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合作种植的经营模式是在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的经营模式上发展而来的。此种模式既继承了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的优势,又避免了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的不足。具体模式为,合作社与农民联合起来一起合作种植。具体表现为农民出土地,合作社负责出生产资料和组织管理土地,最终所产出粮食,农民与合作社共同分配。  相似文献   

2.
尊重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土地流转入社是农民创办专业服务合作社的重要途径。在全国各地的种植合作社中,土地流转费普遍实行“就高不就低”。有的地方不管农业丰歉如何,都会保证农民得到一笔固定的土地流转费。此外,入股土地还可参与合作社利润分配。如此一来,就保证了农用土地收益,调动了农民入社积极性。尊重农民的劳动收益权。  相似文献   

3.
土地流转合作社: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季玉福 《农村经济》2012,(9):127-129
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集约化生产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土地流转实现土地的联合,合作社实现农民的联合,在我国只有实现土地与农民的联合,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可以说,走土地流转合作社的道路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10月底,北京林泽家园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举行领证仪式,这标志着北京市通州区首家土地股份合作社正式挂牌成立。该合作社采用新型土地流转模式,即土地流转后农民仍和土地产出捆绑在一起,这种形式不仅符合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发展方向,还将为发展通州区都市型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5.
农村土地流转状况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农村土地流转总体上表现出流转速度加快、流转类型多样、流转主体多元化、以短期流转为主、由市场决定价格、租金支付方式多样等特点,流转土地表现为种植大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集体统一经营、股份合作经营等形式,并表现出流转组织化水平提高、仍以种粮为主、农民权益得到有效保护、政府鼓励等新趋势,土地流转优化了农村资源配置、促进了现代农业建设、提升了农业产业素质、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民生活方式转变;在推进土地规范流转方面应切实落实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政策,引导流转行为长期化、规范化,正确引导工商资本参与流转,强化对规模经营以及粮食生产的政策扶持,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健全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政府部门对土地流转的服务与管理。  相似文献   

6.
《农村工作通讯》2014,(8):42-42
<正>近日,调查组在承包地流转比例较高的浙江调研时发现,一些地方的农民已经开始自发地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比如,2009年,象山县西边塘村138户农户以309亩承包地入股,组建了一家土地股份合作社——西边塘四季果园果蔬专业合作社。去年,入股社员每股获得1800元收入,高于当地约1000元/亩的土地流转费。在与合作社理事长座谈以及翻阅该合作社原始材料的过程中,调查组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江苏等沿海地区的广大农民在积极发展专业合作社的同时,大胆探索发展股份合作社,形成多类型合作社共同发展的生动局面,有力地培植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民增收。一、农民股份合作社的主要形式(一)农地股份合作社。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和资金入股设立农地股份合作社,分享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效益。农地股份合作社具体又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内股外租型的农地股份合作社,即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成立农地股份合作社,将承包地集中流转起来,统一对  相似文献   

8.
<正>改革开放40多年来,福建省沙县在经历了农村土地家庭承包和农民温饱问题得以解决之后,许多农民外出经营小吃,出现土地撂荒的状况。沙县历来重视土地撂荒问题,提供各种便利和优惠条件,由村委会或乡(镇)组织协调,将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合作社(农场)和农业园区流转,并探索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全县土地流转规模从2005年的1万亩流转率不到10%,增加到2018年的14.75万亩,流转率达74.3%,为全省最高。  相似文献   

9.
<正>河南省济源市富富康新农业植保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4年8月,位于梨林镇政府东、327国道北,东邻沁阳市,位置优越,辐射区域全是平原。现有社员110名,自有流转土地2266亩,年纯收益210万元。近年来,合作社精准聚焦农民需求,不断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与农业经营主体建立了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双赢。  相似文献   

10.
正山西省新绛县珍粮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办社、科技强社、服务兴社,增强了服务实力,延伸了服务链条,促进了农民增收,助推了乡村振兴。合作社以土地托管、土地流转、土地入股等方式组织基地生产,通过为农民提供耕、种、管、收、加、储、销全程系列化生产服务,发展精、特、优粮食产品,实现粮食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经营,筑牢粮食安全底线,带领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河北省玉田县破除"等靠要"观念,坚持自力更生,因地制宜发展集体经济,选准适合本地发展的路径,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和项目扶持等多种模式,积极探索壮大集体经济新路径,取得了明显成效。一、集体经济发展六种模式一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专业合作社合伙经营"模式。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成后,以股份经济合作社为载体,充分利用改革成果,争取上级财政资金,引导农民以承包土地经营权出租、入股等形式统一流转,  相似文献   

12.
四川蓬溪县兴办土地流转合作社的探索与实践,推进农村土地规范有序地流转;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科技广泛应用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了农民收入。本文为办好土地流转合作社提供了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四川省彭州某土地流转合作社的实践为例,通过对该合作社成立背景和过程、内部运作以及地方政府在其中发挥作用的描述分析,初步探讨了在推进现代农业经营组织创新中,土地流转合作社的基本经营形式和可能出现的潜在问题;并分析了土地流转合作社有效发挥作用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土地确权的推进,土地流转的进程会进一步加快,这一变化将给未来农资行业带来深刻的影响。农资消费者逐步从单个的农民变成了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农资消费人群发生了变化。农资生产、农资分销渠道将重新洗牌。比如,原来由于是分散经营,有1000户买农资,未来可能就是50户。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他们还会继续到终端农资店买农资吗?土地流转的过程就是农资渠道各环节淘汰筛选的过  相似文献   

15.
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是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重要基石,它的建立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村生产力的提高,使我国的农业生产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农民的的生活水平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使这一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升级,以利于土地股份合作社、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健康成长,通过土地依法、自愿、合理的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青州市南小王村,一个仅有309口人的小村,成立的青州市南小王晟丰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却把有1036口人的耿家里双村的土地流转过来,同时还种了北牛家村和北大王村两个村的地,而且附近好几个村都想把土地交给合作社经营,现在合作社土地入社面积达到了1227亩。是什么让南小王村的土地合作社具有如此吸引力?土地入股,农民当"股东"当笔者在南小王村见到村民史洪亮时,他正准备开上自己的运输车去淄博跑生意。尽管一家子有4亩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大力鼓励以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形式进行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众多利好政策的密集出台,推动有限的土地资源向有能力的经营主体流转,掀起了农村土地规模流转新的热潮,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实践进程。一、江苏省土地规模流转现状特征江苏省不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服务体系,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有序流转,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产业化发展。江苏省土地承包经营的流转制度初  相似文献   

18.
土地托管合作社是新时代社会主义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符合国家当前的土地流转政策要求,体现了现代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制度创新、经营方式创新和农村经济的现代化发展。鉴于此,探析农业规模化经营视角下的土地托管合作社服务新模式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9.
钟山县回龙镇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农业经营模式,由钟山县双高马蹄专业合作 社与桂林市平乐宏源农业公司联合以土地流转形式整合土地资源,运用“冬种马铃薯,春种甜玉米,夏种粉蹄”的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20.
<正>孟津县京孟种植专业合作社农民田间学校(十里香草莓总基地)秉承以农民为中心,以田间实践活动为课堂,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组织农民学员参与分析、研究和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并共同讨论、分享成果。孟津县京孟种植专业合作社(十里香草莓总基地)总投资6000多万元,流转土地1200亩,辐射带动32个基地,学校布设容纳100人的多媒体教室及农广书屋,农广书屋存有农业基础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