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商社会网络的本质属性认知是研究浙商社会网络的基础,是为了拥有、拓展、利用和发展浙商社会网络。相比较结构主义研究而言,后结构主义研究者在浙商社会网络研究主体方面除了认可"关系"的研究之外,更强调了作为"关系"施动者浙商这一智能体。在属性方面,后结构主义视角的研究更强调了通过解构洞察的浙商社会网络镶嵌属性。在浙商社会网络演变轨迹方面,后结构主义更注重于目标引导的网络演变,更有利于浙商对异质性信息的获取和知识的建构。  相似文献   

2.
沈晓琳 《浙商》2013,(3):76-77
在拥有了财富之后,软实力的提升成为浙商急需的一种力量。当浙商创造的不再仅仅是利润,而是一种财富价值观,一种崭新的生存发展方式的时候,浙商才会显示出与众不同的、真正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浙商》2011,(7):118-119
作为中国民营经济发展中坚力量的浙商,在国内外拥有极高声誉。浙商,不仅代表着一种模式、一种现象,更是资本与财富的象征。本期《浙商》特邀浙商企业代表之一——浙江晟昊集团副总裁刘开皓先生,就浙商对外投资进行专访。而晟昊集团在张家界投资的张家界国际旅游商业城,其开创的门户型商业模式,更是引起了笔者的极大兴趣。  相似文献   

4.
《浙商》2006,(7):100-100
获奖理由 1.合肥位于中国中部偏东,与长三角地区无缝连接,是东部沿海到内地产业转移的必经之地.占有中部崛起的先机。 2.合肥拥有良好的工业基础。近几年,安徽省积极打造“省会经济圈”.发展前景不可小觑; 3.合肥将”科技创新”作为城市的名片.这里拥有众多科研院所,为合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坚实的人才资源.也为浙商来合肥投资兴业提供了智力保障; 4.这几年.合肥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华为、格力、海尔、德力西、伊利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业已落户,2005年仅新增浙商投资额即达41亿元。  相似文献   

5.
孔繁任黄光  李学勇 《浙商》2007,(10):110-111
商业世界的生存法则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规模决定一切的工业经济时代已不再是霸权,高新技术也不再是万能的,当今和未来产业的优势将更多地的建立在创意对其本身的价值提升和变革上,拥有创意比拥有机器更加重要。新经济对浙商最大的挑战是深埋浙商内心的文化传承——农耕文化的烙印,这个烙印注定了出身草根的浙商成就今日之辉煌,同时更注定浙商很难依靠自身力量完成新经济革命。一方面,浙商投身创意经济是必须和必然的出路,另一方面,脱胎换骨的背后必将伴随着深入骨髓的痛楚。  相似文献   

6.
《浙商》2006,(7):104-104
获奖理由 1.拥有“三峡门户”之称的宜昌拥有良好的区位条件,水、陆、空交通条件完备。 2.三峡工程巨大的品牌效应将持续为宜昌扩大招商引资和培育新的优势产业提供强力支撑。 3.作为湖北省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宜昌,外来投资者可享受三峡库区移民企业和中部地区崛起等多项优惠政策。 4.2005年.宜昌吸引15.5亿浙江资本。目前,已经有太平鸟、洛兹、均瑶、贝因美、娃哈哈、三源水泥等960多家浙商企业和3万多名浙商在宜昌投资兴业。  相似文献   

7.
《浙商》2006,(7):130-130
获奖理由 1、投资吉安,同时可以享受中部地区崛起和贫困县的优惠政策,社会上亲商、安商、富商氛围浓厚.民风淳朴; 2、从地理位置上看,吉安县处于承接长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带、珠江三角洲辐射的扇轴位置,交通条件优越.十分利于承载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 3、吉安拥有600余名浙商,86家浙商投资企业.2005年新增浙商企业22家.新增浙商投资额12.6亿元。  相似文献   

8.
《浙商》2020,(7):22-22
浙商新媒体矩阵由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发起,《浙商》杂志运营,连同天下浙商、浙商企业、省外(境外)浙江商会、省内异地商会及关注浙商成长的相关组织共同组建,致力于在主流媒体、浙商民企和浙江商协会之间搭建信息共享的平台,集合主流媒体力量,加强浙商新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由华坤道威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姚洋 《浙商》2020,(3):31-34
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站在2020的路口,经济下滑的声音、金融治理的余音、企业负重而行的弦音萦绕耳旁,对于新的一个十年,多数人站在迷雾中,难以作出判断和选择,企业家需要远见者的声音。远见总是那样难以把握,远见又是那样弥足珍贵。在同是大潮奔涌的市场经济下,浙商的命运高低起伏,每一次选择都在产生不同的结果。对于浙商未来而言,拥有远见比拥有资产重要,浙商既要站在全球视角高瞻远瞩,又要穿透迷雾看清前行道路。  相似文献   

10.
《浙商》2006,(7):129-129
获奖理由 1、怀宁境内矿产、水电资源丰富,政府支持民营企业政策优惠,正在打造皖西南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和富有特色的加工制造业基地。工业地价1—4万元/亩,工业电价0.5418元/千瓦时,相对低廉; 2、怀宁新县城正在建设中,第三产业投资前景广阔; 3、怀宁拥有50家浙商企业,2005年,怀宁新增浙商企业7家,新增浙商投资额上亿元。  相似文献   

11.
傅永恒 《浙商》2013,(10):80-80
【现场】 拥有硕士学历的浙江沽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方隽云,在第三届“科技新浙商”评选中当选2011年度“科技小巨人”,今年则是更进一步,当选2012年度“科技新浙商”。  相似文献   

12.
《浙商》2020,(3):87-87
致力于培养新一代浙商,体现“知行合一、义利并举”的浙商文化和“创新务实、勇立潮头”的浙商精神,结合浙商实际需求,紧跟时代发展趋势,以“知名企业家+专家教授”的授课模式,为海内外学员提供浙商最新的思想、实战和经验,培养新时代的新领军企业。  相似文献   

13.
《浙商》2006,(7):62-63
为倡导浙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促进浙商企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2006浙商大会根据企业纳税金额、提供就业岗位数、公益捐赠额、员工收入等综合指标,评选出“2006浙商社会责任奖”。以下是获奖者榜单及获奖理由。[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新年的钟声还没有远去,“浙商创富中国行”的步伐就已经跨出了浙江。《浙商》杂志社和《钱江晚报》共同发起的“浙商创富中国行”系列活动,由浙商和记者共同组成考察团,追寻天下浙商的创业脚步,搭建浙商发展的财富平台,从浙商和记者的视角,去看在外浙商创业发展的酸甜苦辣,去了解各地的投资环境、政策资源,去寻求浙商最为关心的潜在商机。同时也为在外浙商带去家乡的一些政策,为他们回乡投资提供最新的信息。[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跳出浙江、发展浙江”。400万浙商在省外创业,绽放出绚丽的财富之花。浙商为社会创造的财富有目共睹,而社会为浙商提供了丰厚的创业土壤。那么。浙商在全国各地发展的创业环境又如何呢?值此本刊联合中国投资协会、浙江省人民政府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浙江省工商联等举行“浙商(省外)最佳投资城市”评比活动之际,在征求数千名浙商意见的基础上,本刊特别推出浙商(省外)投资环境分析评估报告。  相似文献   

16.
苏旭 《浙商》2006,(8):133-134
6月2日晚上,作为2006浙商大会暨浙商论坛,首届浙商投资博览会系列活动之一.由《浙商》杂志社、杭州一枝梅艺术品有限公司等单位承办的“2006艺术品鉴赏及投资论坛“在黄龙饭店水晶宫召开。作为中国画领头军的浙派画家拥有了首份属于自己的榜单,舒传曦、曾宓、梁平波、何水法、董文运等13名60岁以上画家和张谷曼、何士扬、林海钟等8位60岁以下的画家入选”2006最具艺术价值浙派画家”。张卫民.董也山、金心明等20位画家入选“最具投资潜力浙派画家”。  相似文献   

17.
《浙商》2005,(7):182-182
1、近年来,浙商在泰州的投资额平均每年以61%的速度增长,已有近6万名浙商在泰经营;3、泰州连接苏南与苏北.占据长江一线,拥有广阔的后发优势和增长空间:2、泰州市委、市政府强力推行“浙江经验”,推出“全程式”、“保姆式”服务。  相似文献   

18.
《浙商》2006,(7):124-124
获奖理由 1、拥有“鲁南煤城”之称的枣庄资源丰富,现正成为华东乃至全国重要的煤化工能源建材基地。 2、2006年4月23日,枣庄市浙江商会成立,成为浙商在当地投资的重要支持。 3、长期以来.在枣庄,浙江企业家投资的项目和资金是最多的。目前由浙江企业家投资的项目180多个,合同外来投资额150多亿元。2005年新增浙商企业124家,新增浙商投资额27.8亿元。  相似文献   

19.
人文精神是理解当代浙商发展和崛起的重要主题.理解当代浙商人文精神,需要从自然地理特征和历史文化传承、近现代发展历程和西方经验等角度去把握.当代浙商人文精神是丰富的和多样的.当代浙商人文精神发展应当与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的时代主题契合,并为浙商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0.
丁璐燕 《浙商》2013,(3):56-57
在2012浙商年会上,《浙商》杂志社社长朱仁华与长江商学院教授王一江正式交换《战略合作协议书》.《浙商》杂志与长江商学院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共同为浙商提供量身定制的高端培训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