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近年来中国品牌事业已取得了丰硕成果,各行业和各地区形成了一大批国家级名牌产品和品牌企业:尤为可喜的是一大批中国新品牌在迅速崛起,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的新兴力量和生力军,中国新品牌的概念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响应。10月 15日,中国新品牌论坛在北京召开,标志着中国新品牌工程及系列活动正式启动。在“中国新品牌论坛”上,与会领导、嘉宾、企业家汇聚一堂,就品牌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广泛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正>每年的5月10日,被定为“中国品牌日”。“中国品牌,世界共享;品牌新力量,品质新生活”是今年的中国品牌日主题。“国务院在2017年同意设立‘中国品牌日’,体现了国家对品牌建设和品牌宣传的高度重视。中国品牌日既是中国企业展示品牌形象和品牌影响力的重要节日,也是见证中国自主品牌价值成长的重要舞台。”碧桂园集团品牌管理部副总经理李宁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介绍说。  相似文献   

3.
李佳睿  王博  张达 《东北之窗》2011,(16):39-41
"中国急需一场赢得全球尊敬的品牌革命!品牌不革命,中国人永远自己看不起自己!品牌不革命,中国人永远是世界的廉价打工仔!中国品牌的尊严就是中国人的尊严,中国品牌的命运就是中国人的命运。"去年,《经济日报》原总编辑、我国名牌战略最早倡导者之一的艾丰先生,就在其专著《品牌革命》中大声疾呼。如今,经大连市政府批准建设的东北亚国际品牌商品交易中心项目,就是大连在创造新型品牌经营模式方面探索的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4.
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给中国出海品牌带来了挑战。中国品牌通常采取两种来源国身份策略走向海外:表明中国身份策略与隐藏中国身份策略。这两种策略会如何影响中国品牌在海外市场的发展是国际营销领域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信息加工理论,通过对越南市场和日本市场进行调研与比较,探索来源国身份策略对海外消费者品牌态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提出对策缓解中国品牌在海外遭遇的风险。研究表明:与隐藏中国身份策略相比,表明中国身份策略会对越南消费者的品牌态度产生消极影响,但会对日本消费者的品牌态度产生积极影响。更重要的是,两国消费者在认知路径和情感路径的依赖上存在明显差异。越南消费者更依赖其对出海品牌所感知到的逃避情绪与亲近情绪形成品牌态度,而日本消费者更依赖其对出海品牌的品质评价形成品牌态度。最后,文章提出并验证通过所有权置换对策和品牌隔离对策可改善越南消费者对中国出海品牌的情绪感知和品质评价,提升品牌态度。  相似文献   

5.
市场竞争已从产品的竞争过渡到品牌的竞争。与国外品牌相比,中国本土品牌在附加值、品牌信誉、品牌战略重视度和国际竞争力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中国消费市场的不断成熟,为本土品牌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培育本土品牌需要重视市场调研,运用科学的营销手段,培育情感价值,践行社会责任并将"利益相关者"纳入品牌规划体系。对于中国本土品牌的培育而言,在学习国外发达国家成功经验的同时,还要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打造出世界级的中国品牌。  相似文献   

6.
2008北京奥运会在全球打造了一个真正的品牌:"中国"。现如今。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承前启后的关键年,同时也是中国企业品牌建设的关键年。后工业时代,企业销售的不但是产品,更是品牌。中国企业越来越注重品牌建  相似文献   

7.
“2010中国城市品牌建设大会”近日在浙江省台州市召开。由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城市品牌研究会发起并筹备的城市品牌系列评估成果——“中国城市品牌榜”隆重发布,“中国城市品牌榜50强”、“中国最有城市品牌建设潜力城市(区县)”同时揭晓。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国品牌事业在各个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各行业各地区形成了众多国家级品牌产品和品牌企业。同时,一大批创业时间短、科技含量高、成长速度快的中国新品牌正在迅速崛起,并成为中国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的新兴力量和生力军,被称为中国经济新的"发动机"。而创业投资在中  相似文献   

9.
中国品牌的尊严就是中国人的尊严,中国品牌的命运就是中国人的命运。品牌不革命,中国人永远是世界的"廉价打工仔"。 本书力图揭示中国品牌的困境,呼唤中国企业通过品牌革命的方式,重新寻找自身的定位。  相似文献   

10.
王冰  尹璐璐 《中国经贸》2005,(11):65-71
在当今中国进入新品牌竞争力的时代,国家领导对振兴民族产业,发展自有品牌,增强中国品牌的国际竞争力作出了重要指示,寄予厚望,中国新品牌论坛10月15日在北京召开,此举标志着中国新品牌工程及系列活动正式启动。中国名牌专家、新品牌工程发起人、本刊总编辑万力先生向与会领导、嘉宾和企业代表介绍了中国新品牌工程的基本情况,他说,现在许多大名牌的运转速度明显减慢,而有很多正在成长中的新品牌企业却在加大马力飞速运转,虽然他们还没有大名牌那样的知名度,但是他们却以锐不可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