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2011年12月16日至17日,2011年农业遥感工作座谈会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召开。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副司长刘北桦,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李伟方、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副所长周清波以及来自农业部遥感应用中心应用部、研究部、11个地方遥感分中心及相关科研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共计80余人参加了本次座谈会。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韩贵清、黑  相似文献   

2.
1999年12月21日至22日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农业部遥感应用中心)在北京鸿祥大厦组织召开了1999年全国农业遥感工作会议.出席会议的领导有: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司长薛亮(兼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主任)、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副司长李伟方(兼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副主任),以及农业部遥感应用中心综合运行部、基础信息部、灾害监测部、遥感培训部、成都分中心、哈尔滨分中心、南京分中心、太原分中心、兰州分中心、安徽区划所、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所的主要领导以及河南、山东、江苏、安徽、吉林、内蒙等省区划办公室主任,共计30多人.  相似文献   

3.
加快农业遥感技术应用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编者按:2002年5月30日,农业部部长杜青林同志、常务副部长韩长赋同志,以及农业部8个司局的领导考察了中国农科院资源区划所遥感实验室,听取了唐华俊同志、薛亮同志关于农业部遥感应用工作的汇报.杜部长就农业遥感应用工作做了重要讲话.本刊将杜青林部长、薛亮司长的讲话内容摘编如下,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6,27(2):F0003-F0003
受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和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委托。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草地科学与农业生态研究室徐斌研究员主持完成的“2005年全国草原卫星遥感监测”项目日前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5.
<正>2011年3月24日,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钱克明司长、刘北桦副司长等一行四人,在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唐华俊、中国农科院资源区划所王道龙所长、周清波副所长的陪同下,到中国农科院资源区划所调研。  相似文献   

6.
2009年1月20日,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杨绍品司长、刘北桦副司长一行,在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兼中国农科院资源区划所所长唐华俊,王道龙书记兼副所长,张维理、任天志副所长的陪同下,到中国农科院资源区划所调研。在唐华俊副院长就持下,杨绍品司长一行认真听取王道龙书记关于近年来研究所科技体制改革、科研、人才、条件、产业开发以及党建和精神文明方面的工作汇报。杨绍品司长对研究所各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对进一步加强新时期农业资源区划工作提出了希望和要求。随后,杨司长一行参观了研究所,并与农业遥感专家进行了深入探讨。本刊编辑部张保辉农业部发展计划司杨绍品司长一行到中国农科院资源区划所调研@本  相似文献   

7.
2004年3月2日下午,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司长杨坚一行三人在中国农科院副院长章力建和院办副主任汪飞杰的陪同下,到中国农科院资源区划所检查指导工作。中国农科院资源区划所副书记梁业森、副所长张海林及张维理代表研究所对杨司长在百忙中到所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5,26(6):F0002-F0002
2005年10月13日上午,全国人大委员会委员长吴邦国同志到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部农业遥感应用中心视察农业遥感应用工作。所长唐华俊向吴邦国委员长汇报了农业遥感应用及研究所在农业部、科技部等部委支持下在农情遥感监测方面取得的成果和下一步工作设想等。  相似文献   

9.
面对特大地震灾害,四川灾区行在总行和省分行的坚强领导下,临危不惧、顽强奋战,认真按照上级行和地方党政的要求,千方百计做好灾后农业政策性金融服务工作,在大力支持灾后重建的同时,努力确保业务发展不受地震灾害的影响。具  相似文献   

10.
欧盟国家农业遥感应用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文章旨在对以遥感为代表的现代空间信息技术在欧盟国家农业中的应用领域进行梳理,分析欧盟国家数字农业和精准农业发展现状以及欧盟农业远景规划中的遥感工作计划,以期为我国加快数字农业发展提供参考建议。[方法]该文通过实地考察、文献整理及总结归纳,对欧盟国家农情遥感监测、农地综合管理、农业生产应用、灾害应急评价以及数字农业发展计划等方面的遥感应用研究进行综述。[结果]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DP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作物专家系统(ES)组成的"5S"技术体系支撑下,欧盟国家精准农业生产方式基本形成,并对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拟定了研究规划。[结果]与欧盟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现代化在遥感技术支撑方面较为滞后,需着重推进数字农业发展规划编制、农业政策执行效果核查、遥感等大数据技术应用、全球农业监测体系建设、数字农业政府示范引导以及农业遥感新型实用技术创新六方面工作,加强农业空间信息应用,提高农业数字化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保护和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8月13—16日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召开。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副主任、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副司长李伟方,农业部发展计划司资源与开发处处长李书民,中国农科院资源区划所所长、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理事长唐华俊,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道龙,副理事长向涛,副秘书长张华等领导,以及来自全国17个省(市、区)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和区划研究所的代表共计6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经学会生态经济研究会,于1982年2月22日在中国农科院区划所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农经所,中国农科院农经所、作物所、区划所和气象室等单位的同志十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国农经学会副理事长杨均同志主持,农经学会副理事长王耕今同志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3.
农情遥感监测中空间抽样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遥感进行农情监测其费省效宏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同时必不可少的抽样调查是提高遥感监测精度的重要手段。在"3S"技术的支持下,基于经典统计抽样原理,结合空间统计学理论发展起来的空间抽样技术在农情遥感监测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文章对国内外农情监测中空间抽样技术应用进行了全面回顾,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试论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技术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的基本概念,综述遥感图像预处理及土地利用变化信息提取等遥感监测方法,重点探讨动态监测中土地利用分类方法、监测方法的选择等关键技术。初步总结了我国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的研究现状、方法及特点。  相似文献   

15.
2009年2月25~27日,农业部农业遥感应用中心2009年2月25~27日,农业部农业遥感应用中心业务培训研讨会暨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农业遥感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遥感(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副司长刘北桦,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书记李伟方、中国农科院资源区划所副所长任天志等领导,农业部遥感应用中心研究部和运行部以及全国11个分中心的代表共计63人参加了会议。2009年农业部遥感应用中心业务培训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吴文斌@汪庆发  相似文献   

16.
<正>2011年4月27~28日,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工作座谈会在上海召开。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刘北桦副司长,上海市农业委员会陈洪凡副主任,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理事长、中国农科院资源区划所王道龙所长等领导,以及全国29个省(区、市)和新疆兵团农业、发改委、国土等系统所属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区划研究所以及西藏农牧厅的负责同志共50多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7.
外来植物入侵遥感监测预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紧密围绕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外来植物入侵遥感监测、预警新技术、新方法,总结了当前监测预警技术方法的问题和不足,阐明了未来针对外来入侵植物的遥感监测、预警技术发展趋势和方向。目前在监测方法上,主要有图像识别法、高光谱监测法、雷达数据辅助识别法和中低分辨率时序序列数据分析法等。其中,图像识别法和高光谱监测法应用较多,但其数据来源获取困难,后期数据处理工作量大,缺少普适性强的自动解译算法;雷达数据辅助识别法由于雷达数据自身空间分辨率粗糙,在植被监测中往往配合其他数据源同时使用,因此应用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中低分辨率时序序列数据分析法适用于较大空间尺度上的植被外来物种入侵监测,监测结果空间定位能力差,很难在小尺度区域上进行应用。在预警方法上,主要有生态机理模型预测和数学模型机理预测两种方法,基于GIS和遥感技术的生态学模型预测机理性强、易推广,预警精度较好,具备一定的空间定位能力,适宜于在宏观区域尺度上应用,但存在部分关键植被生理遥感参数获取困难等问题。数学统计模型预测以理论统计为主,只是对外来植物入侵发生的概率进行了估测,对物种或区域环境依赖程度高,普适性较差,遥感参数较少参与模拟过程,空间定位能力不足。总体上,利用遥感技术快速、准确地进行外来入侵植物定位监测和预警已成为防控外来植物入侵,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的必然趋势。在数据源集成上,传统可见光遥感和新型激光雷达遥感、高光谱遥感、多角度遥感等多源数据集成、融合应用更为多见,数据获取范围进一步拓宽。特别是诸多新型国产高分卫星发射升空后,使得监测时效性和成本进一步改善,实用化、规模化、业务化动态监测成为可能。在技术方法上,受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和传感器制造技术的影响,数据获取范围不断拓宽,空间定位能力不断增强,监测、预警也将不再局限于单一技术和模型的应用,而是多模型、多平台(星-机-地)综合监测、预警模式成为趋势,外来植物入侵的遥感监测技术正逐步发展成为植被生态遥感学科领域的重要分支学科。  相似文献   

18.
随着遥感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大数据"战略的推动,运用遥感技术监测土地整治工程信息动态变化,已成为土地整治项目监管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文运用理论研究的方法,阐释了土地整治遥感监测的内涵、作用及技术方法,揭示了土地整治遥感监测的现实困境,希望新时代土地整治国家需求,提升遥感监测技术在土地整治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2004年,国务院领导和部领导对农业遥感工作非常重视,对遥感工作做了很多重要的指示。在各单位的密切配合下,在各位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农业遥感监测工作实现了全面的业务化运行,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中办、国办和农业部领导提供了大量科学的、可靠的决策依据。按照农业部领导的指示和要求,2004年,农业部农业信息会商制度发生了重要变化,按照部里的决定,  相似文献   

20.
尺度变化对油菜种植面积遥感监测精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作物种植面积监测是遥感估产的基础工作之一,监测结果的精度直接影响到数据的可信度和可用性。随着多光谱和多空间分辨率数据集的日益普遍,多尺度遥感数据源的综合应用是进行大范围农作物种植面积遥感监测业务化运行的必然趋势,因此尺度变化对农作物种植面积遥感监测精度影响的研究势在必行。该研究采用高空间分辨率的多光谱遥感影像进行油菜种植面积提取,对其提取结果进行基于简单多数原则的尺度转化,得到不同空间分辨率的提取结果,通过与地面实测样方数据构建误差矩阵进行精度分析,分析不同空间分辨率影像对作物种植面积遥感信息提取精度的影响。运用多种精度评价指标,从不同空间分辨率、不同监测方法、不同遥感监测时相等角度系统分析了农作物种植面积遥感测量中的尺度效应问题。为基于多尺度遥感数据综合应用的农作物种植面积遥感监测业务化运行中的数据选择和精度保证问题提供理论与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