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家之友》2005,(7):1
“三免”技术,即:水稻免耕抛秧技术,玉米免耕栽培技术,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三免”技术,经过广西各级农业部门的多年试验,示范探索,已经证明是当前促进广西粮食安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是在粮食生产上主推的革命性,保护性的栽培新技术。  相似文献   

2.
桂平市在推广水稻、玉米、马铃薯免耕栽培技术工作中,十分注重技术指导,积极实施示范带动,有效地促进了全市“三免”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并取得显著的成效。2006年,该市水稻免耕抛秧、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玉米免耕应用面积分别为45.18万亩,8.51万亩和1.63万亩,各占全市播种面积的38%、85.1%和9.52%,共增收节支4500多万元。去年“三免”技术推广面积达62.5万亩,同比增加10万多亩。  相似文献   

3.
生态建设,是几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构建和谐、富裕壮乡的一个重要内容。农业不仅是人类社会衣食之源,更是生态建设最重要的领域。广西积极推进生态农业建设,大力推广应用水稻免耕抛秧、玉米免耕栽培及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三免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据不完全统计“,十五”期间,全区累计推广“三免技术”134.33万公顷,增产粮食近43.5万吨,农民节本增收13亿元;为国家节约燃油8万多吨;节水11.73~22.88亿立方米,相当于建造10多个大型水库;节肥10万吨、节药0.2万吨。2001年~2005年,广西仅水稻免耕抛秧已累计推广应用1700多万亩,增…  相似文献   

4.
“三免”技术,是广西自主创新大力推广的水稻、玉米和马铃薯三大粮食作物免耕栽培技术。近年来,大力推广“三免”技术,其中水稻免耕6年推广3060万亩,占全国70%以上,增收节支18.6亿元,走出了一条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生态富民型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路子。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近年来,广西不断实施水稻免耕抛秧、玉米免耕播种、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3大免耕技术,改变了千百年来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形象,让“男人不用扶犁耕田,女人不用弯腰插秧”成为壮乡农村的新景象。  相似文献   

6.
《农家之友》2006,(9S):11-11
为了促进“三免”技术的顺利推广,扶绥县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的活动方案,组织各级技术人员全面开展“三免”技术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7.
为了促进“三免”技术的顺利推广,扶绥县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的活动方案,组织各级技术人员全面开展“三免”技术推广工作。2005年7月25日,广西区“三免”技术进农家活动启动仪式在该县昌平乡木民村举行,通过会议宣传、举办农民田间技术学校、课堂培训与现场传授相结合、建立示范样板等多种形式,全面掀起“三免”技术推广活动的高潮。今年以来,扶绥县共组织农技人员764人次下到基层,分片分重点举办培训班48期,培训农民群众5648人,印发宣传技术资料51500多份,发放VCD光盘1610张,组织电视台宣传3次,报纸报导5次,进村广播121次,制作宣传专…  相似文献   

8.
《农家之友》2007,(6S):30-30
上期,本栏目刊登了介绍广西桂平市石咀镇旺龙村《一年三熟三免耕生态循环技术》文章,本期介绍桂平市的另一个免耕栽培技术示范基地——蒙圩镇官桥村及其的玉米还田秸秆技术,大力推广免耕栽培先进技术,使农民依靠科技实现增收的目标。[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二季晚稻免耕栽培 注意四项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广二季晚稻免耕栽培可以节省用工,减轻劳动强度,加快“双抢”进程,争取季节。但是二季晚稻免耕栽培存在如下三大突出问题:一是早稻再生苗和落入稻田的谷子长出的禾苗,会导致二晚田的草荒严重;二是泡田时间短导致除草剂药害和土壤过硬插秧难;三是免耕栽培的土壤板结较严重,影响根系的深扎和养分的下渗,易造成后期缺肥早衰,甚至会发生倒伏而造成严重减产。  相似文献   

10.
范小建副部长指出:广西推广免耕栽培技术,政府很有号召力,工作很有创新力,经验很有说服力,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张明沛厅长要求广西农业工作者:以会议精神作动力,继续保持清醒头脑,对三免技术不断完善提高,不断大胆创新本刊讯(记者万一知)由国家农业部召开的全国  相似文献   

11.
农作物“三避”栽培技术,是近年来广西农业部门推广的一种农业实用新技术体系。如今,“三避”技术几乎渗透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和每一种作物,在粮食、糖料蔗、水果、蔬菜、食用菌、中药材、花卉等主要农作物栽培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传统农业生产中,农民大多采用省工节本的办法,譬如免耕、免少耕等。最近几年兴起的直播田,其耕作方式为“懒汉式”,在我省属“不推自广”,面积有扩大的趋势。主要因为直播稻既不需要育秧、又不需要移栽,省工又省钱;有的管理好一点,加上几年来的风调雨顺,产量减少并不明显;即使每亩少收100公斤,农民也认为值得。  相似文献   

13.
南方稻田“一整二免播种”栽培制度的研究江西宜春农业专科学校郭业宏,李会如,吕爱清,刘小林,邝斌随着农村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传统的稻稻肥、稻稻油二元栽培制度和产品结构,远远不能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调整产品结构、改革耕作制度、改进栽培技术,提...  相似文献   

14.
“三优栽培模式”是苹果栽培新型技术体系,它集“优良砧木”、“优良品种”和“优化栽培技术”为一体,即“良种、良砧和良法”的集合,新疆第一师六团2008年开始引进,目前已发展2000余亩.该模式具有技术简单,管理方便、树冠光照良好、果园环境良好等优势,可以实现早结果、果面光洁、病虫害发生轻及节约劳动成本,进而显著提高苹果栽培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养免业是贵州农村的传统副业项目。俗话说:“家养三只免.不愁油盐醋;家养十只免,解决穿衣布;家养百只兔,由穷能变富”,这是群众从实践中得出的结论。在发展农村市场经济的今天,养免业在畜牧经济中更占据明显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6.
一、大豆“三垄栽培”技术创新的内容及效益1.技术创新的内容。大豆“三垄栽培”技术又称“旱作大豆高产综合技术体系”,是由黑龙江省八一农垦大学郭玉研究员在“六五”期间主持研究开发并取得巨大经济效益的重大技术创新成果。该项技术创新将栽培、耕作、肥料、植保、微生物、农机等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大豆生产的传统常规技术措施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其中包括改平翻为深松垄作,改表层浅施为测土深施肥与叶面喷施肥相结合,改单条平播为垄作双条点播,改以往不防或单一防治病虫害为病虫草综合防治,并辅之以与上述改革措施相配套的农机具等…  相似文献   

17.
“火耕水耨”一词是汉代文献对我国南方水稻栽培方式的一种概括。古今中外对此曾作过各种解释和猜测。本文对前此的各种意见,作了简要的分析和评价,並提出了下述看法: 一、历来认为江淮地区实行过“火耕水耨”,实际上江南以至华南部分地区也实行过。二、它只是古代南方水稻栽培的方式之一,主要在“河滨海岸”和“沮泽之际”推行。除此而外,当时还存在着另一种较先进的水稻栽培方式。三、“地广人稀”和水资源丰富是实行这一栽培方式的重要原因。四、它的主要特点是:以火烧草,不用牛耕;直播栽培,不用插秧;以水淹草,不用中耕。五、解放以前,珠江三角洲沙田、尤其是深水田的水稻栽培,不少环节与“火耕水耨”类似,它们之间似有某种因袭关系。六、这种方式虽较粗放,单位面积产量也不高,但由于巧妙地利用了“水”和“火”的力量,劳动生产率还是不低的。所以在特定的历史和自然条件下,有较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张爱林 《农家之友》2009,(12):34-34
自2008年以来,钦州市农民大力发展“避雨、避寒、避晒”的“三避”技术栽培辣椒喜获成功。今年种植的7万多亩辣椒,预计产量达11万吨,产值近3亿元。  相似文献   

19.
农作物避雨(防暴雨、酸雨、梅雨)、避寒(抗严寒、霜、霜冻)、避晒(防日灼、抗高温)“三避”技术,是指采取人工简易实用设施,配套适当技术手段,因地制宜,趋利避害,克服农作物生长的不良环境影响,充分、合理和科学利用温、光、水条件,达到防灾害、防病虫、防污染目的,实现优质、高产、生态、安全、高效目标的现代农业技术集成。该技术作为“十一五”期间广西农业实用新技术重点推广技术,自2005年推广以来,取得了丰硕成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农民也从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区2006年推广“三避”技术后.新增产值20.1亿元。阳朔县金桔挂果树采用了“避雨避寒”技术,产量每亩比不盖膜提高1000公斤以上,产值提高7000元以上:永福县推广应用“三避”技术5.08万亩,其中蔬菜避寒避阳育苗1万多亩,避寒栽培的春瓠瓜亩产达到2200多公斤,比常规栽培增加了300多公斤,亩产值增加了600多元;南宁市江南区在西瓜、甜瓜上应用“三避”技术面积15.5万亩,“三避”瓜类产量达23万吨。产值1.84亿元;桂北的“三避”葡萄和各地的瓜菜、花卉、中草药等均取得很高的效益。到今年6月,全区推广“三避”技术面积达1891万亩。 从推广实践中证明:“三避”技术具有低成本投入、高回报、切合实际、应用模式多、科技含量高、增产增收潜力大等特点,能为建设现代农业及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采用“三避”技术生产的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扩大了广西优势蔬菜、瓜果等农产品的出口。 为加快“三避”技术推广应用和创新发展。促进广西现代农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刊记者随广西区农业厅奔赴桂北各地,对广西农作物应用“三避”技术成效进行了采访报道。[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很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想回来了”。 感受到农业新技术好处的还有广西玉林市玉州区茂林镇泉东村的赖阿婆家。2006年冬,玉林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进村开展结对子科技联姻之后,在技术推广站的指导下,她们一家应用冬种马铃薯+双季稻、一年三熟三免耕高效生态循环栽培模式。由于技术轻便,节省了劳力,家里的年轻人和很多村里人一样,想外出打工的打工,想做生意的做生意,原来紧巴巴的日子开始宽松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