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我自己一直在练习打保龄球,最近有一局打了一百二十九分,有点像特奥会的水平——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一个脱口秀节目上如此自嘲自己的保龄球技术。这句他心目中的冷笑话立即引发智障运动员的如潮抗议。听他的英国口音,五秒钟就会迷上他,见到他本人,你会更加着迷——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接受某杂志专访时大发花  相似文献   

2.
正1978年高中毕业后,我回到大队小学当民办老师。两个月后,要教学生珠算,可学校没有那种可以挂在黑板上演示的毛珠算。校长说:"一把毛珠算要上十块,学校哪里买得起,你自己想办法吧。"我能想出的办法就是借用父亲的算盘。父亲是生产队会计,他有一把打得噼里啪啦响的算盘。有一天,我正在给学生上课,父亲找到教室门口要我把算盘给他,原  相似文献   

3.
父亲结婚     
"小远,爸爸想为你找个继母,不知你同不同意?"父亲对我说这句话时,是1993年秋天。那年,我正要上初中一年级。父亲用一双期待的眼睛看着我,但我没有正视父亲的双眼,我把头扭出窗外,窗外正飘着雪花,我不知道父亲看见了什么,可我分明看见了母亲的泪水。我对父亲说,我不要继母。  相似文献   

4.
退学     
退学安徽鲁传江又是星期六,我迎着多日不见的夕阳,边走边盘算着这次回家找什么借口向父亲要钱。刚踏上离家不远的大坝埂,就见有人掉进大坝的渠道里,待走上前,不敢想象,掉下去的人竟是父亲。父亲是担着稻把掉下去的,我脑瓜里一片空白,直愣愣地站在渠道埂上,看着父...  相似文献   

5.
豁达     
林肯在竞选总统时,一个参议员当场羞辱他说:"林肯先生,在你开始演讲前,我希望你别忘了自己是一个鞋匠的儿子。"林肯听了很平静地对那个议员说:"我非常感谢阁下,因为您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我的父亲已经过世了,我会永远记住你的忠言。我知道我做总统没有办法像我父亲做鞋匠做得那么好。据我所知,我父亲以前也为您的家人做过鞋。如果您的鞋不合脚,我可以帮您修好,虽然我不是伟大的鞋匠,但我从小就跟父亲学到了修鞋的技术。"随后,林肯又对所有的参议员说:"对参议院的任何人都一样,如果你们穿的鞋是我父亲制作的,而现在它们需要修理或改善,我…  相似文献   

6.
盲人打灯笼     
<正>一位盲人到亲戚家做客,告辞的时候天已经黑了,亲戚为他点了个灯笼,说:"天黑了,你打个灯笼回家吧!"盲人闻言十分恼火:"你明明知道我是瞎子,还给我打个灯笼照路,不是嘲笑我吗?"亲戚忙说:"你多心了。你打着灯笼,路上的其他人就可以看到你,就不会把你撞倒了。"盲人恍然大悟!故事中的盲人因为自己看不见,所以觉得"打灯笼"对自己没有用处,这种思维模式就是从自己的角度所进行的"局限恩  相似文献   

7.
子承父业     
我的父亲是个任职多年的村会计,是他教会了我打算盘,也是他让我明白了为人处世,还是他使我踏上了会计之舟,成为现在的一名经管干部。回想起来,父亲的算盘打得又准又快,他的所作所为是我做人的榜样。父亲从上世纪60年代就在生产队当会计,一干就是20年,记得在70年代初期,队里分粮食算工分,年终决算收益分配,父亲忙前忙后,可当时并不为全体村民所理解,因为那时还没有财务公开制度,有的村民认为父亲业务精,更容易“搞鬼”,便捕风捉影到公社告状,公社一连查了8天,但一点问题都没有,这样一场风波平息了。80年代,我高…  相似文献   

8.
父亲的印象     
我的父亲是一名农民,更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会计,他今年已经61岁了,曾先后与七任支部书记共过事。父亲仅上过几年小学,由于他写有一手好字,打得一手好算盘。因此后来会计的工作似乎自然而然地落在父亲的肩上,这一挑就是四十几年。小时候,我为父亲是一名农村会计而自豪。因为比起同龄人我要幸运得多。我不但可以玩算盘和账表、印泥,而且父亲每次去外地开会或者到乡里交账回来都会给我带几块糖果。父亲常对我说:“你呀,不能乱动我的账表,那里面有上百万元的资金账,是集体财产呢”。因此我对父亲的账表在心灵深处开始萌发了一种真正的神圣感…  相似文献   

9.
我的父亲是位老会计,他一生的所作所为,对我影响很大。那年,带着对父亲的崇拜,我的五个志愿栏里在未经家人同意的情况下,都被我填上了“财务会计”或“会计电算化”。当我真的背起行装,踏上开往异乡的火车时,父亲仍哽咽着劝我:“我这条路可不好走啊,你要想好啊,别的行业学得辛苦,做得舒服;你这个专业,不光学起来辛苦,做起来也艰辛。”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到校后,开始接触的是基础课,我自是得意几分。第二年,开设了专业课,面对从未听过的“借”呀“贷”呀和那纷繁的业务,我傻眼了。但我不能就此放弃,因为这是我自己选…  相似文献   

10.
《农村工作通讯》2007,(2):57-57
两名保龄球队员都是一球打倒了7只瓶。教练甲对自己的队员说:很好!打倒了7只。队员听了很受鼓舞,心里想,下次再加把劲,把剩下的3只也打倒。教练乙则对他的队员说:怎么搞的!还有3只没打倒。队员听了教练的指责,心里很不服气,暗想,为什么看不见我已经打倒的那7只。结果,教练甲训练的队员成绩不断上升,教练乙训练的队员打得一次不如一次。这种对待下属批评与赞赏的差异在管理学上称为“保龄球”效应。  相似文献   

11.
我写下这段文字,不是为父亲增辉添色,也不是为父亲呐喊辩解。只是想用自己的笔给自己的父亲记录下他真实的一页,用这笨拙的文字作为女儿敬送给他老人家的一份孝礼! 父亲是个老金融工作者,在他从事的三十六年工作中,选择的是平平凡凡而又兢兢业业的耕耘。虽然,岁月催人老,父亲已到了该退休的时候了。然而,父亲走过的三十六年,却是他一生中最辉煌最值得留恋的时期,毕竟这三十六年所凝聚的是父亲的青春和热情,还有那一生的心血和信念。 父亲参加工作在五十年代。1958年,  相似文献   

12.
老辈人常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哪承想,已届知天命之年,父亲竟做了个不大不小的“官”———村民主理财小组的组长,还发了一枚“官印”———民主理财专用章。每次回家,父亲都使劲地挺挺微驼的背,自豪地说:“我可是老少爷儿们一票一票选出来的,得尽心负责,村里的开支要是不合适,我不盖章,谁也不能报销。”末了总眯着眼睛说:“你说大伙看中咱啥?实在呗!做人就得一个秤砣砸一个坑。”我知道,父亲不是在炫耀自己,他是在向我敲边鼓。父亲生性耿直,凡事爱较真,好主持个公道。遇到不合理的事,不论亲疏远近就当面给人指出来,不留情面。为这,得…  相似文献   

13.
张某、王某既是亲戚又是近邻,一日张某因故跟王某借了现金1800元,当场立了借据。此后不久张某还了借款,同时向王某索要借据,王某找来找去就是找不到那张借据。头脑活络的张某说:“不然你就打张收条给我吧。”王某识不了几个字,打不了收条,张某说:“那你就写一个名字,表示钱已还。”王某因此就在一张纸上写上了自己的大名交给张某收存。时过境迁,憨厚的王某早把此事丢到脑后,约莫过了半年,张某拿着王某签名的欠条催要欠款,说王某欠他1800元钱,王某不知所云。一宗经济纠纷因此而产生,张某一纸诉状告到法庭。这个事情告诫人们,自己的名…  相似文献   

14.
律师同志:去年初,我父亲中标承包了村委会的橘园,承包期为10年。承包后,经我父亲及全家人精心管理,果树长势良好,年终收入颇丰,并按合同交清了利润。前些天,我父亲死于车祸。现村委会提出重新投标,我认为父亲对果园的承包权应由自己继承。请问,承包权能继承吗?张某张某同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规定,继承权的标的只能是财产,而你父亲承包果园享有的是经营管理权,是一种财产使用权、收益权,而并非财产所有权。因此,你父亲生前的承包权是不能继承的《。继承法》第4条规定“:个人承包应得的个人收益,依照本法规定继承。个人承包,依照…  相似文献   

15.
欠薪基金     
卢连庆不是不懂用法律的方式保护自己。他说自己曾带着欠条的复印件找过法院,但得到的回答是“拖欠工资的事,你先去找劳动监察部门解决。”工作人员回答得干脆明了。这是一段很耐人寻味的对话: ——“找过他们,没用。” ——“那你写起诉书吧。” ——“你无权代表他人,只能以你个人的名义向法院起诉。”工作人员将卢连庆的诉状退了回来(写  相似文献   

16.
<正>那年七月,我高中毕业。父亲上县城找到我,说现在单位有指标安排,力)叫我回去上班。当时信用社招聘员工大多以职工子弟为主,但不是正式工。就这样,我回到当地一个小镇,开启了我的职场人生。我还记得,当时社主任对我说:"你父亲是第一代信合人,他和大家一起辛辛苦苦做了一辈子,才有信用社的今天;现在轮到你了,你一定要好好做,把它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17.
从死神那里,我的哑巴父亲把我的生命抢夺了回来……辽宁北部有一个中等城市,铁岭,在铁岭工人街街头,几乎每天清晨或傍晚,你都可以看到一个老头儿推着豆腐车慢慢走着,车上的蓄电池喇叭发出清脆的女声:“卖豆腐,正宗的卤水豆腐!豆腐咧——”那声音是我的。那个老头儿,是我的父亲。父亲是个哑巴。直到长到20几的今天,我才有勇气把自己的声音放在父亲的豆腐车上,替换下他手里摇了几十年的  相似文献   

18.
亲爱的王发明:你好!收到这封信,你一定会感到很诧异,因为你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会有一封来自30年后自己的亲笔信。之所以想起给你写信,是因为现在单位把一大批大学生员工充实到客户经理岗位。看到他们满脸的茫然,我想起了30年前自己刚参加工作时的样子,勾起了片片回忆……1983年,18岁的你被父亲领进了信用社。当时,你的身份是"三不人员"(不拿固定  相似文献   

19.
仲书 《农家之友》2011,(12):57-57
适当的惩罚是爱的表现,也是规范孩子行为的有效手段。惩罚远远不是打孩子小屁屁几下那么简单的事情,惩罚是一门艺术。容忍孩子的不良行为,甚至为孩子的不良行为寻找诸如"他累了"、"他没有午睡"、"他情绪不好"之类的借口,都是父母对孩子"不负责任"的表现。特别是现在的独生子女,家长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六个围着一个,搞得我们的教育基本是5+2=0!  相似文献   

20.
广闻博览     
别人的事莫要管两个人结伴去赶集。前面走着个挑油的,后面跟着个扛布的。两个人一路走一路闲聊。挑油的说:“不关自己的事,不要去管。在世上做人,只要管好自己就行了。”扛布的说:“有一样事情,我好想管。”“是你自己的事啵?”“不是”。“不是你自己的事你就少劳神。”过了一会,扛布的说,“老兄,这件事情我确实想管。”挑油的又问:“是你自己的事啵?”“不是。”“不是你自己的事,你千万不管。你想想,管人家的事,对你有什么好处?”“对我是没有什么好处。”“没有好处就莫要管。”“啪!卟通——”挑油的话刚说完,后面油桶的绳子断了,一担油全部打翻了,淌了一地的油,挑油的气得直跺脚。扛布的说:“你后面油桶的绳子快要断了,我早就看见……”“你看见了为什么不早说?”“我两次想开口告诉你,你都叫我别人的事情不要管,我只好不管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