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7 毫秒
1.
企业资产证券化目前已成为全球资本市场上与债权融资、股权融资并列的第三种主漉融资方式。并迅速成为全球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深入剖析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与其他融资方式的区别,不仅有利于丰富企业资产证券化的理论研究,而且有助于推进我国实施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的实践进程。  相似文献   

2.
资产证券化是现代金融市场上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目前作为国际资本市场重要的融资工具,资产证券化成为国际金融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和特征。资产证券化(Asset Securitization)是以可预见的现金流为支持,在资本市场发行证券进行融资的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发起人将缺乏流动性、  相似文献   

3.
企业资产证券化是一种以专项计划为载体的企业未来收益权或既有债权证券化的融资方式,是融资方式变革的一个方向。在探讨企业资产证券化性质的基础上,分别从实体经济发展、资本市场发展、企业发展及证券公司自身发展等角度,分析了证券公司开展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特殊价值;又依据基础环境、自身优势、市场前景等因素,论证了证券公司开展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刘志 《财富时代》2023,(11):68-70
<正>企业资产证券化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创新,具有降低企业经营风险、破产成本和信息成本的优势,并且能够保障投资方的利益。通过对企业资产进行证券化,可以将其转化为可交易的证券,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从而有效提升企业的融资能力和治理水平。在资本结构优化方面,通过企业资产证券化,企业可以实现资本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减少负债风险,提高资本回报率。此外,借助资产证券化工具,企业还可以灵活调整资本结构,缓解财务压力,增加流动性。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企业资产证券化与资本结构优化研究及其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5.
资产证券化通过其特有的提高信用等级的方式,使原本信用等级较低的项目照样可以进入高档证券市场,利用该市场信用等级高、债券安全性和流动性高、债券利率低的特点,大幅度降低筹集资金的成本。利用资产证券化进行融资,将极大地拓展中国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融资的空间,加快中国的项目融资与国内外资本市场融合的步伐,从而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设计了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的融资模式,并对其风险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资产证券化是2 0世纪世界金融领域最重大和发展最快的金融创新工具之一,它的诞生对商业银行改善资产质量、增强流动性、完善自身资本充足率有着重大的意义,同时也为商业银行提供了一种新型融资方式,是商业银行向资本市场进军的又一“里程碑”.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环境阐述分析,找出现存的问题并提出改善的建议,旨在为优化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环境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7.
王晶 《时代经贸》2013,(4):83-83
自资产证券化进入市场后已逐步走向全球化,成为各国资本市场有效的融资和投资工具。资产证券化也成为我国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对我国实行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障碍进行分析并给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8.
叶靖 《经济视角》2011,(12):60-61
资产证券化是20世纪世界金融领域最重大和发展最快的金融创新工具之一,它的诞生对商业银行改善资产质量、增强流动性、完善自身资本充足率有着重大的意义,同时也为商业银行提供了一种新型融资方式,是商业银行向资本市场进军的又一“里程碑”。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环境阐述分析,找出现存的问题并提出改善的建议,旨在为优化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环境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9.
国际资本市场资产证券化在中国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健 《财经研究》2000,26(5):33-36,48
“资产证券化”是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国际资本市场上最重要的金融创新,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市场呈出出越来越明显的证券化趋势。我们认为由此产生的金融产品ABS无论在金融体系改革,或是经济建设融资等方面的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本文将在分析上述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中国发展资产证券化的思路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资产证券化目前已成为国际资本市场广为流行的融资方式,国内众多学者早已将目光投向这资产证券化,它对于完善我国资本市场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同时,资产证券化也存在着许多风险,尤其对我国而言,由于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市场坏境及中介机构,资产证券化的运行会蕴涵着更大的风险.因此必须充分认识这些风险,并未采取取相应的措施,才能充分降低我国资产证券化的运行风险,促使我国资产证券化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朱祖友 《时代经贸》2008,6(1):210-210,216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资产证券化目前已成为国际资本市场广为流行的融资方式,国内众多学者早已将目光投向这资产证券化,它对于完善我国资本市场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同时,资产证券化也存在着许多风险,尤其对我国而言,由于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市场坏境及中介机构,资产证券化的运行会蕴涵着更大的风险。因此必须充分认识这些风险,并未采取取相应的措施,才能充分降低我国资产证券化的运行风险,促使我国资产证券化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吕超 《经济师》2009,(10):86-87
资产证券化目前已成为国际资本市场广为流行的融资方式,资产证券化对于完善我国资本市场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同时,资产证券化也存在着许多风险,尤其对我国而言,由于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市场环境及中介机构,资产证券化的运行会蕴涵着更大的风险。因此必须充分认识这些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充分降低我国资产证券化的运行风险,促使我国资产证券化顺利进行。文章首先分析对资产证券化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其次,针对资产证券化的风险提出了相关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3.
要保证我国经济发展、企业能获得持续的资金投入,出路只能是加快金融改革,就是要加快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加快调整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比例,加快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  相似文献   

14.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处于一个停滞时期,但是从2013年开始,我国出台了多项支持性的政策,推动资产证券化的发展.作为一种创新性的融资工具,它与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有很大的不同,它有着很复杂的交易结构,具体的包括SPV、真实出售、风险隔离等等.这种创新性工具的应用,将会对我国的资产市场产生很重大的影响,同时也会对改善企业的资本结构有着很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不良资产证券化是各国处理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一条重要经验。通过资产证券化可以集约地处理不良资产,且代价较小。所谓“不良资产证券化”,就是将一系列的不良资产组合、包装以后,以其为标的资产通过发行证券在资本市场上出售和流通,具体可分为股票化和债券化两种形  相似文献   

16.
贾超 《经济师》2009,(9):13-14
资产证券化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领域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资产证券化将信贷资产转换为可在资本市场上交易的证券,能够连接资本市场和银行体系。丰富资本市场产品,改善银行流动性,提高资产负债管理和风险管理能力,从而促进资本市场和银行体系的协调发展。因此,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引入具有相当的必要性。文章首先论述了我国资产证券化的意义;其次论述了我国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我国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企业并购融资中忽视内部融资、对股权融资相对偏好、对债务融资轻视。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方式单一;资本市场体系不完善,并购融资中介机构作用没有效发挥。可继续定向增发新股和进行信托融资。还需引入资产证券化融资,分期付款下的或有支付卖方融资,设立企业并购基金,以及完善企业并购融资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8.
<正>ABS系Asset-Backed Securitization的缩写,意为资产支撑的证券化,这是一种将流动性较差的资产所创造的应收帐进行证券化,转换成可以销售的债券出售给投资者,获取现金的融资技术.ABS于70年代初首先在美国兴起,80年代在国际资本市场得到较快发展,广泛应用在住宅按揭、信用卡应收帐、汽车贷款以及其它商品应收帐.到90年代.ABS开始应用于市政建设等基础设施的融资,如近年美国市政建设通过ABS融资每年超过1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9.
当前宏观调控的背景下,房地产企业面临严格的融资贷款限制,房地产业需要选择一种灵活、变通、可靠和稳定的融资模式,这种模式可集直接贷款、股权投资、资产证券化等为一体,根据不同层次、不同需求、不同规模构建房地产业融资服务平台.信托融资集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产权市场于一身,能够根据不同层次、不同需求、不同规模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创新信托融资方式,采用与项目融资相结合的融资技术能够满足当前房地产企业开发资金需求,同时还能够规避金融市场风险,确保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20.
资产证券化以其创新的融资结构和高效率的资本利用等突出特点,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不同投融资者的要求,因而成为当今各国资本市场上极具活力的金融产品。中国自90年代以来也尝试进行过一些资产证券化方面的实践,如海南三亚地产投资证券化及珠海高速公路证券化等,但我国在资产证券化方面主要还处在理论研究阶段。一个突出的探讨热点就是证券化资产的选择切入点问题,即在多种可进行证券化的资产中,我国应首先选择哪一类资产进行证券化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