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1—2002年,当美国的经济困难没有使亚洲一些国家,首先是中国的经济增速相应减缓的时候,经济学家第一次谈论“脱钩”问题。当时一些经济学家就预测,亚洲经济可能不受西方国家飞跃或波动的影响,而是靠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现在,香港的所有经济论坛都在讨论“脱钩”理论,这完全可以理解: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即便美国开始衰退,亚洲也会保持高速经济增长。1月中旬亚洲股市暴跌,使“脱钩”理论的铁杆支持者立场有所松动,但也没有影响对亚洲经济稳定的普遍信心。摩根士丹利公司一位资深经济学家认为:“实际上,中国政府应担心的不是美国经济下滑,而是美国不衰退。” 现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程度越来越高,中国经济的“忧”来自两大主要因素既受美同次贷的影响,也存在自身产业结构升级及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的挑战。[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7月1日】正如俗话所说,“当中国打喷嚏时,世界其他地方就会患……”且慢,这难道不是用来形容美国时常用的陈词滥调吗?或许就是,但对于全球经济增长来说,这些天来中国经济减速几乎同美国经济衰退一样重要。北京能够驾驭其飞速增长的经济实现软着陆吗?或者说,世界将遭受美国、欧洲和中国经济虚弱表现的三重打击吗?  相似文献   

3.
【美国企业研究所11月9日】 亚洲经济:十年河东、十年河西 10年前,亚洲受到巨大经济和金融危机冲击。当时,许多亚洲国家被迫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救。10年后的今天,情形发生了彻底的变化:中国外汇储备超过1万亿美元;亚洲国家正沿着“清迈协议”之路向更紧密的亚洲货币合作前进。  相似文献   

4.
平力 《开放潮》2001,(5):56-57
毫无疑问,经受1997、1998年经济危机后的亚洲,经济复苏源于受美国信息技术革命带动的出口增长。这种“被动的信息技术经济化”,使得亚洲与美国经济息息相关,甚至有些国家对美国经济形成依赖关系。加上对信息技术社会的高风险、高回报性质准备不充分,整个亚洲经济前景中潜伏着大量不稳定因素。如今,美国一伤风,亚洲就有感冒之虞。 “被动的信息技术经济化” 饱受1997、1998年货币危机之苦的亚洲各国经济,1999年进入恢复期后,在考虑经济动向时,大都把目光盯着出口的动向。 亚洲各国的出口增加很大一部分集中在…  相似文献   

5.
【意大利《亚洲新闻》7月5日】中国经济是依靠银行向公司企业贷款“吹起来的”。而现在,后者根本无力偿还贷款。为此,中国面临着1930年代美国的经济大萧条的危险,并将在世界范围内造成影响。[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美国之音4月14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月13日推出“亚太地区经济展望”报告。报告指出,中国和印度仍然会带动这个地区在今明两年保持强劲增长,但是美国经济疲软导致国际市场需求下降以及中国和印度能否有效控制经济过热给亚洲经济前景投下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7.
中国台湾当局明确表示已经展开了加入TPP的准备工作,具体目标是在10年内积极创造加入TPP的条件。这在美国企图阻止“亚洲出现一个没有美国参与的区域经济体系”,特别是要“遏制中国在贸易上的崛起”背景下,需要特别警惕  相似文献   

8.
郑磊 《浙江经济》2010,(3):59-59
欧美经济学家中,对中国有着深刻理解的人并不多,尤其在纯学术研究领域更为少见,相反,在投资界反而有几位“中国通”,任职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的史蒂芬·罗奇就是其中一位。他关于中国经济的分析和预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前瞻性,得到了业界普遍的认可。《未来的亚洲》是罗奇自2006年以来有关世界经济热点地区美国、中国、日本和亚洲其他国家的分析评论的合集。  相似文献   

9.
美国是世界经济的领跑国。它一“打喷嚏”,中国经济难免“感冒”。自2005年下半年以来,美国房地产市场开始出现衰退势头,且已成为美国经济增长率放缓的直接原因。目前中国经济正快速融八世界经济潮流中,必先预测美国经济是否“冷暖”。  相似文献   

10.
过去12个月充分证明亚洲多么依赖它的第二大经济体。日本经济可能回暖,美国经济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然而中国10%的经济增长越来越成为亚洲希望的支柱。  相似文献   

11.
【英国《金融时报》9月10日】23年前当我第一次来到英国的时候,在开往伦敦的火车上遇到了一位家庭主妇,当她听说我从中国来时,她说:“哦哦,我知道,中国是日本的一部分!”。当然,这样以偏概全地形容英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有失偏颇,事实上,英国是最早预言并接受中国将崛起为一个经济强国的国家之一。1986年秋天,英国外交部主持召开了以“中国的崛起:它对亚洲、亚太地区以及全球的影响”为主题的国际会议。我应邀参加了那次会议并做了主题发言。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美国为首的主要发达国家纷纷抛出“中国威胁论”,惊呼中国是亚洲即将睡醒的雄狮,已对全球经济发展和世界各国的经济安全构成威胁,尽管中国的政治外交一直声明经济发展的目标是为了更好地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客们仍然无视他们正在分享的中国经济飞速增长的丰厚果实,频繁地采取种种手段,诸如制裁中国的对外贸易,对中国的汇率改革施加压力,在“台独”问题上态度不明朗干涉中国内政等等,试图遏制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势头,影响中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相似文献   

13.
美国金融危机后日本的反思与摸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以来,日本各界开始对美国模式和小泉纯一郎执政时期的经济政策进行反思。日本民主党在这种背景下上台执政,但不到9个月鸠山由纪夫首相便宣布辞职。菅直人执政后提出日本经济的“第三条道路”和“亚洲经济战略”,而民主党在参议院选举中失败后其执政地位大为削弱。未来的日本将继续反思与摸索,对日本经济回升来说,中国的重要性开始超过美国。  相似文献   

14.
《海外经济评论》2006,(9):32-33
亚洲开发银行总裁黑田东彦近日表示,亚洲经济整合趋势将愈来愈强、规模愈来愈大;美国除了聚焦解决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外,也应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贸关系。对于台湾被排除在“中国与东协”的整合圈外,黑田东彦不愿对政治议题多加评论。  相似文献   

15.
亚洲金融动荡及启示赵娇健80年代以来,亚洲经济飞速发展,其中东南亚国家年平均增长率都在6%以上,使该地区一些国家成为令人羡慕的“亚洲小虎”。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也高达9.3%,创造了经济奇迹。世界各国经济人士都看好亚洲,甚至认为21世纪是“...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正快速增长,很显然的,亚洲许多财务总监现在认为它是增长得太快了。”  相似文献   

17.
“世界经济的未来看亚洲,亚洲经济的未来看中国”,这一为世界普遍宣赞的观点早已深入人心。而眼下最为令人关切的问题无疑是如何在罕有的世界金融危机中沉着应对,继续前行。  相似文献   

18.
亚洲经济奇迹现在在哪儿?亚洲“四小龙”、“四小虎”还有人提吗?这都是残酷的历史,现在轮到中国了。人民币开始被国际社会热捧,而中国经济却在遭受严厉打压,这才是真正的“奇迹”。笔者绝不相信,美国逼迫人民币升值是为了让人民币取代美元成为国际储备货币,这样的想法和说法是不是过于天真了?  相似文献   

19.
郭羽 《沪港经济》2009,(2):44-45
美国经济的持续衰退已经超过整整一年,当最初的“次贷危机”逐渐被“金融海啸”、“经济危机”等字眼所替代时,没有人再敢妄言有哪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够在这场危机中独善其身,亚洲经济增长正遭受威胁的事实已不容争辩。  相似文献   

20.
《海外经济评论》2007,(27):25-26
由泰国货币泰铢暴跌引发的东亚整体经济混乱——即“亚洲货币危机”——距今已经10年。在那之后,亚洲经济因中国快速增长和东盟地区经济一体化动向而产生了巨大变化。这里就与10年前进行对比,来探讨一下东亚经济的现状与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