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近日对有关中国经济发展的3种观点—一点评:第一种观点认为,当前应当调整分配。因为经济困境是由生产严重过剩造成的,过剩的原因是需求不足,而贫富差距即少数人占据大量财富,大多数人手中财富有限才造成需求不足。所以主张调整分配。厉以宁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这种杀富济贫的平均主义思想有可能使中国社会全面倒退。我们应考虑如何把“饼”做大而不是如何切“饼”。“饼”太小,怎么切都难以让人满意。第二种观点主张财力(向政府财政)集中。这种观点认为,中央现在财力太小,所以才不能大量投入企业技改、投入…  相似文献   

2.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近日在科教兴国国际研讨会上发言时提出,当前失业人口增加、出口下降、财政赤字加大、产品严重过剩等问题严重困扰经济发展,如何摆脱当前困境现在主要有三种观点,其中唯有吸引民间资本的加入,才能使中国经济走出当前困境。“劫富济贫”是倒退第一种观点认为,贫富差距即少数人占据大量财富而大多数人手中财富有限造成了有效需求不足,所以主张调整分配。厉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这种杀富济贫的平均主义思想有可能使中国社会全面倒退,我们现在要考虑的是如何把饼做大的问题而非如何切饼的问题。财力集中不可取第…  相似文献   

3.
如何使我国经济摆脱当前困境?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日前提出,出路是吸收民间资本广泛参与。厉以宁说,现在居民储蓄6万亿,手头现金1万亿,加起来就是7万亿,假如有1/7进来,将使当前经济大大改观。是通过分期付款的形式转让股份给职工,使部分国有资产变现,注入再生产中,也解决了资金缺乏问题。国家只在极少数领域国有独资,经济发展才会充满活力,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厉以宁:让民间资本广泛参与  相似文献   

4.
观点撷英     
《开放潮》2000,(5)
厉以宁:不要轻易说新经济是泡沫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厉以宁于此间在著名大学校长国际论坛上发表演讲时说,不要轻易说新经济是泡沫。他同时还强调说,在新经济迅速增长的过程中,有点泡沫是不足为奇的。厉以宁是针对美国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大幅下跌、不少人对网络经济产生怀疑并认为新经济可能是“泡沫”而讲这番话的。 厉以宁说,什么是新经济?它是指建立在高新技术和网络经济之上的一种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经济而言的经济。厉以宁说,每个时代都有新经济的出现,因为没有新经济就没有旧经济之分。他说,现在以网络经济为代表的新经…  相似文献   

5.
《宁波经济》2014,(7):I0007-I0008
全国政协常委厉以宁近日在全国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上谈到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看法时表示,一些报章杂志和国外评论唱衰中国经济的观点是错误的。 厉以宁表示,中国现在的经济增长率回到了正常的范围。国外认为中国虚报GDP,是对中国的实际情况不了解。  相似文献   

6.
1996年以来,供给过剩的产品种类越来越多,需求不足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对于中国目前的需求不足究竟是真正的社会总需求不足,还是结构性需求不足存在不少争论。本文经过分析认为,中国当前仍然属于大量有效需求不足和大量有效供给不足并存的结构性需求不足,并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分析了产生这种结构性需求不足的原因,同时提出了解决这种结构性需求不足的相应的对策建议。一、中国当前需求不足是结构性需求不足1.结构性需求不足的判断标准是大量有效需求不足和大且有效供给不足并存。不少人在分析需求不足时,往往仅从现有商品的供给…  相似文献   

7.
当前,人们经常面临这样的困惑:一方面我们现在听到的是存在大量的"产能过剩",另一方面现在的物价又在攀升。对这一问题如何理解以及对当前经济形势如何判断?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王岳平认为,当前我国需求总量已经过热,三次产业价格涨幅偏高、并且呈相互推动之势,  相似文献   

8.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最近就我国体制转换与经济发展有关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他着重指出,由于我国的国情以及我们现在所处体制转轨时期的特点,应加强"转型发展理论"的研究。他认为,我国现在处于既转轨又发展的时期,两个轮子一齐转,不同于一般的发展中国家。在我,国当前经济生活中,存在着通货膨胀、失业和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等三个主要问题。这些问题也是发展经济学必须面对的主要问题。但是,发展经济学理论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关于通货膨胀,一般认为有两种,一种是需求过大引起,一种是结构型通胀。这两种,我  相似文献   

9.
杨宜勇 《上海改革》2001,(4):54-54,18
早在三年关,就有人说中国已经进入“过剩经济”的时代,我一直对此持不同的看法,在一些研讨会上也发表过自己的观点,自然常常引起一番争论。我认为中国目前所谓的经济过剩,只不过是一种假象,现在中国人均GNP只有860美元(世界银行又调整为780美元)真正的地乘经济还远得很,退一步说,即使存在过剩经济那也是传统外的、低水平的。  相似文献   

10.
寄语中国     
八亿多农民和下岗工人是中国巨大的财富,没有他们的辛苦哪有少数人的享乐,他们的存在和维持现在的状态是很有必要的。--经济学家厉以宁如是说  相似文献   

11.
这些年我们讨论贫富问题,更多的是用收入分配的概念,但我觉得现在以收入分配的概念来说明当前中国贫富问题,能解释的已经很有限.要将中国贫富问题说清楚,至少要考虑到这样四个环节:首先是当年创造财富的分配状况,其次是财富在国家和个人之间的转移,再次是个人存量财富的变化,最后是个人或群体之间的财富转移.  相似文献   

12.
一周人物     
通货膨胀是财富的逆向分配,现在可以说,宏观政策客观上变成了国有部门、政府部门掠夺民间财富和资源的一种方式。——经济学家张维迎日前接受采访时指出,一个错误的政策制造了一个更进一步错误的需求,然后大家又喊着要政府进一步干预去纠正它。先扩张后收缩,导致的是资源、财富从个人、民营企业转向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13.
毫无疑问,当前我国必须努力扩大内需,同时改变外贸依存度严重偏高的格局:而扩大内需的关键在于提升消费需求。促进居民消费增加、消费率提升。如何促进居民消费增加?当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常规”观点,认为促进消费需求增加的基本途径在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相似文献   

14.
一周人物     
《中国经济快讯》2011,(21):14-14
"通货膨胀是财富的逆向分配,现在可以说,宏观政策客观上变成了国有部门、政府部门掠夺民间财富和资源的一种方式。"——经济学家张维迎日前接受采访时指出,一个错误的政策制造了一个更进一步错误的需求,然后大家又喊着要政府进一步干预去纠正它。先扩张后收缩,导致的是资源、财富从个人、民营企业转向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15.
全球失衡指的是当前美国等少数国家拥有大量经常项目逆差而另一部分国家拥有大量顺差的不平衡现象。这种不平衡被认为是影响世界经济增长的一个重大隐患,多数专家认为。应该通过汇率调整等手段予以消除。调整汇率是否可以减少顺差?本文作者持相反观点。  相似文献   

16.
由于政府可以无限发行货币,理论上说,通胀必然也反映为财富从民间向政府的再分配过程,相当于一种税收,自然会影响民间的购买力和需求。既然如此,如果政府重视民生,就应该降低这种“通货膨胀税”,并把财富还给民间。对此,一方面在税收方面,政府应根据通胀率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纳税档次和起征点、免征额等,从而防止随中低收入者的名义货币收入增加,导致其按较高适用说率纳税。  相似文献   

17.
柏晶伟 《发展》2002,(9):52-53
念带有道德的判断。两极分化指的是富的愈富、穷的愈穷。我们的情况是收入都在增加,但增加的幅度有差别。所以要慎重地使用这些概念,更不要不理智地去制止,如果那样,就会做出限制生产力发展的傻事。由于中国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和思想指导下的分配是平均主义分配,并且影响很深。它已经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一个固定的思维定式。用这种定式去判断当前的分配,只要看到了收入发生差距,就会认为是分配不公,这种人看待分配,只注意数量,而不注重性质。我认为,要用市场经济的观点来判断分配的合理性,只要是按照生产要素…  相似文献   

18.
大视野     
杨崇春:税收政策应调整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杨崇春最近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增值税政策应适时调整杨崇春反对笼统地提“减税”,他说,中国的税赋事实上不算高,比如所得税名义上是33%,实际才20%多;增值税17%,实际也征不到17%,所以,他主张对税收实施“适时的调整政策”,而不是笼统地提“减税”。他指出,现在有些税可以调整,例如增值税,这是中国最大的流转税。购买固定资产不能抵扣增值税款,这个政策是1993年为抑制投资过热而制定的,现在是固定资产投资不足,这个政策可以改一改了。如果把固定资产投资抵扣的增值税转给企业,国家当年可能减少税收50…  相似文献   

19.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0年的发展,中国经济运行的特征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产品的相对过剩代替了广泛的产品短缺.于是,有人认为,中国已告别短缺时代而进入了买方市场的时代,或中国经济已成为过剩经济.作者对这种观点持保留态度,并且认为买方市场或过剩只是经济运行的现象,是相对于需求而言的,它不应是对经济形态的描述,也不应成为某一个时代的象征.毫无疑问,当前中国许多产品的市场都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但是,这是在中国居民收入水平低下,消费层次不高,尚存7000万城乡贫困人口的情况下的过剩,是典型的相对过剩,是低收入型的相对过剩,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高收入型的相对过剩不可同日而语.……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一部分地方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未能把握住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中出现了一些偏差。主要表现在:一是局限于种植业内部的产业结构调整,而与之匹配的农业科技、市场、加工业销售等脱节;造成盲目调整种植比例,产品优势变不成商品优势,造成地区性的产品过剩;二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一轰而上,没有好的区域性规划,在一定范围内重复建设,造成了大量人力、财力的浪费,农产品比例失调,质量下降,一些农产品过剩,一些农产品短缺;三是滥竽充数,只突出调整数量,不注意质量;四是人为地破坏生态环境,使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