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8 毫秒
1.
改革开放之初,国家急需增加外汇和黄金储备,但那时的中国尚是一个"贫金"的国家:新中国成立时,黄金年产量仅为4吨,此后30年间也未超过10吨.黄金的开采和储备,成为了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中之重.曾带领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创造垦荒奇迹的王震将军向中央建议: "让部队去找金子!"1979年初,一支军事化专业找金的特殊部队--中国武警黄金部队应运而生,这就是国家最为特别最为神秘的部队,一个志在寻金,心为国家的部队.这个特殊的黄金部队是怎样扭转国家黄金资源格局,从一个"贫金"的国家到今天成为黄金生产、消费和黄金储备大国的呢?而如今中国的黄金工业又有着怎样一个现状,未来要走怎样的发展之路呢?为此我们特意采访了全军学科拔尖人才、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武警黄金地质研究所总工程师卿敏老师,让我们听一下他的寻金历程,对工作的独到见解和对未来黄金领域发展趋势的把握.  相似文献   

2.
章柳 《中国市场》1999,(9):58-60
<正> 近一段时间国际金价接连暴跌,黄金股市也与之密切呼应,人们不禁要问,昔日熠熠闪光的黄金如今怎么了? 金价暴跌,始作俑者是谁? 西方国家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计划大幅削减其黄金储备是引起金价大跌的直接原因,而英国近期大量抛售黄金则更使得金价一路狂跌。  相似文献   

3.
石海娥 《光彩》2014,(10):40-41
正即使事实摆在眼前,可还是有很多人无法接受"大妈经济"这一新生事物。在很多人的眼里,大妈就是家庭主妇的代名词,她们每天无非就是操持家务,说说家长里短、聊聊街坊是非等。这一认知在"中国大妈"集体赴美抄底黄金后彻底颠覆。1 000亿人民币,300吨黄金瞬间收入"中国大妈"囊中,"大妈"如同买菜一样买黄金的手法引起了世人瞩目。商界大鳄纷纷感叹"谁最土豪?‘中国大妈'最土  相似文献   

4.
<正>股市"跌跌不休",楼市遭遇多重调控,老百姓能够参与的投资渠道少之又少,如果不投资,自己那点儿退休金跑不过CPI,缩水了又该怎么办?因此大妈们蜂拥而上抢购黄金也在情理之中。黄金依然抢手上个月中旬,全球黄金经历了一次震撼暴跌,直接从每盎斯1550美元下探到了1300美元,随后中国很多城市都上演了抢购黄金大潮,有媒体称"中国大妈"打  相似文献   

5.
田明  石海威 《创业家》2012,(12):63-64
1"好声音结束后的这段时间里,我一直很焦虑。"2012年最火爆的商业模式莫过于"中国好声音"。已经赚到大钱的田明非常担心当下的创作大环境,一首歌可以赚一两亿元,但最贵的制作人写一首歌也就20万元,这些人没有创作激情,"中国好声音"该怎么整合创作资源?  相似文献   

6.
"次贷危机","金融风暴"恐怕是当今被人们提起最多的词汇了,对于过去一年多灾多难的中国无疑又是一次打击。那么,作为一个在校大学生,我是怎么看待它的呢?本文我将从它的危害是什么?它是怎样影响实体经济的?它对中国有那些影响?以及我们应该怎么去应对这几个方面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畸形奢侈     
中国的富人横行巴黎、伦敦、东京、纽约,哪里有奢侈品,哪里有穷奢极欲,哪里就有"黑发黄肤"管你珠宝卡地亚、手表百达翡丽、时装阿玛尼、配饰爱马仕,乃至书写工具万宝龙、护肤圣品雅诗兰黛、豪华手机Vertu……这里没有纽约黑帮,只有中国金帮;这里没有夸张叙述,只有如实统计。中国的富人横行巴黎、伦敦、东京、纽约,哪里有奢侈品,哪里有穷奢极欲,哪里就有"黑发黄肤"。中国的经济怎么了?中国的富人怎么了?超了日本,还想超过谁?中国的富人为什么必须"由富及贵"?中国的富人如何"由富及贵"?该不该瞥一眼慈善、瞥一眼春运,瞥一眼通胀,瞥一眼回乡之路爹不成钢?  相似文献   

8.
500强的发展与演变,名次的升与降、进与出,包括近年来高技术与信息产业的强劲势头,预示了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然而中国人最关心全球500强企业是如何获得"财富"的?中国企业与500强的真正差距在哪里?归根结底是:中国企业怎么赚钱?怎么致富?谁妨碍了中国企业致富?毕竟,创造财富、增强国力,这是中国企业家,也是中国普通老百姓最热切期盼的事情.笔者以为,500强企业的成功至少可以带给中国企业以下五点启示.  相似文献   

9.
《商界》2013,(6):138-139
人们对黄金的过度迷恋,让"黄金保值"成为了一种迷信。实际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黄金都是在贬值的,通过黄金保值并不保险。自2000年以来,黄金市场经历了长达十多年的繁荣时期。这使得许多人形成了一种"黄金必然保值"的看法,最近的几场黄金大跌也未能扭转人们的印象。许多中国人更是把最近黄金大跌视作抄底的好时机,纷纷入市购买金饰、金条,以致传出"中国大妈花1000亿元扫300吨黄金,震惊华尔街"的消息。这或许言过其实,但中国人当前对黄金的偏  相似文献   

10.
马超 《品牌》2011,(6):60-63
<正>引:珠宝业内不乏大鳄:金龙、粤豪、明牌、潮宏基、中国黄金、山东黄金…同样的,珠宝业内也绝不缺乏名牌:老凤祥、千禧之星、戴梦得、简金品、吉盟、周大生…但是,珠宝业内有谁可以挺直身板说,我们是一个"品牌"吗?恐怕很少!笔  相似文献   

11.
紫凝 《成功营销》2014,(6):76-76
正中国雄踞全球最大啤酒市场的这十年,是中国啤酒业的黄金十年,也是全球资本角力中国市场的"血与火"的十年。巨头在中国各地掀起并购浪潮,带来行业整合。而华润雪花从数十万吨到破千万吨的狂飙突进,究竟是什么原因?  相似文献   

12.
晴淤 《现代商业》2011,(16):32-35
最近十几年来,在中国大行其道的进场费,已经成为侵占厂家利润和盘剥消费者腰包的一个吸金黑洞。那么这个中国式的"商业怪胎"究竟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呢?  相似文献   

13.
<正>国际金价震荡下行,跌破1300美元/盎司大关。仅仅十个交易日内黄金累计跌幅高达7%。这意味着金市回吐了年初至今的一半反弹涨势。记者调查发现,一边是金价年内从1200美元逼近"千四"高点,俨然上演了一波春季复苏;一边是从实物黄金到黄金投资品,国内多地销售投资依然走俏。作为世界最大的黄金消费市场,随着复苏遇冷金价急跌,中国投资者应何去何从?金价急跌实物黄金忙促销年初以来,国际金价走出一波"小阳春"行情。今年前3个月,国际金价涨幅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东盟博览会作为具有特殊国际影响的展会,已被列为国家层面举办的重点涉外展会。值此"黄金十年"之际,又有什么新的发展之略?2014年3月6日,第1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高官会在南宁召开,来自中国和东盟10国的高官共同总结博览会推动中国—东盟合作"黄金十年"发展的成功经验,共商博览会长远发展大计。让优势与特色继续第1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继续发挥共办优势和特色,各国将分别建立和完善本国领导出席博览会的工作机制。中国和东盟国家领导人将高规格率团出席  相似文献   

15.
徐任重 《中国市场》2009,(11):16-17
<正>1元人民币,够买把小葱,够买2度电,够买0.005克黄金……还够买什么?从2009年开始,它还能买"湖南首富"、三一重工董事长梁稳根一年的工作时间。梁稳根因此而成为第一个拿"1元年薪"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大量资金介入黄金市场,推动了金价的上涨;加上,由于美元的持续走低和油价的持续上涨,大多数人对美国和世界经济发展未来趋势抱不确定态度。由此,黄金逐渐作为一种投资产品,成为投资者对冲美元下跌、规避通胀风险的首选。然而,近期全球通胀依然高企,黄金价格却出现急跌,过去的香饽饽突然变成了鸡肋。黄金市场到底怎么了?投资黄金还能达到避险的目的吗?  相似文献   

17.
经国务院同意,中国证监会于2007年9月11日批准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黄金期货;12月28日,中国证监会公布批准上海期货交易所挂牌黄金期货合约;2008年1月9日黄金期货交易正式在上期所挂牌交易。黄金期货以紧凑的时间安排、高效率的粉墨登场。黄金期货的推出,意味着国内自2003年黄金交易全面开放以来,由现货为主导的交易模式向期货与现货共存的交易模式转变。而作为2008年中国金融行业的第一大动作,黄金期货为金融市场的新年带来了"新气象",  相似文献   

18.
毫无疑问,入世成就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黄金十年"。按照入世相关规定,中国零售业于2004年全面对外资开放。零售业将取消外资在中国开店数量、股权以及区域的限制。在这之前,外资只能在一些特区的城市开店,而且中方必须成为控股股东。零售业是对外资开放最早并最为彻底的行业。从国内首家中外合资百货——燕莎友谊商城成立,我国零售业开放已有19年时间。对于老百姓而言,我们享受到了开架售货、商品种类激增的便利。回首过去的十年,并没有因为哪家本土零售商纯粹因为"狼来了"而倒闭,本土零售商担心的事情并没有发生。相反,外资的进入带来了现代零售业的管理技术。回顾"入世"十年,中国零售业发生哪些深刻的变化?十年"与狼共舞"生涯中,本土零售商有哪些反思?  相似文献   

19.
黄金大买家     
中国巨额外汇储备中,黄金储备占1.7%,同期美国这一数字是75.5%、德国是72.6%。2009年中国黄金储备居世界第六。此后,央行一直没有公开过黄金储备增减情况。世界黄金协会(WGC)大力唱"多"黄金。2月16日,WGC公布《黄金需求  相似文献   

20.
《商》2012,(10):35-36
一个没有科技学科背景的荷兰人,究竟怎么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土豆网联合创办人?他又如何在文化截然不同的中国闯荡12年?从不懂得给下属留颜面,到深谙中国人注重面子的观念,他的转变让他在国外生活的中国朋友都要惊呼:"你比我更像中国人!"没错,他确实很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