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建立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制度是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一大创新。现行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政策主要包括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两项。粮食直补政策出台于2004年,是把原来补贴在流通环节的粮食风险基金拿出一部分直接补贴种粮农民,增加种粮农民收入。农资综合补贴政策从2006年起实施,主要是为了弥补因农资价格上涨造成的农民种粮增支。  相似文献   

2.
一是制定《粮食补贴条例》,使短期政策变为长期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保持主销区粮食生产稳定,有利于粮食供求平衡,确保粮食安全。推行粮食直补政策应成为长久之策,无论丰年、欠年都要实行直补,只是补贴标准不同。进一步加大粮食直补政策实施力度,制定地方粮食直接补贴条例,确  相似文献   

3.
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实行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就是把通过流通环节的间接补贴改为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原则上按粮食种植面积把粮食补贴直接落实到种粮农户手中,实现对种粮农民利益间接保护,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促进国家粮食安全。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是指为减轻柴油、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涨价给农民带来的负担.中央出台综合直补政策,与粮食直补资金同步发放给农民。  相似文献   

4.
完善粮食直补政策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直补政策是一项惠及千家万户的惠农工程,是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平遥县2004年全面实施粮食直补政策,2010年拨付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资金2530万元,补助面积17.7万亩。拨付良种补贴资金525.8万元,拨付退耕还林补助资金647万元。粮食直补成为广大农民最受欢迎和最具影响力的惠农政策之一,但不可否认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加大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力度,近日,中央财政下拨今年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资金986亿元,比上年增长14%。其中,农资综合补贴835亿元、粮食直补资金151亿元。  相似文献   

6.
财政直补粮食生产资金整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粮农利益,发展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从2004年开始,国家对农民实行粮食生产直接补贴政策,促进了粮食生产的稳定和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提升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也存在着直补项目过多,资金分散、补贴程序繁杂、执行成本过高、政策效应走低等问题。整合各项粮食生产直补资金,减少粮食直补项目,简化补贴方式,对于提高财政直补粮食生产资金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7.
赵昕 《财政研究》2013,(5):51-54
我国粮食直补政策实施以来,是否促进了农民增收,增收的程度如何,是目前研究粮食直补政策的一个焦点问题,它关系着对粮食直补政策成效的评价,也决定着粮食直补政策的改进取向,分析研究这一问题非常必要。一、直补政策促进农民增收的程度分析(一)直补政策使农民普遍增收。我国粮食直补政策自2004年实施以来,从总体来看,应该说是农民普遍得到了实惠,增加了一定的收入。1.综合补贴收入。我国粮食直补可以划分为综合性补贴和生产性专项补贴,综合性补贴政策主要由粮食直补政策和农资综合补贴政策构  相似文献   

8.
一是提高粮食直补水平,扩大粮食经营规模,增加种粮农民的收入。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农户的土地经营规模在10亩以下,而且土地零散。为此,一方面,国家财政要继续提高对农民种粮的直接补贴水平;另  相似文献   

9.
现仃的“粮食直补”政策,变暗补为明补,减少中间环节,是粮改的重大举措。但是,笔者认为,按照现行“主粮”种植向积实行补贴的方式存在很多问题,应当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行的粮食补贴政策包括粮食直补、水稻良种补贴和2006年增设的农资综合直补。这些惠农政策促进了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广大农民对此无不欢欣鼓舞。但由于我国农村人均耕地少且分散经营,粮食补贴发放、管理工作面临诸多实际问题,粮食补贴发放方式有待改进。笔者拟结合基层工作实际,试对当前粮食补贴发放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所谓粮食“直补”,即将过去通过向流通环节发放补贴,支持国有粮食企业以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从而间接向种粮农民予以补贴的形式.改为将补贴直接发放到种粮农民手中。这种直接补贴方式从2003年开始逐步在全国粮食主产区推广。由于目前处于试点阶段,具体操作时方法多种多样。据调查,其主要做法,有的地方按计税农田面积补贴;有的地方按计税常量补贴,对此,笔者认为都不完善。  相似文献   

12.
关于粮食生产补贴现状、存在问题及整合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问题始终是我国农业政策的核心问题。从2004年起,国家陆续出台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直补、产粮大县奖励、地膜玉米补贴等一系列促进粮食生产的补贴政策,经过不断完善和强化,初步形成了我国粮食补贴政策体系,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农民增收起到了明显的成效。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推进,粮食补贴政策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不断显露,亟待规范和调整。  相似文献   

13.
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是党和国家惠农政策取向的集中体现和最终着力点,是着眼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统筹城乡和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一项重大决策。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工作,把落实好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工作作为县乡两级政府、财政部门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通过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精细化管理。扎实工作,全县粮食直补及农资综合直补工作得到有效落实。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4.
张琳  徐亮  黄可 《西南金融》2005,(7):28-29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粮食风险基金开始直接补贴到种粮农民(以下简称“粮食风险基金直补”)。为更好地探讨粮食风险基金直补对农发行带来的影响,四川银监局深入四川省部分粮食主产区开展实地调研,掌握了四川省粮食风险基金直补的基本情况以及对农发行信贷管理和资产质量带来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行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一)完善改进粮食补贴政策体系,努力建立长效机制,提高政策的整体效能。国家应将粮食直补政策作为一项持久的、稳定的支持粮农的补贴政策,消除政策的不确定性,给农民一个稳定的心理预期,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恢复粮食生产,并逐步形成由固定补贴(直补)、不固定补贴(价格支持)和  相似文献   

16.
安徽、吉林两省粮食直补办法的主要内容 2002年,安徽的来安县和天长市,作为粮食补贴方式改革的试点县(市),其主要内容为“两放开、一调整”,即放开粮食收购价格,不再按照保护价收购农民余粮,实行随行就市收购农民余粮;放开粮食购销市场,支持和鼓励各类经营者参与粮食收购和经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继续发挥主渠道作用并与其它粮食经营者公平竞争,自负盈亏;  相似文献   

17.
关于粮食直补政策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政策,把对种粮农民的补贴由过去的暗补改为明补。这项政策实施后,调动了农民增加粮食生产的积极性,提高了农民收入,减少了补贴资金的沉淀和浪费。但是,在粮食直补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探讨,笔者就此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央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对种粮农民推出了"四大补贴":粮食直接补贴(下称"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其中,直补与良种补贴金额相同,均为每亩10元,但直补是直接将钱款打到农民的"涉农一卡通"上,而良种补贴究竟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有的省份采用的是直补方式,有的省份采用的是政府采购方式,安徽省选择了后者,并坚持做了七年。  相似文献   

19.
我国粮食直接补贴政策自2004年开始实施以来,对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起到了明显的作用,也充分体现了国家对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高度重视。为了进一步落实好这项深受广大农村欢迎的惠农政策,本文根据江苏省常熟市的实践,对粮食直补工作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供大家商讨。  相似文献   

20.
《山西财税》2006,(4):44-44
2006年,我省将继续对种粮农民实行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直补范围、标准及发放程序继续维持2005年水平,小麦每亩补贴10元,玉米每亩补贴5元,谷子每亩补贴5元;2006年计划种植面积,结合2005年实际种植的情况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小麦1069万亩,比上午减少11万亩;玉米2002万亩,比上年增加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