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21世纪初,上海的发展必须从赶超型战略转向综合竞争力战略,其总体思路可考虑为:以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为目标,以保持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为主线,积极克服六大“瓶颈”,抓住中国加入WTO的重大机遇,努力保持改革、开放、发展领先优势,继续夯实“一龙头、三中心”的发展基础,初步建成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特大型国际经济城市框架雏形。围绕上述目标思路,上海应当重点推进六大战略。1“龙头”带动“中心”战略。21世纪初的五年,上海必须立足于提高城市能级,坚持“服务长江、服务全国”的宗旨,按照“线(长江)、面(全国)结合”的思…  相似文献   

2.
按照中央关于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成为带动长江三角洲乃至整个长江流域经济发展龙头的战略决策,跨入21世纪的上海加快了现代国际大都市建设的步伐。上海都市现代农业应该遵循服务城市、依托城市,利用上海的自身优势,逐步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3.
绿色消费:当代消费发展的大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消费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国际性消费新潮流。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消费进入小康水平,提高消费质量成为居民新的消费需要,绿色消费成为当代消费发展的大趋势。一、为什么要发展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是指保护生态环境兼顾个人健康,在消费过程中尽量减少资源浪费和防止环境污染的一种消费方式,它反映人与自然、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发展绿色消费,研究绿色消费,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我们可以从“四个高度”来看这个问题。1.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看。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代国家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4.
如何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进一步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处理好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设,已成为当前上海城市发展中一个刻不容缓的重要问题。一、生态城市的内涵生态城市是一个崭新的概念。生态城市应该是一个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保护三者保持高度和谐,技术与自然达到充分融合,城乡环境清洁、优美、舒适,从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类的创造力、生产力并促使城市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稳定、协调与永续发展的自然和人工环境复合系统。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现代文明、发达城市的象征。这…  相似文献   

5.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促进上海经济持续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流(Logistics)作为“第三利润源泉”,最早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80年代初引入我国。半个世纪以来,物流已由最初概念的形成、发展和不断完善,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成长为最具有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的新型服务业,并进入运用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实施供应链管理的现代物流发展阶段,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上海要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与航运中心,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必须按照市委提出的“生产要素的配置从以‘留’为主逐步转向以‘流’为主”的基本原则,把发展现代…  相似文献   

6.
21世纪初叶上海农业必须有新面貌和大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的农业生产已进入了一个历史发展的新阶段。其主要标志是由资源约束转化为资源和需求双重约束。面对这双重约束,21世纪初叶的农业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克服障碍,走出一条新路子,跃上一个新台阶,创造一个新水平。总的目标和任务应是:一、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增长全面转移到提高质量与效益上来,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开辟新领域、新来源;二、改善农业和农村生态环境,注重人类、自然、社会三者关系的协凋,确保农业持续稳定增长;三、把农民文化科技知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为了实现上海21世纪初叶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总要求和总任务,要狠抓以下“三个转变”。  相似文献   

7.
纵观20世纪90年代至今,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上海投资对上海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对推动上海世界级城市建设进程,对增强上海城市综合竞争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们绿色意识的觉醒始于本世纪70年代对资源浪费、生态失衡、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的关注。1992年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的《21世纪议程》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论,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保护环境、崇尚自然,促进持续发展”的绿色时代。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性的发展战略和行动指南,其基本要求就是人类的物质生产和消费活动,必须遵循生态平衡原则,重视环境保护与未来需求的满足,实行经  相似文献   

9.
张广荣 《水利经济》2001,19(1):43-43
上海郊区是上海特大型城市的郊区 ,郊区水利不仅要为郊区农业生产服务 ,更要为城市人民生活、城市生态环境和郊区城市化服务 ,上海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 ,已经对郊区水利提出了如下的需要 :一是城市人口对农产品更高质量的需求 ;二是农业生产发展新阶段的需要 ;三是郊区城市化的需要 ;四是建设生态城市的需要 ;五是郊区行政区划调整的需要 ;六是上海郊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需要 ;七是加入 WTO后 ,提高竞争力的需要。上述这些需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的产物 ,反映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在新形势下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城市综合环境是提高城市综合竞争 力的一个重要组成方面。积极配合即将完成的苏州河一期整治工程,充分发挥苏州河及其两岸开发的综合效益,是大力改善城市综合环境、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使上海尽早成为国际生态城市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上海又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增长点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一些区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因此,我们就要从全局考虑,重新规划和及早制定苏州河及其两岸综合开发的规划、政策,重视研究和解决综合开发中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从资金、体制和管理等方面着手,未雨绸缪,作好迎接上海又一轮新的投资建设高潮的准备。一…  相似文献   

11.
上海城市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物流是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城市物流对于改进和提高城市经济运行质量,完善城市现代化功能,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已被正式接纳为世贸组织成员,这意味着我国经济将全面融入全球化的浪潮中。为增强上海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上海市委,市府把加快上海城市物流发展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本文拟从城市物流的特点出发,对上海城市物流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对策作些分析和探索。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个传统的重工业城市和资源枯竭型城市,乌海市早在21世纪初就开始谋求绿色转型,经过多年的努力,曾经的重工业污染城市成为今天的水上新城、"黄河明珠",这其中既有科学理论的正确引导,也有实践工作的具体推动。梳理总结乌海市生态文明建设成就,能够对这一地区生态环境发展历程有更加全方位立体化的认识,同时也能够对其他资源转型城市提供一定的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是绿色的世纪。随着绿色消费的兴起,回归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已逐渐成为现代人追求时尚、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 近年来,遂昌县委、县政府把握现代旅游发展趋势,立足地处钱塘江、瓯江两江源头,与上海等大城市形成长三角的区位优势和浙江省重点林区,全国绿化先进县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资源生态优势,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不断推进生态旅游业,特别是森林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当前生态因素在国际地位和综合竞争力中的作用和影响日益显著,生态环境问题正在重塑国际形象,中国经济与世界正全面接轨,上海作为现代经济中心与枢纽,必须直面这一趋势.据上海市环境保护局预计,到2005年.上海将建成国家园林城市;到2010年形成上海生态型城市的框架。  相似文献   

15.
自人类迈人21世纪之后,经贸与科技的竞争便日益转化为人的综合生产力的竞争,而人的综合生产力的高低则取决于人力资本存量的多寡。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主要包括知识资本、技能资本、健康资本和流动与迁移资本。在现实中,很多企业都配有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员工的在职培训、绩效考核与工资报酬等方面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相似文献   

16.
论新一轮经济发展中的上海都市农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上海都市农业要遵循服务城市、依托城市即利用上海的优势逐步做大都市农业体系的发展思路。重点强化都市农业的产业开发和生态环境与文化建设,把都市农业纳入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建设中。通过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充分调动政府、生产经营者与消费者三方面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以发展为主题,结构调整为主线,为我国描绘了21世纪发展的宏伟蓝图。中共上海市委七届七次全会,又为上海这座特大型国际城市,展现了新的画卷。上海郊区作为这座特大型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以怎样的雄姿,迈入更加辉煌的21世纪,这是一个划时代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将绿色发展战略融入新型城镇化建设,在当前资源环境压力日渐加大的形势下表现出了极大的迫切性。辽宁城镇化建设存在着资源环境承载力不足、"城市病"、生存环境恶化、自然要素保护意识欠缺等问题,需要通过制定绿色城镇化规划,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综合整治生态环境,倡导绿色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来实现辽宁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配合市政府有关21世纪崇明开发的重大决策,近日上海实业集团和市政府有关部门牵头组成上海市生态建设考察团,对美国和加拿大进行了为期半月的考察。考察地点覆盖美国的纽约、迈阿密、奥兰多、盐湖城、西雅图以及加拿大的温哥华和维多利亚、我国的香港等城市,重点考察这些城市中的湿地保护区和国家自然公园、高级住宅区建设和社区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等项目,考察团就有关主题下政府、企业以及研究机构等进行交谈。这次考察使大家认识到崇明的开发应该超过90年代浦东开发的思路,大胆地探索以自然资本为基础、以生态优先为导向的发展道路。现将考察收获中崇明与东滩上实园区未来开发有重要启迪意义的认识整理为下列四个方面,代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追求重返自然,实践朴素的生态设计观,并向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因此,在城市中大量设置各种绿化成为建设城市的主要发展方向。城市和景观的整合,人类与自然的融合,城市与自然的融合,以及绿色的天然花园城市的建设,都是为了提倡城市与田园共存、创造宜居环境的发展方向。微地形设计理论及创新的实际结合应用方法,可以让大家开始重视微地形设计在景观中的应用,期盼能为景观设计的未来提供指导方向,还可为未来的景观设计提供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