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对职场中的商业精英来讲,自主创业和做个打工“贵族”的区别很大,虽说大部分人都跃跃欲试,不断地憧憬着自己的老板梦想。但只是其中的佼佼者才能把企业做成、做大,牌子做响,毕竟不可能所有的人都是老板。即便是通过自主创业成为老板的人群,其中也有很大的差别,有的人通过努力自己创办成功一家公司,成了老板。但他可能守着这个企业过一辈子。  相似文献   

2.
一位管理学家曾经做了这样一个假设:假如一架飞机突然失事,乘机的A公司老板与B公司老板都不幸遇难。事后,A公司一片混乱,呈现出群龙无首的状态;而B公司则依然井然有序,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造成这种差异的一个原因就是B公司具备了一套系统的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3.
【英国《金融时报》8月11日】来自浙江的私营老板黄先生,经营了一家公关公司。令他沮丧的是,最近一个月他又先后流失了6名员工。黄先生的小公司一般都维持在10—15人的规模,这么多人一走,就相当于换了只胳膊和大腿。更严重的是,公司最近6个月的员工流失率已超过100%,本地的人才招聘网上几乎每个月都有黄先生公司的招聘信息。  相似文献   

4.
想做老板的人可谓多多。但是,真正能当好老板,独立支撑、领导一个公司、企业,使公司、企业实现良好的效益并获得发展的人,却为数不多。我有一个朋友,名牌大学毕业,为人处世可谓异常精明周到。经人推荐,这个朋友谋得了西南一家大矿业公司在沿海特区的子公司经理的位置,本应可以干一番事业。但他干了两年后,业绩平庸,只做了一些类似个体户的小买卖,考察的几个实体项目,最后一个也没有落实投资。结果自然是被炒鱿鱼,去另一家公司当白领打工去了。我这个朋友为什么当不好老扳呢?首先是他只想做对自己没有风险的生意,只想别人把款…  相似文献   

5.
此前版本叫“姚老板”,目前的版本升级到了“股神”,姚明像一个已经很有市场却不断被要求完善的软件,不断地被人被己打着补丁。  相似文献   

6.
陈亦权 《首都经济》2010,(12):52-52
把辞职信当作公司的一面镜子,并且以此管理公司上世纪70年代,年轻的阿里丁在美国俄克拉何马城的一家公司里做了文秘,公司的老板是一位非常不错的人,无论是薪水还是福利,都尽量给予员工最大的实惠,  相似文献   

7.
筱沁 《中国西部》2013,(28):96-98
英国金融时报讲过这样的故事,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英国一家石油公司的一位高管还在办公室加班,空荡荡的房间里,突然传来清脆的高跟鞋“噔噔噔”的声音,未见人,已闻到一股淡淡的香水味,高管疑惑,什么人深夜前来。正在高管出神的时候,一位身着妖艳的性感中国女子出现在眼前。“我们老板有意向收购你们公司”,  相似文献   

8.
资讯·箴言     
《中国经济信息》2010,(2):13-13
我是个对钱不太看好的人,钱一多,心就乱了,挺害人。我和儿子商量过,不要想着去做大公司,做一家好公司,不断地成长,做全球“第一梳”就够了。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80年代,40出头的任志非从部队转业来到深圳的一家小公司,但没多久他就辞职了,军人骨子里的那种自我挑战精神,使他立志要自己创出一番事业来。那时候,国内的通信制造行业刚刚开始进入发展期,任志非东借西凑地拼了2万元钱,租了问破厂房成立了一家公司,做起了老板。  相似文献   

10.
“用事实说话”Betty某公关公司职员 进公司后没多久,部门里又来个新人,和我一样,大学毕业没多久,也有了一年的工作经验。老板好像很喜欢他,因为他是名校毕业,因为他工作的上一家公司是我们的竞争对手。可我却对他很感冒:这个人总是说大话,做事前喜欢拍胸脯,可最后却不能把事情做好;做事没什么计划,很多时候是“临时抱佛脚”。更让我很郁闷的是,他拍下胸脯的事情却往往都要我来收尾。  相似文献   

11.
我的一位朋友最近"跳槽"进了一家合资公司,多日后见面,她谈起新进的公司和自己的工作,开口闭口总挂着"我的老板"。"老板"这个称呼也是近年来随着外资企业的出现而流行起来的,以致于人们现在称呼单位里的上级为"领导"时反觉得不自然了。不过这里的"老板"大多带着"外"字头。有老板就有雇员,这些同样带有"外"字头的雇员,平日上班的时候兢兢业业,在老板面前小心谨慎,一旦下班放松了,三、  相似文献   

12.
雕版     
《开放潮》2005,(4):50-50
福州左海公园新开辟了一个花乌市场,临湖最深处的芒果树下,有一家古玩店“悟觉斋”。某日,店主兴致勃勃地搬出一堆黑乎乎的木板,小心翼翼地拭擦干净,摆在树下的水泥地上晾晒,这时,有个收藏家双眼为之一亮,问道:“老板,这可否转让?”吴老板笑答:“不卖,这可是我老家四堡的雕版。”  相似文献   

13.
《走向世界》2015,(8):14
这世上有一种公司叫别人家的公司,有一种老板叫别人家的老板,有一种奖叫别人家的年终奖。当然,在老板眼中,有一种员工,叫别人家的员工……又到一年发奖季,你是拿到了一本书、一床被子、一根大葱,还是一包辣条呢?今年的年终奖是三箱辣条和两瓶酱油。酱油是老板岳母家超市囤积的,已接近保质期。而辣条,用老板的话来说,是食物中的“劳斯莱斯”。从源果果对于年终奖,混迹在职场的人  相似文献   

14.
奇迹的诞生     
《广西经济》2010,(3):61-61
奇迹缘于创造.缘于细心的观察与发现。郑绪刚是一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应聘一家玻璃制品公司主管.但前提条件是必须把公司库存的一万只鱼缸销售出去。这些鱼缸原本是英国一家销售水族品的公司订购的。年初英国公司的老板因为炒股破了产。于是这些原本做工精良的鱼缸便成了积压货。  相似文献   

15.
问题一: 我是一家私营企业的老板。我的一个朋友开了个公司.因开展业务资金不够,提出向我借钱。请问怎样签订合同才能够使我的权益得到好的保障呢?  相似文献   

16.
《老区建设》2010,(9):63-63
美人效应 罗马一家自助餐厅的老板想出一个赚小费的妙计。他请来一位非常漂亮的姑娘,坐在柜台边收钱,以便使男客们神魂颠倒,慷慨解囊。谁知那位姑娘上班后没过几天,就对老板说:“我想,我不如以前漂亮了”。老板忙问:“这是怎么回事呢”?“现在,所有的男客都在柜台边反复地数找给他们的零钱”。  相似文献   

17.
张棻 《环球财经》2011,(4):108-109
当一家公司不可避免地由创始人转到经理人手中时,该公司的组织体系通常将更加完善和稳健,但创新精神也将不可避免地丧失,公司的整体活力将不可避免被另一家正由创始人“兴风作浪”的新锐所超越。苹果如今看似不可战胜,其实等有一天少了乔布斯,或许很快就将“泯然众人矣”  相似文献   

18.
美国的法律很严密.不过.仍有很多漏洞被一些人用来对雇主进行讹诈.当地有一句名言——“别让我逮到机会!”唯恐天下不乱的律师也经常会挑起事端.劝说雇员用许多荒谬的理由去起诉雇主.从中渔利。本文主人公严峻在美国开了一家生产节能环保建材的公司.自己成了老板.手下有几十名美国员工。  相似文献   

19.
记得20年前采访国内一家农业企业,老板着重为我介绍了他新近创立的“公司+农户”的模式,并强调这种模式是他首创的。直到20年后的今年秋天,我访问了雅培公司设在爱尔兰的奶制品工厂,才知道那位老板的说法之不确切——雅培工厂设立于1975年,从那年起,工厂就与莫那肯镇的奶农合作社建立起独家供货关系,合作社的上千家奶农固定向雅培工厂提供鲜奶,公司+农户的合作迄今已延续了30多年。  相似文献   

20.
我们公司是一家民营集团企业,集团想成立一个决策组织结构,其实理想的组织形式就是董事会。而董事会被公司元老占据,老板不想得罪他们,又不想让他们参加决策。您觉得应当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