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三角》2012,(4)
一直以来,中国都被视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3年前,不少西方媒体和学者还在担忧,中国的GDP增速能否坚守8%这条“维稳线”,从而不使全球经济复苏出现大的波折。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不断增大,特别在目前世界经济低迷的情况下,中国经济的走向更为全球瞩目。  相似文献   

2.
王建 《经济界》2012,(1):7-14
未来三年经济增长速度将逐步下滑。中国实行社会王史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中由于分配矛盾导致生产过剩,这是经济下滑的制度性原因。欧美经济走势会导致中国外需的持续萎缩,这可能会压迫中国经济在未来两年内以1-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3.
《乡镇企业科技》2010,(8):18-19
今年中国两会的众多议题中,国际社会格外关注的,还是两会透露出的中国经济政策新动向。究其原因,在于中国经济在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中率先企稳回升,并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的一举一动,都牵动全球市场和世界经济的神经。  相似文献   

4.
民营经济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经济概念和经济形式,是中国改革开放形势下产生的新经济成果。传统意义上民营经济就是指私有经济,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中国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日益显现,对中国民营经济概念的理解和民营经济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研究就提到日程上来。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在“中国经济社会论坛2008年会议”上表示,中国经济正面临着调整,比如经济增长、出口等指标有所下降,但这也正是实施宏观调控愿意看到的事情。“我不同意把目前的经济形势想得过于严峻。中国经济保持9%以上的速度增长应该不成问题。”樊纲表示,任何经济都不可能永远没有波动,市场经济就是在波动中发展,世界经济也是从一轮一轮波动发展而来。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经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国际格局加速演变,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增多,中国经济在保增长、稳就业的内在要求下,需要一套立足于中国经济实际、科学完备的战略指导思想来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习近平经济思想有其科学的逻辑层面和立足于我国经济国情的理论框架,对指导国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认为认真研讨此战略指导意义,对中国经济发展可以起到统筹全局、引领我国经济平稳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近日在上海表示,中国经济7%至8%的增幅才是正常健康的增长,超过两位数就是过热。他并称,与中国国民收入年增10%相比,中国房价3年未动,相当于跌了30%。樊纲说,中国经济增幅超过9%就会形成通货膨胀,超过10%则既会出现通胀又会出现资产泡沫。他认为,如果中国经济保持7%至8%的增幅4至5年,随着过剩产业慢慢调整到位,过去积累的问题逐步得到清理,加之经济增长新引擎——新型城市化建设的发展,中国经济又会上一个台阶。“经过2、3年的调整,中国经济当前正进入软着陆”,樊纲说:“而一些迹象表明,中国经济已经企稳回升。”  相似文献   

8.
《企业文化》2005,(4):4-5
21世纪前50年,中国经济将面临三个机遇。这三个机遇包括:中国经济现代化将面临经济信息化和全球化、绿色经济和生物经济、体验经济和文化经济。  相似文献   

9.
《乡镇企业科技》2013,(23):19-20
中国经济硬着陆还是软着陆?谁在推高中国房价?股市还有希望吗?改革何去何从?徐瑾在《中国经济怎么了》列举了中国经济转型期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经济转型”无疑是现在的焦点问题,笔者梳理了论述现代国家经济转型的一些书籍,力图为关注处在转型期的中国经济的读者提供借鉴。如徐瑾所说,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世界主要经济大国中,中国作为日渐自信的超级新贵,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分量和影响正日益上升,并被广泛视为极有可能成长为比肩美国的世界顶级经济强国,但同时中国经济在数量上的持续增长并不能掩盖其与一流世界经济强国之间的巨大差距,尤其是在全球经济日益联动的时代,中国大概是大国中应对外力冲击时防守经验最弱的国家了,近年来中国经济在对外开放中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上个世纪的最后10年,中国在世界经济的大舞台上可以说“出尽了风头”。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关注。不少有识之士认为,照这种势头,中国的经济规模在2020年左右将会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这对日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压力,泡沫经济崩溃已经10年了,但日本经济一直未能摆脱低迷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飞速发展显得更是光彩夺目。似乎是对这种心理的反映,最近,出现了不少介绍“中国威胁论”的书刊和杂志。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  相似文献   

12.
未来中国经济需要以高质量增长作为标志,从高速到高质的转变,不仅需要救急之策,更需要治本的魄力与智慧。调整经济结构,启动内需消费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转型的共识。  相似文献   

13.
2008年,中国经济在困难和波动之中即将以令世人赞叹的运行结果画上句号,新的一年正在向我们走来。在分析和预测2009年中国经济走势时,我们发现其难度,其不确定性一点也不亚于2008年,中国经济面临的困难也丝毫不亚于2008年。本文回顾总结了2008年中国经济运行情况,对2009年中国经济的走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14.
《财务与会计》2008,(3):7-7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认为,美国经济不确定的前景,使2008年全球经济,特别是新兴市场经济,包括中国经济都增加了巨大的不确定因素。不确定因素之一:美国次贷危机究竟有多深。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在改革期间持续保持10%左右的经济增长率,被称为“中国奇迹”。创造这个奇迹主要归功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但是,一些特殊的因素,例如,良好的国际经济环境、低估的要素价格和“人口红利”等。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现在,这些因素已经或者即将开始消失,这将推动中国经济的下一个重要转型:从“经济奇迹”到常规增长。  相似文献   

16.
陈霞 《数据》2008,(4):60-61
随着次贷危机的影响蔓延到其他领域,舆论普遍认为美国经济今年会减速运行甚至陷入衰退,从而导致世界经济低迷。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努里尔·鲁比尼就说,人们常说“美国经济打喷嚏,世界经济都要感冒”,而这次美国经济恐怕要患上一场“持续肺炎”。他认为美国经济正不可避免地走向衰退。美国摩根士丹利公司亚洲区主席斯蒂芬·罗奇也说“我认为美国经济将经历一个相当痛苦和相对较长的衰退期”。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经济当然不可能独善其身。人们关心的是,美国经济衰退会给中国经济造成多大影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卡恩先生表示,美国经济衰退会影响到中国,中国应当未雨绸缪。联合国全球经济监测部主任洪平凡也说,中国对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市场依赖程度很大,美国经济衰退会使中国的出口受到严重影响。美林公司前全球首席经济师唐纳德·斯特拉斯海姆更写文章表示,美国的经济衰退将严重影响中国经济的增长。不可否认,美国经济衰退确实会给中国经济带来一定的影响,但程度并不会像一些人想象的那么严重,我们不必过于恐慌和忧虑。  相似文献   

17.
贺军 《中国企业家》2009,333(3):26-26
2008年中国经济经历了“下大坡”,从2007年的13%直降到去年的9%,其中第四季度增长只有6.8%。在金融危机影响深化、全球经济放缓的背景下,中国经济能否在牛年摆脱大幅下滑、重回升势?  相似文献   

18.
以2002~2019年为样本区间测度中国经济金融化,并实证分析其对实体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经济金融化对实体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影响,但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只有位于合理阈值时,经济金融化才能最大限度地与实体经济相匹配,达到增长效应的最大化;两者之间呈倒U型关系,且具有时变特征,其中短期冲击影响更明显。因此,必须深入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控经济金融化的“度”,提升经济实体化的“质”,坚持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增长,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有望达到9.6%,2010年将成为中国经济全面复苏的第一年。这一轮上升周期将持续3-4年时间,高点将在2012年或者2013年出现。从季度经济增长率看,很有可能呈现先下再上的U型走势,以大数估计,四个季度经济增长率分别在10、9、9、10的格局。”  相似文献   

20.
“最坏的时期已经过去,中国经济已经企稳向好,但深层次的经济结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明年中国经济的亮点将是在稳定增长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谈到明年中国经济的发展势态,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如是表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