着基本公共服务总量不足、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地区差异明显、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结构失衡等问题。导致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重要原因在于中央和地方财政存在着纵向不均衡和横向不均衡问题。因此,应以实现财政均衡为手段,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十二五”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开始有所遏制,但由于农村社会发展历史欠账较大以及受体制政策等因素影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仍然十分明显,主要体现为投入力度不均等、供给水平不均等、供给质量不均等和成本负担不均等。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的主要原因是:公共财政投入不足、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各级政府事权与财力不匹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缺乏有效问责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模式较为单一。十二五统筹城乡社会发展和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对策措施主要包括:一是制定全国和省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二是强化各级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权责;三是以制度统一为切入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四是推进适应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的财税体制改革;五是创新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六是加强基本公共服务监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8.
范恒蔚 《经济视角》2006,(12):45-46
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加之基础设施本身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投资直接回报率不高等特性,使得基础设施长期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瓶颈”。虽然近几年国家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力度有所加大,“瓶颈”制约也有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现有基础设施的状况还是难以满足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公用事业领域投融资的市场化,成为深化我国投资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目前,对于纯公益性项目,由于项目无财务收入,不具备还贷能力,只能由政府无偿投入资金建设;而纯经营性项目,基本不属于政…  相似文献   

19.
理论和实践表明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主要目标是在产业内引入适度的竞争,通过民营资本进入,增加公用事业的投入,提升产业内经营企业的经营效率,改善产业的分配效率.针对我国公用事业产业管理体制的弊端,民营化改革需要在产权制度、市场重组制度和公用事业监管制度三个方面的创新.体制创新的动力是政府职能转换和机构改革,改革的难点是破除我国公用事业的行政性垄断.  相似文献   

20.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对公用事业的传统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改革促进了市政公用事业发展,增强了市政公用事业服务能力,提高了其服务质量与效率,使市政公用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在现阶段我国的城市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困境,如贪污腐败、失业与冗员、价格以及公共安全等方面都存在着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