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从我国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出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眼点。”又指出:“为人民服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它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早在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决议》就指出:“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加强为人民服务道德观建设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更有其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张祖辰 《魅力中国》2014,(23):381-381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  相似文献   

3.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变得更加活跃,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因此,如何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是每位班主任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笔者认为,当今做好高校班级的思想政治工作,应从道德建设入手。一、公民道德建设是班级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青少年是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群体,学校是对广大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班级应是主渠道。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求公民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社会主…  相似文献   

4.
在中共中央于2001年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的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基础上,党的十七大报告增加了个人品德建设。由“三德”建设到“四德并举”,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江景 《江苏改革》2002,(12):36-3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道德基础的支撑。市场化的冲击极大地动摇了原有的社会价值体系,传统道德模式的瓦解、经济发动期的利益驱动、制度建构的相对滞后、市场经济的道德阙如等诸多原因共同造成了转轨时期的道德不适与道德冲突。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应着力做好以下各项工作:贯彻落实《纲要》精神;加强伦理制度建设,为公民道德建设寻求法律、政策和制度保障;建设道德教育网络,实现社会、单位、学校和家庭道雾教育纵横立体化;大力培养和造就“社会人”,朝着培养“四有”社会主义公民目标不断迈进。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与企业为人民服务黄忠伟李洁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要在全体人民中提倡为人民服务精神。在这里,我们思考的问题是:今天为人民服务在企业中有没有落实的可能和现实基础?企业在市...  相似文献   

7.
李楠 《发展》2007,(6):93-94
诚信,在民法通则和我国合同法上反映为诚实信用原则,简称诚信原则,该原则被称为“皇帝条款”,可见其法律地位和社会作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强调,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社会的道德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对道德建设来说,这样的变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针对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强化诚信和责任意识;大力宣传公民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干部道德教育:以人为本,突出人在道德建设中的主体地位等。  相似文献   

9.
全面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首要解决的问题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树立良好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加大宣传落实“三个代表“,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设纲要》,顺利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在新世纪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依法制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的结合起来。通过公民道德建设,逐步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共同发展,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是宣传媒介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0.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贡献在于提出“以德治国”的方略 ,科学地构建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框架 ,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公民道德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问题 ,深入开展群众性的社会主义道德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1.
况琰 《改革与开放》2014,(13):45-46
加强公民道德素质建设,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全面提升公民生活质量、人民整体素质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公民道德素质建设不仅需要了解和掌握道德素质的内容和特点,还要充分认识其现实价值,更需要积极探索出加强公民道德素质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翟星 《西部大开发》2006,(10):76-77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西安市人大常委会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与政治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同关注群众切身利益相结合,以解决人民群众困难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加强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联系为核心,时刻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西安市人大常委会的党员干部“行源于心,力源于志”,情系古城,心系百姓。  相似文献   

13.
张军政 《魅力中国》2010,(20):73-7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实现这一任务,不仅需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坚强的政治保障,而且需要坚实有力的道德支撑。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公民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公民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公民道德建设的路径等方面作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梁振军 《魅力中国》2013,(20):238-238
文化建设必须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为民,一心为民的法官必须具有奉献精神,培养法官奉献精神的关键,必须培养法官的敬业精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奉献”规定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每个人,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应垂范于奉献道德,做奉献道德的实践者,这不仅具有现实必要性,也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奉献精神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道德的特殊功能是调整社会关系,特别是社会利益关系,奉献作为公民基本的道德规范,其主要意义就在于处理利益关系方面的引导和规范功能。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伊始,江泽民在依法治国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思想。道德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以德治国的新形势下尤其如此。市场经济的发展给社会主义道德道德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应对挑战,落实以德治国方略,显得尤为重要。中共中央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十分及时、自然。这是全面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推进以德治国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江总书记指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以德治国”的“德”,医务人员主要应为职业道德(以下简称“医德”)。医德是整个社会道德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以德治国中具有特殊作用。本文就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医德建设试谈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7.
杨艳娟 《发展》2009,(6):77-77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为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加强党的领导,扩大社会主义的民主,建设社会主义的法制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积极稳妥地进行我国政治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18.
夏银香 《魅力中国》2013,(23):359-360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就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人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具体要求之一是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索质。”本文就加强道德建设,共建文明社会谈谈自己的认识体会。  相似文献   

19.
许艳秋 《辽宁经济》2006,(11):21-2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同时要求“培养有道德,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人是最根本的,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的:“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日前,我们通过对辽南地区部分农村的调研,深深地感到,新农村建设离不开高素质的现代新型农民,加强培养新型农民工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最为迫切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浙江工商》2007,(10):19-19
为纪念中央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六周年,迎接第五个“公民道德宣传日”,9月16日,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文明办在杭州举行“道德礼赞”公民道德宣传日主题活动,隆重表彰首届20名全国道德模范侯选人和全省道德建设先进个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