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好书推荐     
《要学就学真华为从〈华为基本法〉到华为基本做法》本书由“华为基本法”撰写组组长彭剑锋教授作序,“华为基本法”建设发起人谭长春博士深度剖析华为30年的管理精髓,客观还原了“真华为”作为国际知名企业的成功要素,对企业决策者、管理者有重大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华为总裁任正非说:“海外市场拒绝机会主义。”凭着这个信念,华为在俄罗斯度过了一段“冰雪之旅”。1998年,华为积极开拓俄罗斯市场,却不巧碰上了一场金融危机,俄罗斯整个电信业都停滞了。在这种情况下,华为不得不等待。用华为独联体地区部总裁李杰的话说,华为“由一匹狼变成了一头冬眠的北极熊”。接下来的近两年时间里,华为几乎一无所获,除了告诉俄罗斯:“我们还在!”华为没有放弃。1999年,华为马不停蹄地开始组建当地营销队伍,培训后送往俄罗斯各个地区。在不断的拜访中,他们认识了一批运营商的管理层,了解和信任在频繁的沟通中得以建立,…  相似文献   

3.
华为在2018年初发起“人力资源管理纲要2.0”的公开讨论之后,任正非终于开始对人力资源部“动刀”了。在2018年7月华为总裁办的邮件中,任正非指出:华为现在的人力资源过于权利中心化,容易“指鹿为马”。华为未来的人资体系应包括人力资源体系和干部体系两个系统。  相似文献   

4.
华为总裁任正非说:“海外市场拒绝机会主义。”凭着这个信念,华为在俄罗斯度过了一段“冰雪之旅”。  相似文献   

5.
每一个企业都需要“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领导者”,华为也不例外。正因为如此,华为的“轮流坐庄”,更多地被视为“过渡模式”谁会最终成为那个“真正的接班人”?答案,将在任正菲从华为彻底退出之前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6.
信息特供     
《新远见》2006,(Z1)
上市华为财产公告自己“拧水”1月15日,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发布了一则简短公告:其2005年全年销售收入达到45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0%左右。“453亿人民币”的数字引来华为员工一阵错愕。不久前,华为在内部会议上宣布,华为2005年实际销售额突破86亿美元,也就是666亿元人民币,其中国内为279亿,海外翻了一番。然而“666亿元人民币”如何变成了“453亿人民币”?  相似文献   

7.
张建国 《国企》2020,(10):84-85
我1990年加入华为,在华为的工号是“025号”,2000年时是以华为首任主管人力资源副总裁的身份离幵华为的。我去华为时,华为只有二十多人,到我离开时,华为已经有2万多人了。我既是华为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建设者、参与者,也是受益者,这段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相似文献   

8.
联想、清华紫光、同方、普天……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公司正在和房地产发生着“鼠标 水泥”式的联姻。现在,又多了一个新加入者——华为。一贯喜欢和媒体玩捉迷藏游戏的华为这次也不例外,对“华为欲进军地产业”的传闻依旧三缄其口。  相似文献   

9.
很多人在学习华为,但一些企业“学不会”甚至“不愿学”的,恰恰是华为所遵循的管理普遍规律和原理。
  最近,一本总结、分析华为公司及其创始人任正非管理思想的书《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十分畅销,笔者见到不少企业界的朋友,包括老板和高管,都在认真阅读、撰写心得或组织讨论。更有不少人千里迢迢前往华为总部“朝圣”,现场体验华为的氛围和气质,思考、探究华为成长的奥秘。  相似文献   

10.
很多人在学习华为,但一些企业“学不会”甚至“不愿学”的,恰恰是华为所遵循的管理普遍规律和原理。  相似文献   

11.
<正>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科技强国一直是中国至关重要的战略之一,凭借政策支持,许多民族企业迅速发展,华为便是之一。华为作为5G技术的领头羊走在了同行前列,挺起了民族企业的脊梁,也极大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华为破茧之路华为是一家成立于1987年的中国民营企业,华为乃“中华有为”之意。华为作为全球领先的ICT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其业务遍布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全球30亿人口。华为站在时代风口抓住了时代机遇,即使美国多次向华为实施技术封锁,华为砥砺前进,从羔羊变为雄狮,从2G跟随者转变为5G的引领者,华为创立、成长与崛起的过程正是“自信自强、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个电信设备供应商,华为在国际市场上经历了“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演绎了从一个销售产品到推销方案和服务,从拼价格到树品牌,从非主流到跻身世界主流设备提供商的一个嬗变过程。驶向海洋的华为,在前行中仍然有很多未知的更多,更险、更大的“世界级”险流和风浪的考验。从华为“出海”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与跨国公司的竞争中,有形的东西是很容易学到的。真正难的是看不见的部分,为什么大部分的中国公司在无技术含量的消费品上也难有作为,原因即在于此。华为总裁任正非说,“华为面对的跨国公司不仅是竞争者,更是老师与榜样。他们的营销方法、职业修养、商业道德,都给了我们启发。我们是在竞争中学会了竞争的规则,在竞争中学会了如何赢得竞争。”华为在企业国际化的做法和经验给任正非的这句话做了最好的注解。  相似文献   

13.
2006年9月2日,原华为集团副总裁李一男在“出走”了六年之后重新回到华为,这着实令许多人深感意外。李一男曾是华为“最牛的人”,也是“一脚踢死牛”的主儿。1992年,李一男作为一名实习生出现在华为,当时他还只是华中理工大学二年级的硕士研究生。不过这个15岁就从湖南考入华中理工大学少年班的年轻人,很早就显露出了技术上的天分。从李一男到华为的第一天起,华为总裁任正非就注意到了这个黑瘦的少年。认准了他的技术天才之后,李一男备受器重。李一男的升迁是火箭式的:两天升任工程师,两个星期升为高级工程师,半年后任中央数据部副总经理,两…  相似文献   

14.
18年前,华为总裁任正非提出“10年之后,世界通信行业三分天下,华为将占一份”。虽然从追赶到跟随再到超越的过程,超过了10年,但今天的任正非和华为基本算是如愿以偿。  相似文献   

15.
华为和海尔.可以视为中国企业的两大”样本”。 说它们是“样本”.一则这两个企业或低调或高调.企业文化迥然不同;二则这两个企业走出了两条国际化路径:华为的“技术道路”与海尔的“品牌道路”.  相似文献   

16.
冬天的诱惑     
华为任正非的“过冬”和吉利李书福的“冬泳”在业弊引起了巨大反响——  相似文献   

17.
《经营者》2005,(5):24-25
<正>4月10日,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了“2005年度影响世界的100位名人”,华为科技公司总裁任正非是入选“建设者和巨子”的唯一中国人。神秘低调,淡泊名利 1988年,任正非以2万元注册资本创建深圳华为, 2000年华为约值100亿美元,成为中国市场GSM设  相似文献   

18.
华为出海即遇严冬,在莫斯科被困5载;好不容易,进入北美市场却遭到跨国巨头思科的“刁难”;最让华为痛心的是,在老“根据地”亚洲市场上,一连串的丑闻案里老是出现华为的名字……历时九载,花费超过百亿,华为的出海之旅可谓艰辛异常。华为在全球化道路上遇到的各类挑战,国内其他企业在不久的将来也会面对。华为国际化的冰雪之旅,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普遍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被“芯片封锁”1566天后,今年8月29日,华为新一代旗舰手机华为Mate 60Pro问世。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国人对于这款手机的关注度也集中体现在线下“火热”的市场。在智能手机消费环境整体低迷的大背景下,华为Mate 60 Pro的推出也为国内手机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20.
职场动态     
《新前程》2007,(12):6-6
年底到了,离2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的日子越来越近,为了应对《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给企业带来的“影响”,一些企业采取了裁员或者其他一些措施。近来,华为的主动辞职和沃尔玛的大裁员行为,被业界认为是在有意规避《劳动合同法》。为此,一位前华为的员工在网上以“有多少爱可以重来”为标题,发帖表示对包括华为在内的这些企业的做法的不满,“企业忽视了员工对企业的感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