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对国内外激烈的竞争压力和技术要求,企业与具有知识密集和专家众多的高校合作,创新才有希望。从博弈理论的角度出发,高校和企业长期合作对双方都有利,因而高校和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应该加强合作,选择适合双方的合作模式,建立长期合作和信任机制,并努力寻求政府的帮助,从而实现双方的共赢。 相似文献
2.
校企合作是高校与企业相互支持、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的一个双赢模式,对办好高校教育,促进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我国校企合作发展的历史演变的阶段分析,并以陕西校企合作发展现状为例,指出当前陕西技企合作的特征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通过建立信任机制、风险分担机制和知识转移等解决策略,以期为陕西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合作创新博弈研究已经成为经济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从社会福利还是从人类发展角度,人们都应该高度关注。文章从目前国外相关研究的框架出发,较全面的展示了合作创新研究中相关概念、合作选择、影响因素、绩效评估、博弈理论进展和计量分析方法应用等内容,力图系统地述评合作创新博弈领域相关研究成果,并最终有针对性地提出当前研究中的不足,为今后可能的热点研究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5.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合作技术创新已成为高校和企业普遍进行合作的形式。而二者合作的最终利益的恰当分配成为关系到二者合作成败的关键因素。本文试图把合作博弈的夏普利值引入校企合作的利益分配中,期望给双方利益分配的实践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由于电气专业是一门具有极强操作性的专业,因此,构建校企合作模式已成为当前高校电气专业发展的重要改革内容。基于这一现状,笔者就我国高等院校电气专业校企合作培养模式问题进行分析与论述。文章首先阐述了开展电气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继而探索了电气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体系的构建策略,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以期能够对我国当前高等院校电气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一点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7.
吴强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2):34-37
文章的分析从教师视域出发,选择企业规模、经济实力、人力资源稳定性、战略目标、人才培养质量、师资水平、二级管理、文化兼容、政策支持、法律法规支持以及交流沟通平台建设11个测度变量,作为校企合作战略联盟长效机制达成的影响因素,通过问卷设计与调研,借助信度与效度分析、线性回归分析,得出企业规模、人力资源稳定性、人才培养质量、政策支持、交流沟通平台建设对校企合作战略联盟长效机制的达成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基于此,文章最后提出企业应逐步扩大经营规模、维持校企合作参与人员的稳定性,高校要把人才培养放在首要位置,政府应搭建多渠道交流沟通平台、制定具体激励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校企合作创新网络是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路径。为强化校企合作创新,发展具有实质意义的合作创新网络,需要从网络发展理念、发展目标、发展形态、发展路径等多个方面进行努力,形成有助于网络构建、运行、持久与优化的发展环境。发展理念上,应适应时代发展主题,深化协同创新思想;发展目标上,应主动承担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任,成为国家创新系统的核心网络;发展形态上,依据创新理论与实践发展范式的转变,实现创新网络向创新生态网络转变;发展路径上,应紧密结合技术创新活动的时代特征及地区技术经济发展需求,采取开放式的道路模式。 相似文献
9.
中国创新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亟需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但校企合作却处处受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指引我们,必须建立符合职业教育本质要求的校企合作职业教育体制。所以,应从满足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需要出发,研究、制定、实施校企合作职业教育有关的系列法律制度规范,建立起校企合作职业教育的体制机制,从根本上克服职业教育的弱点,促进我国校企合作职业教育健康、科学、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育人机制的关键要素和途径,育人机制则是深化校企合作的基础和平台。通过建立校企合作育人机制,不仅扩大了育人参与范围,将地方政府、行业及企业纳入育人范畴,深化了育人内涵,而且对于探索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四方合作育人机制的建立及运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主体建模方法是分析契约和制度有效性的一种新方法。结合开放式自主创新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了开放式自主创新背景下的校企合作模式;在分析合作模式的基础上,运用博弈论思想构建了校企合作创新模型,并开发了基于Netlogo的校企合作创新仿真模型,分析了有无惩罚机制和惩罚函数变化对校企合作创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各行业的人才竞争日益严重.当前社会对于艺术设计类人才需求很大,但对人才的质量要求也很高,从人才培养角度看,也对高校的培养方式提出了高要求.校企合作是目前许多高校采取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对艺术设计类人才而言,这种培养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实践的机会,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效果显著.本文从校企合作民办高校的现状、特色以及相关专业的特点和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等多个方面对此进行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4.
15.
我国高职院校是改革开放时代的产物,大多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期,虽然历史短,但经十余年的艰苦努力,不仅为地方经济建设和有关行业培养了一批急需的应用型人才,而且也"结识"了大量的企业,形成了良好的协作关系,进行了不同形式、不同层次、不同特色的合作。但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形式至今还是处于浅层次的初级阶段和刚刚开始的中层次的起步阶段,其合作深度与深层次的高级阶段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16.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的法宝,会计专业在校企合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然而依然存在不少的问题,本文从顶岗实习模式出发,研究了会计专业校企合作面临的问题,并站在学校的角度,提出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应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最终使校企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17.
以新制度经济学交易成本理论为基础,提出校企深度合作的关键点在于找到双赢的合作切入点,应该顺着校企双方利益的交集去寻找。出于企业的边界和交易成本考虑,企业必须在价值链中不具备竞争优势的环节外包给第三方。以此为契机提出校企深度合作的有效模式是服务外包模式,并分析基于服务外包校企合作模式中双方的成本与收益,以及这种模式存在的风险及防范措施,为校企深度合作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简单分析了校企合作的现状,从选择校企合作对象、主动服务、科学总结等3个途径不断提高校企合作质量,保障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校企合作创新网络运行机制调查分析——以河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河南省60家创新型企业的调查数据,从校企合作创新网络的信任机制、学习机制、利益分配机制、激励机制、协调机制这5个方面对校企合作创新网络运行机制进行了分析。调查分析结果显示:企业已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但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高校的科研成果过于注重理论,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最后,提出了促进我国校企合作创新网络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中的企业文化对接为校企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维持高校与企业合作的纽带,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在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做好校企文化的对接,充分发挥企业和学校各自的优势,将教学课堂与企业实践有效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使学生具备岗位适应能力,成长为企业需要的技术性人才.校企合作要求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实行工学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促使学生能够尽快适应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