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丽丽 《新经济》2014,(22):49-51
一、人口红利与贸易顺差 据《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2007)》指出:“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使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依次形成从高少儿、低老年型的高人口抚养比,到低少儿、低老年型的低人口抚养比,再到低少儿、高老年型的高人口抚养比的三个不同阶段。在第二个阶段,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高,  相似文献   

2.
纵观一些国家的工业化过程,在人口方面一般遇到的问题有:人口素质问题,人口向城镇转移问题,人口大流动问题。有些国家因其国情还会出现人口高增长和人口年龄结构问题。直观而言,工业化属经济范畴,人口属社会范畴,两者联系紧密并相互渗透。因此宏观而言,工业化是人类社会进化的社会过程。人口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人口是一门经济学,可称之为人口经济学。就这层意义讲,工业化与人口问题就必须合在一起进行探讨。人口素质问题古人云“人多势众”,可是在工业化过程人多并非势众。人口促进工业化的关键在于人口素质。一些国家在工业化前…  相似文献   

3.
2007年1月22日新华社受权播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在此之前的1月11日,国家计生委公布了《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在这两份文件和报告中,值得注意的一个提法,是认为中国总和生育率在未来30年应保持在1.8左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发展经济学的人口转折模型理论,分析了我国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转折的人口模型,指出由于人口基数庞大,总量膨胀态势将在较长时期内存在,西部一些省区和少数人口仍然呈现出高出生率、高增长率、低人口质量。在分析形成原因及后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可持续适度人口理论及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对世界15个国家的人口长期均衡状态和程度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在界定了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由四级指标体系构成的评价模型。对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五个子系统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对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整体水平进行了国家间的比较;对15个国家人口长期发展的均衡程度进行了评价;分析了关键指标和区域发展的规律性。日本、加拿大、美国和澳大利亚四个国家五大系统的整体发展水平最高;从均衡的发展程度上看,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是处在高发展水平之上的均衡。中国无论从发展的均衡程度上还是在发展水平上都仅仅高于印度等少数几个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6.
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刘易斯转折点   总被引:74,自引:3,他引:74  
对于人口转变的阶段性变化从而人口发展动态缺乏一致性认识,以及对于人口红利在二元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的不同看法,常常导致学者们在经济发展阶段判断上的分歧。本文从理论上尝试揭示人口转变与二元经济发展的一致关系,即两个过程具有共同的起点、相关和相似的阶段特征、甚至重合的变化过程;进而利用人口预测结果等经验材料,论证和检验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和刘易斯转折点到来的判断。本文还指出,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尽早进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是缩小"未富先老"缺口的关键和唯一途径。为此,本文就挖掘第一次人口红利的潜力、创造第二次人口红利的条件,以及依靠转变发展方式获得新的经济增长源泉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梳理讨论了我国人口变迁的历史过程,在此基础上分析人口结构的变化趋势。人口结构的改变带来劳动力供给增加及高储蓄、高投资、高增长的"人口红利",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当婴儿潮出生的大量人口相继到达退休年龄时",人口红利"窗口逐渐关闭,与其相对应的人口负债即将到来。人口老龄化是我国未来的趋势,我国的老龄化同时还具有老年人口规模大、增加速度快的特点。我国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期进入老龄化社会,可能使经济陷入未富先老的境地。文章系统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将对我国经济增长造成的影响,并从提高劳动者素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升级产业结构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探析了我国人口现状后,从经济总量向上发展,计划生育起了很大作用;人口增长给就业带来一定压力;城市化是改善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保持适度人口增长会利于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这四个方面剖析了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对当今中国人口特点即数量大及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背景下进行分析。由于中国人口老龄化及计划生育政策控制婴儿数量的两个因素造成未来"人口红利"期的大幅缩短,国家背负人口老龄化严重且劳动力匮乏的场景将在不久呈现。同时受高等教育的高级人才将面临"人口逆淘汰"效应的影响,会进一步造成其群体绝对数量与比重的双重缩减。文章将进一步论述人口逆淘汰趋势的严峻性,如不加控制会产生人口逆淘汰的自我增强效应影响,使原有高级人才之代际人口规模进一步萎缩。文章对该现象进行讨论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陈颐 《发展研究》2007,(5):105-107
人口性别结构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两性人口数量的比例关系,会受到育龄妇女生育率、出生婴儿性别比、男女分别的死亡率以及人口迁移等的影响.人口性别结构从某种程度上会对结婚率和妇女生育率造成影响,进而影响人口出生率和人口再生产速度.  相似文献   

11.
使用19个亚洲国家、1960-2010年的面板数据,比较了印度和中国人口转变的过程及所带来的经济增长,预测了中印两国人口发展趋势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样本期内,中国人口转变因素解释了人均GDP增长的35.3%,而印度为29.1%,态势上,印度人口转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一直平稳上升;而中国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高点之后开始下降;未来发展趋势上,中国人口转变带来的人口红利会在本世纪30年代变为负数;而印度在2050年前一直维持较大的正值。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后,和田地区社会经济面貌的改善,给人口增殖创造了良好条件,和田地区人口从过去的“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转入到“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的新局面。这标志着和田地区的人口形势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根据六次人口普查资料,对和田地区建国以来的人口发展情况及人口快速增长原因进行分析。上述分析能够对和田地区的人口发展战略有所启发与帮助。  相似文献   

13.
人,作为经济发展的最主观和客观因素,是促进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主因。而人口特征所表现出的巨大差异性,也造成了经济发展的差异性结果。本文将利用一些统计学原理,对我国人口主要特征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作用,做一些论证式的阐述,通过一些统计学的分析和论证,从而说明人口特征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人口红利"的最初含义入手,厘清了学术界对"人口红利"内涵的误读,对"第二人口红利"概念提出了质疑;从"人口红利"理论预期出发,分析了兑现"人口红利"成果的现实困境,区分了"抚养比"和"抚养负担","家庭抚养负担"和"国家抚养负担"等概念,提出了"谁的人口红利"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应对"人口红利"的理性选择,指出在解决"三不占优势群体"就业方面国家的责任,否定了单纯为应对老龄化而调整人口政策的观点,给出了调整人口政策的5个考虑因素。  相似文献   

15.
本文梳理了人口与内需关系的相关理论,构建了扩大内需人口经济学的初步框架。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和世界银行提供的相关数据,基于中外经验,对人口增长、人口年龄和城乡结构变化的内需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的结论是,人口增长不会破坏扩大内需,人口年龄和城乡结构的急剧变化对低消费率和高投资率有较强的解释力。实现从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由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向允许人口适度增长的转变,应成为扩大内需的重大战略。  相似文献   

16.
区域适度人口,在不同阶段应该有所侧重,各因素权重赋权不同,迁出去人口数量、迁入区人口迁出数量都有较为明确的导向.同时,不同类型功能区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千差万别,承担的主体功能不同.为此,针对不同功能区对人口再分布的要求,综合考虑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关系,建立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人口再分布的指标设计显得尤为迫切.笔者通过构建基于主体功能区的人口再分布指标设计,并结合成都市这一国家重点开发区的特点,设计出适度人口测算指标,以求更有针对性地计算特定功能区适度人口测算.  相似文献   

17.
主要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结合往年的人口普查数据和统计数据,采用统计分析和对比分析方法,对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人口变化特点以及在城市化发展阶段过程中的主要人口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当前城市化中人口变动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城市化带来人口过度向东南部大城市集中,造成城市资源超载和环境问题加剧;人口空间分布不均导致西部人口较少,影响国家安全与稳定;家庭规模小型化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给我国养老事业带来严峻挑战;城市化发展同时加剧了农村转移劳动力的社会融合问题。  相似文献   

18.
米彦军 《生产力研究》2007,14(19):97-98
从幕末到现代日本所采取的人口政策对本国生产力和其他国家都造成了很大影响。文章通过日本近代大思想家德富苏峰的相关论著对日本近代以来人口政策思路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9.
王萍 《经济》2004,(8):52-52
中国的老龄化将一个举世关注的问题,并提上桌面——一个10多亿巨大人口国家的养老问题,进而展开了对中国人口政策的讨论  相似文献   

20.
从人力资源开发角度看如何实现我国人口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口可持续发展是总体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在我国的人口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人口压力大、整体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人力资源开发是解决人口问题、推进人口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它可以有效地将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口动力,提高人口的整体素质,改善人口结构不合理的现状。文章在分析了当前我国人口可持续发展的现状的基础上,从人力资源开发角度提出了一些解决当前我国人口问题,实现我国人口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