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率市场化改变了货币需求和利率传导的现实环境,对货币政策调控模式具有深刻影响.本文构建了包含家庭、厂商和货币当局在内的一般均衡模型,比较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过程中总需求、总供给以及货币需求三类冲击对于货币当局目标函数取值的影响,揭示了中央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倾向于选择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模式的内在机理.进一步,构建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基于我国1996年第1季度至2014年第3季度的宏观经济数据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结果显示: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数量型货币政策调控模式的局限性将日益突出,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模式的优越性则会逐渐显现.  相似文献   

2.
货币市场、利率与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宏观经济研究》2001,(10):37-41
1998年以来,伴随着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争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问题引起理论界广泛关注。从一些发达国家的情况看,通过货币市场和利率的作用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一条基本渠道。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中货币市场和利率已经开始发挥作用。但由于我国货币市场还待完善,利率尚没有真正实现市场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随着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模式从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方式的转变,加快构造畅通有效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越来越迫切。通过发展货币市场、实现利率的市场化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问题,成为当前经济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是由货币数量政策和货币价格政策(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组成的、对宏观经济进行控制和调节的系统。本文以货币政策操作目标的属性及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目标构成的分析为基础,联系金融调控的实际,阐明了在利率和汇率未完全市场化前,动用货币政策工具的组合无法实现货币政策操作目标。最后建议加大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改革,货币数量政策和利率、汇率政策协调一致加以考虑,并改革货币政策操作目标。  相似文献   

4.
利率市场化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军勋 《生产力研究》2006,(10):50-51,128
中央银行通过利率水平的调整传递货币政策信号,引导各经济主体预期和调整微观主体行为,利率体系的合理与否直接决定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文章从理论上探讨了利率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独特作用,回顾了国内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过程,并指出由于长期以来存在的我国货币市场的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的不尽合理,导致我国利率的传导效力弱化,传导反馈信息失真。同时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更好地发挥利率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核心作用,提出了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利率作用机制的效率这一角度出发,利用1996Q1—2013Q3的数据,以2003Q1为节点,运用四变量S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分别考察全样本和两个子样本期间利率和货币供应量对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贡献率和具体效应。结果表明,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在现阶段虽然有一定优势,但是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金融工具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完善,以及广义货币供应量可控性的逐渐降低和国内信贷调节有效性的降低,利率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条件在不断成熟。建议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我国未来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应该向利率转移。  相似文献   

6.
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正在推进过程中,在存贷利率管制完全放开之前,货币市场利率在货币政策传导方面正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研究我国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的有效性。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1)作为准市场利率的货币市场利率对部分实体经济变量有较强的解释能力,甚至优于M2的解释能力,但对另外一部分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不显著;(2)货币市场利率对通货膨胀率的短期调控能力较弱,货币市场利率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通胀预期的引导;(3)利率管制是利率传导机制部分失效的重要原因,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入,利率传导机制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7.
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本文以关键事件为依据,简要叙述了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并从企业、市场、银行三个角度对利率市场化改革中显现出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最终提出对我国货币政策决策机制的完善提出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刘宁 《经济师》2010,(4):8-10,14
文章在普尔基本模型和引入金融创新的扩展普尔模型的基础上,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进行了实证分析。普尔基本模型实证结果表明1996-2009年中央银行应选择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而引入金融创新的扩展普尔模型实证结果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结论,认为1996-2009年我国应选择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特别是在2003年以后,利率作为中介目标的优势更趋明显。总之,在金融创新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动下,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优势在逐渐下降,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应逐步由货币供应量向利率过渡。  相似文献   

9.
郑炜曼 《时代经贸》2013,(12):67-67
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本文以关键事件为依据,简要叙述了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并从企业、市场、银行三个角度对利率市场化改革中显现出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最终提出对我国货币政策决策机制的完善提出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货币市场基金: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金融创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随着渐进式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行,必然会存在管制利率与市场利率的差异,这在客观上为货币市场基金的产生提供了“土壤”。本通过借鉴货币市场基金在美国的发展实践,提出了在我国推出货币市场基金的可行性与制约因素。同时,从三个方面论述推进货币市场基金的现实意义:首先,可以促进货币市场的发展;其次,有利于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以及利率市场化的顺利进行;最后,可以促进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提高市场效率,为迎接入世作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