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董昀  费兆奇 《金融评论》2012,(4):118-121
自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与金融持续动荡。当前,美国经济的复苏之路依旧漫长,欧洲债务危机仍在恶化,中国宏观经济也面临新的不确定性。为了应对危机,各国货币当局进行了积极的政策操作,以稳定金融体系、刺激经济复苏。2011年第四季度以来。中国也采取了“预调微调”的货币政策,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总体来看,危机以来的各国货币政策均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与特征;为了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更大冲击,各国货币当局仍在探索更有效的货币政策操作体系。  相似文献   

2.
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2008年在全球范围内愈演愈烈,危机也从最初的金融领域蔓延到实体经济领域,各国政府普遍采取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的发展,我国也不例外.在后危机时代,我国的货币政策也从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适度宽松”到如今的“稳健”的政策转变.本文在对货币政策相关理论简要介绍的基础上,对我国2008年至今的3大主要货币政策进行简单的评述,重点在于分析近年来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以及预测货币政策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3.
2007年12月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08年的宏观经济政策是在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的同时,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然而,在当前美国次贷危机席卷全球的局势下,在全球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下,美国等西方国家所采取的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导致我国国内流动性上升,从而严重影响我国控制流动性的效果,从紧的货币政策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4.
中美货币政策协调性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构建理论模型论证了国际货币政策协调有利于减少各国福利损失,说明了货币政策协调的必要性,而后以中美两国利率政策为例,实证分析了次贷危机前后中美货币政策的联动性.结果表明,中美利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波动溢出效应;美国利率上升和下降对中美利率协动性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效应;次贷危机发生以后中美利率联动程度加大,体现出危机后国际货币政策协调性的加强.中美作为世界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两个国家,其货币政策具有全球意义,因此应加强两国货币政策协调的长效机制,这对于确保全球经济稳步复苏和健康运行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于中美货币政策博弈模型对两国货币政策非合作博彝和合作博弈的收益进行的比较,以及就美国次贷危机时两国货币政策博弈均衡进行的分析,我们发现:中美货币政策进行协调的合作博弈均衡优于非合作博弈均衡.协调收益长期存在;中美货币政策非合作博弈在特定条件下存在向合作均衡改进的趋势,但这种状态是偶然的和不稳定的;次贷危机冲击使得中美货币非合作博弈的前景堪忧,中美货币政策协调不仅必要,而且现实紧迫.  相似文献   

6.
美联储应对金融危机的货币政策操作与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银行体系遭受重创,信贷活动萎缩,市场利率上升,实体经济难以得到资金支持,美国经济陷入了衰退。为了刺激经济复苏,稳定金融市场,修复银行体系,美联储密集地进行货币政策操作,通过各种方式向市场注入流动性。本文对2007年以来美联储所采取的货币政策加以梳理,对其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我国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7.
彭翔 《经济师》2014,(5):87-89
由于国内经济失衡,金融创新过度,金融监管不利,国际经济失衡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2008年美国发生了次贷危机,之后蔓延至全球,形成了全球性金融危机。为了应对金融危机,中美两国均采取了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但是中美两国应对危机的措施与取得的效果却大不相同,文章就此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比较中美两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出台过程及侧重点、中美两国的政策工具与力度、中美两国应对危机措施取得的短期效应与长期效应,对于我们宏观经济调控有重要的启示,同时对于我们制定合理的宏观经济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我们应注意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是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而不是取代市场机制,同时宏观经济调控必须兼顾短期与长期效应,依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介了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分析了次贷危机中暴露出来的三点缺陷,即美国货币政策的失误、美国金融监管政策的漏洞、美国金融风险控制不力。针对这三点缺陷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梁晓 《时代经贸》2013,(4):14-14,16
2007年末由美国次贷危机}I发的金融危机至今已过去5年了,但是美国整体经济、就业仍未恢复至危机前的水平。为了拯救美国经济,美联储一次又一次的推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uantitativeEasing,简称QE),至今共推出有四轮量化宽松政策,每次政策的内容和力度都不相同,并都能引发世界范围内的激烈争议。在第四轮量化宽松推出之际,本文旨在探究几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及其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中国应对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一、次贷危机对中国金融的影响 1.次贷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次贷危机引起美国经济及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而其中最主要是对出口的影响。中国的出口与美国的消费从来没有“脱钩”过,一旦次贷危机严重抑制了美国居民的消费,就会通过外需渠道对中国出口产生影响。2007年,由于美国和欧洲的进口需求疲软,我国月度出口增长率已从2007年2月的51.6%下降至12月的21.7%;  相似文献   

11.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管理是各国政府利用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次贷危机以来,中美两国中央银行采用了一系列货币政策工具积极应对。美联储创新了非常规的操作工具,货币政策的指向性更为准确;中国人民银行则以灵活运用常规的货币政策组合工具为主。通过对比中美两国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分析货币政策的基本路径特点,对我们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2.
林金腾 《新经济》2009,(7):70-71
从2007年初开始,美国的次贷危机、次债危机和信用违约依次传导形成了金融危机(俗称:“金融海啸”),并迅速蔓延到实体经济,形成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为应对危机,世界各主要经济主体迅速采取了各种措施,以遏制全球性的经济下滑。其中,我国政府在2008年11月5日审议通过了令人震撼的“进一步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简称‘国十条’)”以及“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  相似文献   

13.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海啸,给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世界经济陷入低谷.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为了舒缓金融危机带了的压力、稳定市场、提振信心,各国纷纷出台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全球范围的“救赎行动”开始上演,其力度之强、范围之广、规模之大,前所未有以中美为例对其绩效进行评价,对两国采取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组合的回顾与梳理,找出其差异性,并从中获取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14.
陈华  赵琳 《经济前沿》2008,(9):11-15
美国次贷危机给全球金融市场敲响了风险的警钟。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背景与危机发生前高涨的美国经济有一定相似性,应当从中得到警示,防患于未然。本文从证券化、货币政策、金融监管等方面分析了美国次贷危机成因,并为中国金融业、外贸企业、政府部门等应对美国次贷危机不利影响提出了可行性措施,主要包括:金融机构控制风险加强监管,政府通过贸易政策和管制措施弱化人民币升值预期,统筹规划货币、财政、贸易宏观经济政策等。  相似文献   

15.
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的我国货币政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芳 《经济研究导刊》2010,(5):105-106,109
伴随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经历了数次演变.在由美国次贷风波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我国中央政府采用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国在全球率先绽放了经济复苏的“绿芽”,然而一派生机的背后存在寿难以掩饰的“硬伤”。在历史地回顾当代中国货币政策一般演变的基础上,结合金,融危机以来复杂的经济形势,试图对我国货币政策现阶段的实施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16.
李丽君 《经济视角》2013,(11):32-36
2008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金融机构纷纷倒闭,失业率急速上升,经济持续衰退。美联储在一般货币政策失效的情况下,只有采取非常规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uantitative Easing Monetary Policy,简称QEMP)。自2008年11月开始,美国已连续实施了四轮QE,巨大的流动性在经济中泛滥。本文旨在介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同时对我国一些重要宏观经济变量,如国际收支、人民币汇率、通货膨胀、产出和利率的溢出效应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中国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自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以来,各国政府多以扩张性货币政策挽救经济。美国除于2008年推出第一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2010年11月更提出第二轮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希望藉增加货币供应量以刺激经济。本文尝试以不同的经济学派的货币理论,分析这宽松货币政策的成效,并藉此对西方经济学派货币政策的一次文献综述,整理不同经济学派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2007年2月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针对愈演愈烈的危机,我们应该冷静地对美、中两国的房地产金融、金融监管方面的态度、经济结构特点等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可发现虽然我国的房地产金融体系还不够完善,银行系统存在着较大的风险,但我国尚未形成房地产抵押二级市场,个人房贷的资金主要来源依然是居民的储蓄存款,并且中国和美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同,因此,当前中国不会发生类似美国的“次贷危机”的房贷危机。,  相似文献   

19.
郭敏 《时代经贸》2009,(10):170-171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及由此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我国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在这种宏观经济背景下,为保持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并将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降到最低,我国中央银行需进行宏观调控,实行积极的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在今后两年的时间内向市场注入4万亿元资金采拉动内需。  相似文献   

20.
周铮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8,(31):F0003-F0003
美国次贷危机以来,美联储采取的注资降息、美元贬值等一系列货币政策,无疑会降低美元资产的吸引力,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次货危机势必会对我国经济有所影响,主要表现在影响我国进出口,加大就业压力,大量热钱涌入而使得我国通胀压力增加、国家货币政策操作难度加大以及金融市场风险提高,而且次贷危机还降多我国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带来不利影响。本文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