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城镇居民旅游消费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选取城镇居民储蓄增加额、交通和文化娱乐消费价格指数和城镇居民收入三个指标,作为影响旅游消费的基本因素,应用OLS分析法,借助spss软件,构建旅游消费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检验,得出三个指标对影响居民旅游消费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旅游消费具有消费的一般特征,与储蓄增加额和价格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即人均旅游花费与储蓄增加额呈正相关关系,人均旅游花费与交通娱乐消费价格指数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通过选取城镇居民储蓄增加额、交通和文化娱乐消费价格指数和城镇居民收入三个指标,作为影响旅游消费的基本因素,应用OLS分析法,借助spss软件,构建旅游消费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检验,得出三个指标对影响居民旅游消费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旅游消费具有消费的一般特征,与储蓄增加额和价格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即人均旅游花费与储蓄增加额呈正相关关系,人均旅游花费与交通娱乐消费价格指数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王超 《商业时代》2012,(29):30-31
内容:本文使用 Park 等(2010)的半参数协整方法,研究了人口年龄结构我国居民消费及储蓄的影响效应.消费、储蓄函数的“U”型及“逆 U”型特征说明我国居民的消费、储蓄行为符合生命周期假说.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居民消费、储蓄率与收入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消费收入弹性为0.8695,收入储蓄弹性为0.1129,说明居民收入增长是促进居民消费及储蓄率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同时也表明,居民收入增长幅度缓慢则是抑制储蓄率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储蓄被看着是收入暂时未被消费的剩余,储蓄变动是收入的函数.边际储蓄倾向就是储蓄增量与收入增量之比,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测边际储蓄倾向递增.然而中国从1978年至1992年以来的经验证明,储蓄与收入之间并非呈完全的线性递增关系.由此看来,单纯从经济变量方面研究居民储蓄变动,并不能找到统一的有规则的储蓄变动趋势.本文试图从储蓄的社会整体出发,以多种角度和多种层次,综合研究人们储蓄行为的总体框架,从社会学角度分析居民储蓄的变动规则.  相似文献   

5.
王志岚 《消费经济》2001,17(5):57-59
近几年来,我国居民储蓄额一直呈上升趋势,而且从储蓄规模的构成看,其中高收入层的储蓄数额要远远高于低收入层的储蓄.针对这种情况,经济理论界的人士有的认为应通过启动高收入层的消费来拉动居民的消费需求,有的认为应通过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来缩小各收入层之间的收入差距.那么,一个国家的居民消费规模到底多大为宜,一个国家又如何来启动投资、消费需求呢?西方经济学中,有关储蓄规模、储蓄与消费关系的理论,对我国经济政策的制定或许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黄楚光  涂振鹏 《商》2014,(9):145-145,221
本文拓展Dynan模型,并用中国2002-2012年31个省份面板数据对城镇不同收入等级家庭的预防性储蓄动机进行测度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更多来自中等收入居民家庭,且不同收入等级家庭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呈现正态分布特征。城镇不同收入等级家庭储蓄行为基本不受当期流动性约束影响,而服务类消费价格普遍上涨带来预期流动性约束对城镇居民储蓄行为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广东省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通过Johansen协整检验和Granger单位根检验,分析基尼系数与平均消费倾向之间关系,结果表明广东省收入差距已经超出合理范围,并对消费需求产生了负面影响。究其原因,是由于收入差距过大导致居民消费结构的断层以及预防性储蓄的增加。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居民的消费需求、风险意识、生活水平等与储蓄的关系以及储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对如何解决居民储蓄长期居高不下、消费需求不旺的问题,提出了几方面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自今年5月1日下调利率后,中国人民银行又决定从8月23日起再次下调银行的存贷款利率。此举在社会各界引起热烈反响。利率下降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成为一个焦点问题。一、利率下调的一般功能利率对宏观经济运行和微观经济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调节作用。一般来说,利率下调有以下三个功能:第一,刺激消费市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家庭的可支配收入用于消费(近期消费)和投资(包括储蓄与有价证券投资等)两个方面。因此,家庭消费主要取决于:(1)可支配收入的数量;(2)可支配收入中用于投资的比例,即投资倾向。由于投资包括银行储蓄及有价证券等方面,因此,在可支配收入以及非银行储蓄的投  相似文献   

10.
浅谈含蓄与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少平 《消费经济》2000,16(1):14-16
本文分析了居民的消费需求、风险意识、生活水平等与储蓄的关系以及储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对如何解决居民储蓄长期居高不下、消费需求不旺的问题,提出了几方面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不同年龄人口对于家庭户总消费的影响是不同的。基于生命周期与持久收入模型的理论假设,引入了主要储蓄人口比概念对人均家庭消费进行分析,并考虑了个体消费过程中存在短视行为。探讨人口因素对近三十年总家庭消费产生影响的方式与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2.
收入与消费的相互关系受多个维度的因素影响。首先,教育水平直接关联着个体收入,进而影响消费水平。其次,职业选择和工作经验对薪资产生显著影响,决定了收入的变化趋势。消费方面,收入水平、家庭状况和社会文化因素共同塑造了个体的消费行为。最后,消费与收入存在相互反馈,消费习惯影响储蓄、投资和整体经济增长,而收入水平则决定了生活品质和购买力。  相似文献   

13.
消费膨胀,是当前经济理论界和实际工作者议论比较多的一个问题。我们就这个问题谈一些看法。对我国近几年城乡居民收入、消费、储蓄的分析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资料,初步分析近几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消费、储蓄情况,我们的看法如下: 1.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率较多地超过国民收入增长率,而城乡居民个人消费和社会消费  相似文献   

14.
周常春  颜晗 《价格月刊》2010,(7):72-76,80
农民消费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之一。一直以来,经济学术界一致认为增收是促进消费增长最有效的动力之一。在介绍收入和消费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利用几个消费模型对湖北省农村居民收入对消费支出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确定适合湖北省农村居民的是绝对收入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预防性储蓄动机对消费的影响。最后,从多方面、多角度探讨现阶段收入和消费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刘佳刚  刘乐山 《消费经济》2007,23(4):29-31,35
过度节俭消费观念使消费者轻视消费注重储蓄,攀比虚荣消费观念导致消费者重视消费轻视储蓄,非理性预期偏差对消费影响具有双重性,"官僚收入"存在会引起消费水平急剧攀升。非理性消费行为对中国消费市场存在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投资率本质上是由消费率决定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我国低消费、高储蓄、高投资态势的内在形成机理时,一些学者在讨论中往往简单地判定二者之间具有直接此消彼涨的关系,甚至将高投资率视为低消费率的原因,这是值得讨论的。从逻辑上说,对消费投资比例关系的分析应从消费储蓄比例开始,然后才是储蓄投资的关系,储蓄是消费与投资关系的中介。在宏观经济分析中,消费决策同时也就是储蓄决策,二者是等价的。而储蓄与投资虽然有着极其密切的本质性联系,即为投资提供资金来源,但二者的决策过程并不是同一的,其形成机理也完全不同。储蓄的最主要行为主体是居民,其动机主要是考虑当前消费与未来消…  相似文献   

17.
中国改革三十年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与总消费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年龄人口对于家庭户总消费的影响是不同的.基于生命周期与持久收入模型的理论假设,引入了主要储蓄人口比概念对人均家庭消费进行分析,并考虑了个体消费过程中存在短视行为.探讨人口因素对近三十年总家庭消费产生影响的方式与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8.
城乡居民收人差距过大对消费需求的制约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南岳 《商业研究》2000,(12):21-22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对消费需求的制约主要体现在有效需求不足,引起供求总量的失衡和储蓄相对集中,降息刺激消费作用下降,及城乡二元消费结构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新古典经济学派对消费问题的研究是一种确定性均衡研究。然而,不确定性是客观存在的经济常态,要对消费问题进行准确细致的研究就必须考虑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武陵山区农村居民在不确定性感受下的预防性储蓄的实证研究,提出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与收入的不确定性导致现期消费的减少和预防性储蓄比重增加,使消费行为更加谨慎。因此,需积极采取措施,为农村居民从预防性储蓄转向消费和投资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欧拉方程,推导出预期消费增长时消费效用最大化的条件和相应的消费函数。并利用中国城乡居民的面板数据,运用预防性储蓄和流动性约束假说以及空间状态模型,对中国城乡居民的消费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的"随机游走"假说不成立,农村居民的过度敏感性要大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存在显著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城乡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交替变化。本文还验证了消费与收入之间存在变协整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