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货币市场》2007,(2):58-61
2007年1月银行间外汇市场成交活跃,人民币外汇远期和掉期交易基增长显著.外币对成交量小幅增长,不过外币拆借交易量有所下滑,人民币汇率继续走强.月末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收于1.7778,市场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2006年5月银行间外汇市场总体呈平稳运行状态,人民币汇率一改往日升值预期走势,向贬值方向波动,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最高中间价达8.0284。外币买卖市场成交量大幅上升。银行间外汇市场业务类型日渐丰富,品种结构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3.
《中国货币市场》2007,(8):67-71
2007年7月银行间外汇市场运行平稳,除人民币外汇远期和外币对交易出现小幅下降外,人民币外汇掉期和外币拆借交易持续活跃,交易量均出现大幅增长;人民币汇率总体继续走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月末收报于7.5737。  相似文献   

4.
王光字 《银行家》2012,(1):17-18
正2011年11月底,受国际金融形势动荡影响,人民币汇率呈现大幅波动态势。从11月30日到12月15日,尽管人民银行通过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干预,试图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但在上海外汇交易中心的即期市场上,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依然连续12个交易日盘中触及跌停。其中,2011年12月15日,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价为6.3738,按照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兑人民币6.3421元,再考虑到官方设定的0.5%的上下波动幅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民银行在琥式公告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连续发布通知,调整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汇价和银行对客户外汇买卖价格管理的规定,扩大银行结客户远期结售汇业务和开办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交易,以及进一步发展银行间外汇市场,这一系列有关外汇市场的改革措施,作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外汇市场在过去十年基础上的再一次加速发展,进一步凸显了市场化的改革取向,市场深度和广度进一步增加。  相似文献   

6.
行政化与市场化:渐进改变中的银行结售汇制度 1994年我国实现人民币汇率的并轨运行,开始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度,通过银行与客户的结售汇业务及银行间外汇市场,生成人民币汇率。该制度具有两个明显特征:一是市场运作特征。即由外汇市场上存在的人民币与外汇的供求关系决定人民币兑几种主要货币的汇率水平。二是行政管理特征。银行结售汇制度是我国外汇管理的着力点,通过结售汇制度的松与紧,政府可以调节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以及民间外汇的存量,因此外汇市场的供求是有管理的,而不是自发的,真实的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7.
正受汇率波动的影响,银行外币理财产品收益遭波及,加之受到外币发行国利率和国内人民币市场利率等因素的作用,外币理财产品收益未来更显复杂。近年来,随着央行逐步推动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区间逐步扩大,在全球主要经济体宏观环境与政策变化剧烈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的敏感性逐渐增强,波动幅度也有所扩大。在汇率波动的影响下,银行发行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货币市场》2006,(12):62-65
2006年第四季度银行间外汇市场平稳运行,外币对交易成交量大幅增长。市场建设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外汇竞价交易收市时间由原来的15:30调整为17:30,国家外汇管理局核准中国光大银行等六家银行成为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外汇交易做市商。人民币持续升值走势,人民币兑美元季末报收于7.8087。  相似文献   

9.
2007年4月银行间外汇市场运行平稳,除外币对交易量较前月大幅下滑外,人民币外汇远期、人民币外汇掉期、外币拆借交易量均较前月出现增长,尤其是人民币外汇掉期交易持续活跃。人民币汇率总体继续走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月末收于7.7055。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境外市场会推出人民币汇率,境内市场挂牌交易的外币也日益增加。本文采用VAR-MVGARCH模型,研究了人民币对12种外币境内外即期汇率之间的联动关系,发现大部分货币对在岸人民币汇率升(贬)值对离岸人民币汇率升(贬)值的影响要远远大于离岸人民币汇率升(贬)值对在岸人民币汇率升(贬)值的影响,没有任何一个货币对境内外即期汇率存在相互的波动率溢出效应。政策建议包括继续增加汇率弹性、更多的货币实行直接交易、稳步开放外汇市场、境内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境外外汇市场、发展外汇衍生产品等。  相似文献   

11.
通过构建T-Copula-GARCH模型从人民币汇率与股市指数相关性视角,分析我国深化金融市场改革开放背景下汇率政策推出时机抉择。结果表明:人民币兑美元、日元汇率贬值时,上证指数下降;而人民币兑美元、日元汇率升值时,上证指数上涨。人民币兑欧元汇率、人民币指数升值时,上证指数下降;而人民币兑欧元汇率、人民币指数贬值时,上证指数上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与上证指数相关性波动趋势跟人民币指数与上证指数相关性波动趋势基本相反,人民币兑日元、欧元汇率与上证指数相关性波动趋势跟人民币指数与上证指数相关性波动趋势基本相同。股票市场趋势性上涨后,我国外汇市场和股票市场关联性进一步降低。因此,为弱化外汇市场和股票市场联动风险,人民币兑美元、日元汇率的改革措施应选择在股票市场趋势性上涨阶段推出,尤其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改革措施的推出;人民币兑欧元汇率的市场化改革对时机窗口要求不高,故在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中可优先推行人民币兑欧元汇率市场化改革;人民币汇率综合改革措施则可选择在股票市场趋势性上涨阶段推出。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外汇管理》2010,(12):60-61
近期,境内远期市场上人民币汇率出现较明显的攀升,主要是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影响下,国内一些涉及外汇业务的企业所采取的行动导致外币流动性相对紧张,引起人民币汇率在境内远期市场上攀升。NDF市场则相对平稳,美元兑人民币1年期远期汇率一直保持在6.65附近。  相似文献   

13.
牟海阳 《中国外汇》2007,(12):30-31
上榜理由自2005年中以人民币汇率波幅扩大为主要表征的汇改以来,人民币对外币交易的做市商制度已逐渐得到确立。虽然有着种种的局限,但目前中国外汇市场还是基本实现了由做市商驱动的市场机制。中国的银行间人民币外汇交易做市商制度实施不过两年,其间市场运行平稳,汇率还没有出现大的波动,而流动性也少有匮乏的时候。相信做市商银行作为中国外汇市场的核心群体,在中国外汇市场由初级阶段走向成熟市场的过程中必能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辖内外币代兑业务开展情况,外汇局洛阳市中心支局对辖内13家外币代兑机构代兑业务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外币代兑业务开展中存在较多问题,需引起重视。不按外币兑换牌价办理外币兑换业务。客观上,目前银行办理结售汇业务执行的汇率实行一日多价,而代兑机构则仅在营业开始时接收一次当天汇价,这可能造成一定的汇差。但部分代兑机构执行的兑换汇率与当日挂牌汇率悬殊较大,则另有原因。在公布牌价的9家代兑机构中,有5家与当天授权银行公布的挂牌汇率不一致。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人民币汇率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也渐次增大,境外机构和个人亟需利用人民币远期汇率对冲人民币汇率风险。然而由于我国实行外汇管制,境外机构不能进入境内外汇市场,于是新加坡在1996年开设了人民币兑美元的无本金交割远期(non-deliverable forward,NDF)市场。随着该市场的迅速发展,NDF汇率与我国境内人民币兑美元远期汇率的关联越益紧密,值得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民币汇率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内经济主体对市场提供汇率避险服务提出了更多、更高要求,而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交易就是银行为客户提供套期保值的重要汇率风险管理工具之一。国家外汇管理局于2005年9月首次批准银行(中国银行)开办不涉及利率互换的外币对人民币掉期业务,引起业内人士高度关注。农行上海分行从那时起就已开始准备应对新业务的开展,2005年10月间上海分行即已制定人民币兑外币掉期业务操作细则的初稿,并向少数几家支行进行产品的介绍。11月上海分行经农总行授权获准开办人民币兑外币的掉期业务,从而成为农行系统中最早一批获得此项业务批准的分行。除此之外,我行国际部为了更好地进行外汇产品营销,抽调业务人员组织成立外汇产品营销部,相信掉期业务不久之后一定能蓬勃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7.
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历史过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帆 《中国金融》1994,(3):20-21
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历史过程杨帆我国的人民币汇率制度,经历了三个时期。作为出口补贴的牌价汇率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长期实行计划单一汇率,1美元兑换1.7元人民币。市场经济下的自由汇率或管理浮动汇率,是本国货币的外汇价格,是外汇市场上本币和外币供求关系的产...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境内外汇市场即期汇率、香港离岸市场人民币即期汇率和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研究对象,研究境内外汇市场的货币定价权问题。研究表明,境内外汇市场具有一定的人民币定价权,与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存在相互影响,境内人民币日间波动幅度的扩大强化了境内人民币定价权;中国境内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定价权不完全由管制赋予;境内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的形成已经具备一定的市场基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市场供需及预期;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具有显著的外生性。基于研究结果,本文认为境内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是境内人民币定价权巩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2005年7月21日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即期汇率波动幅度加大,企业和居民面临的汇率风险加大。在远期市场上,套期保值是规避汇率风险的常用办法。当前经营人民币远期产品的市场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境外NDF市场,另一类是境内远期外汇市场,包括银行间远期市场和远期结售汇市场。本文检验了境外NDF市场、境内远期外汇市场和即期外汇市场上人民币汇率的协整关系以及两类远期外汇市场的有效性。对各市场汇率时间序列进行的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国内远期外汇市场是人民币外汇市场的信息中心。最后,文章对当前的外汇管制政策进行了分析评论。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越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中越边境地区自发形成了越南盾货币兑换市场。由于官方人民币兑越南盾汇率缺失,中越边境地区人民币兑越南盾汇率长期受制于民间货币兑换机构——"地摊银行"。随着2014年中国(广西东兴试验区)-东盟货币服务平台上线运行,为中方银行提供越南盾买卖汇率和交易信息,东兴试验区逐步形成了人民币兑越南盾汇率价格发现机制。本文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发现:人民币兑越南盾汇价主要受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越利差、中越通胀差异的影响,其中人民币与美元汇率是主要参考因素。为进一步完善人民币兑越南盾汇率价格形成机制,要继续完善汇率定价方法,引入做市商和中间价报价制度,在中间价基础上实行浮动汇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