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张贞 《特区经济》2014,(8):102-104
本文基于DEA的Malmquist TFP指数方法,对我国31个省市2003-2010年食品业三个子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行测算,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改善和技术进步。结果表明:三个食品子行业TFP增长主要源于技术进步,效率改善贡献较小;食品制造和饮料制造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明显快于农副食品业。接着本文分析了三个子行业市场份额增长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省市的TFP增长情况,找出存在粗放型增长倾向的具体省市。  相似文献   

2.
张贞  王凯 《科技和产业》2014,14(12):83-88
利用中国31个省市2004-2010年食品业三个子行业面板数据,在产业集聚视角下对企业规模竞争力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企业规模竞争力对食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有促进效应,影响途径主要通过对效率改善的正面作用,技术进步效应表现出行业差异性。产业集聚有显著的效率改善效应,技术进步效应以及综合TFP效应存在行业差异。进一步研究产业集聚对企业规模竞争力生产率效应间接作用发现:产业集聚一方面更有利于中小企业效率改善,另一方面更有利于大企业获得技术进步提高。  相似文献   

3.
在保持装备制造业经济总量不断增长的同时,如何有效的提高行业效率,已成为制造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战略性问题。本文将装备制造业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纳入一个完整的理论-实证分析框架,运用Malmquist指数法对我国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状况进行了测算,并把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增长构成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变化两个部分,并对影响因素采用面板模型进行GLS回归。研究结果发现,2000—2010年我国装备制造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1%,从分行业的角度来看,平均增长最快的是通用设备制造业。通过省级面板数据对我国装备制造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回归结果显示,对TFP影响程度最大的因素是技术水平和人力资本存量。TFP影响系数最显著的地区为沿海地区,其次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行业技术水平、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行业开放程度的回归系数为正,人力资本存量的回归系数为负。最后,对提高装备制造业创新效率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姜琪 《山东经济》2011,27(3):60-66
在构建1998年一2007年中国铁路运输业七个区域路网面板数据的基础上,利用DEA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考察了中国铁路运输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整体及其组分的变动趋势,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研究表明:考察期内TFP的变化呈现出先降后升,波动较大,增长趋势放缓的特点;TFP的增长来源子技术进步,而非技术效率,技术效率的变化表现为微弱的负作用;大部分地区路网规模和密度偏小,导致规模效率偏低,从而影响TFP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运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从行业、时期和地区三个角度分析了2000—2016年我国服务型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异质性,并对其变化趋势进行了收敛性检验。结果表明,我国服务型制造业总体TFP呈增长趋势,2008年之前高速增长,2008年之后呈明显放缓趋势;TFP增长的主要动力源自技术进步,技术效率上升幅度有限;TFP增长在细分行业和地区间呈明显异质性;行业间存在收敛,行业内均存在显著的绝对收敛,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收敛速度最快;东、中、西各地区TFP增长存在显著的收敛和绝对收敛现象,中西部收敛速度快于东部,呈现"俱乐部收敛"趋势。  相似文献   

6.
将资源和环境因素同时纳入效率研究框架中,运用SBM模型以及Malmquist指数方法测度了2006—2013年14个城市的经济效率、全要素生产率(TFP),并将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实现了TFP增长的动态分解。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城市存在效率改进空间;当考虑资源环境约束时,城市绿色TFP较低,技术进步是推动绿色TFP增长的主要源泉,而技术效率的作用并不明显。在生产效率的核算中,如果忽略资源环境因素的刚性约束,有可能导致经济增长效率被高估,由此得出的政策建议会带有一定的误导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超越对数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和1998-200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测算了中国各地区装备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率,并从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配置效率变化四个方面对中国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经验结果表明,样本期间内,全国以及东、中、西部地区装备制造业的TFP都有所增长,其增速皆呈现出先增后减再增的趋势;TFP增长对全国装备制造业产出增长的贡献率相对较低,仅为0.117。对TFP增长的分解发现,技术进步已成为中国装备制造业TFP增长的主要源泉,配置效率和规模效率恶化则严重阻碍了中国装备制造业TFP水平的提高。分地区来看,中部地区的TFP增长率最高,东部次之,西部最低,这主要是由于西部地区装备制造业要素配置效率的下降最为严重,东部地区规模效率的下降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全球分工参与对本国的经济与环境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文章基于2000~2015年中国33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采用投入产出模型和动态EBM-Malmquist指数分别测算了33个行业的全球价值链(GVC)嵌入程度和低碳全要素生产率(TFP),然后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回归分析了GVC嵌入对中国工业低碳TFP的内在传导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工业低碳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现增长趋势,而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整体略有下降;全球价值链嵌入显著促进了中国工业低碳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其内在传导路径为规模效率、环境改善效率与技术进步,而非技术效率;产业结构调整、环境规制及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低碳TFP增长,而能源结构、所有制结构对低碳TFP增长表现为阻碍作用,研发投入对低碳TFP未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是激发全社会创造力的关键。文章基于CES生产函数构建具有异质性特征的两地区三部门内生增长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要素禀赋差异和有偏技术进步对区域创新空间收敛的影响机理,并从城市层面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要素集聚促进了区域创新,要素禀赋的空间非均衡性导致了区域创新空间差异。我国城市资本和劳动呈互补关系,技术进步方向总体上偏向资本。在有偏技术进步作用下,价格效应引致稀缺要素向发达地区集聚,技术进步方向的非同向性造成创新极化效应大于扩散效应,加剧了我国区域创新空间差距。研究结论为提高区域要素配置效率、促进创新空间收敛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1978—2008年间我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进行了随机前沿分析。以此为基础,对我国粮食生产技术效率进行了影响因素分析,并对粮食生产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行分解和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制度因素是影响我国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关键因素;我国粮食产量增长主要是由投入要素的增长拉动,31年间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为1.17%,TFP对我国粮食产量的贡献很小,其原因在于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变化呈现相反趋势。2004年以来,技术效率提高的速度持续下降,技术进步逐渐成为TFP增长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区域生产效率与西部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利用1998—200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SFA模型估计了估算了中国各省和三大区域1998—2008年的TFP水平及其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指数,研究发现要素投入差异是我国地区差距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在此基础上,文章认为西部在TFP方面要想和东部地区缩小差距在短期相当困难,西部能够缩小和东部地区经济差距的最优路径就是使自身经济更开放,突破路径依赖和锁定效应,建立以中期以制造业为核心并重心逐渐向服务业转移的长期经济发展体制,动态提高区域TFP以缩小与东部地区的TFP和经济差距,以达到共同发展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spillover effects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on productivity growth in the Indonesian food-processing (ISIC 311) and electrical machinery industries (ISIC 383).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FP) growth is decomposed into efficiency change and technological change by using the Malmquist productivity index.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efficiency improvement is the major driver of TFP growth in the food-processing industry, whereas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s the dominant contributor in the electrical machinery industry. There are positive spillovers on efficiency change but negative spillovers on technological change in the food-processing industry. However, FDI spillovers turn out to be negative in efficiency change while positive in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n the electrical machinery industry. These findings demonstrate that different industries experience different sources of productivity gains, which are dependent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irms in the industry.  相似文献   

13.
基于1997—2011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地区面板数据,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理论基础,采用系统GMM计量回归方法,对我国自主研发、国外技术引进,国内技术购买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进一步采用DEA分解方法把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两方面进行探讨。得到以下结论:1、中国自主研发与国外技术引进对生产率都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国内技术购买不利于自身生产率提高;2、自主研发与国内技术购买交互项回归系数不显著,其与国外技术引进的交互影响为负;3、将生产率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后,国内技术购买更能促进技术进步而国外技术引进更能促进技术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中国高技术产业年鉴》2005—2010年的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模型对我国四大经济区域的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TFP值主要受技术进步指数的影响。另外,除了四大经济区域技术创新不平衡外,引起TFP值增加的原因也存在差异。文章最后提出国家应加强区域投资,完善产业政策;区域之间要加强合作,发挥自身优势。  相似文献   

15.
We gauge how productivity and factor endowments shaped the rise and fall of Australia's exceptional incomes using new measures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FP), which include natural resource inputs, in an accounting of income growth. Further, we explore the drivers of TFP growth. Pastoralism and mining had negative TFP externalities, and we incorporate these findings into a unified accounting of incomes, which distinguishes the roles of endowments and productivity. Nevertheless, TFP growth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exceptional incomes between 1842 and 1890. Our findings favour a more balanced interpretation of Australian growth that has roles for natural resources, labour participation, and productivity.  相似文献   

16.
郑琼洁 《南方经济》2014,(12):66-81
本文基于随机前沿方法( SFA)对1999-2011年中国37个工业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量,并首次尝试从行业要素禀赋的分析视角,利用面板数据的系统广义矩估计( SYS-GMM),实证检验了中国政府在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方面的行为在整体上和分行业两个方面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工业行业技术创新效率整体较低,政府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科技激励作用存在明显的行业差异。从整体看,政府的直接资金支持并不利于整体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从分行业看,政府科技投入只对高技术制造行业有效,对其他行业却带来了技术创新效率的“损失”。政府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不论是对整体行业还是分行业,均表现为正向影响,但是影响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7.
区域科技资源配置网络本质上属于创新网络,作为创新主体与资源主体互动的有效形式,其网络优化已成为提升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关键。基于社会网络视角构建了区域科技资源配置网络模型和测评指标体系;运用超效率DEA—Tobit方法分析得出网络规模、网络开放性、结构洞、联结强度和互惠性对资源配置效率均有不同程度影响,网络中心度对资源配置效率影响不显著;最后根据实证结果从政府角度提出了网络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8.
潘成蓉  雷敏 《科技和产业》2024,24(4):192-198
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科学评价光伏发电企业的运营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对促进光伏企业及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基于2014-2022年光伏发电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运用DEA-Malmquist-Tobit模型测度了光伏企业的运营效率及其综合效率的动态变化,实证分析了运营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9年间光伏发电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呈1.8%增长率的小幅增长趋势,股权结构、每股收益等5个变量对光伏发电企业的运营效率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