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9 毫秒
1.
以我国2004—2012年A股非金融类地方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在区分了省级政府与市级政府控制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各级地方政府不同的政绩诉求对国有企业控制程度是否存在差异及该控制程度对国有企业税负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政府的政绩诉求(包括财政盈余、相对经济增长率、失业率等)显著影响地方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控制程度,且省级政府更注重相对经济增长率及失业率,市级政府更关注财政盈余水平;三个政绩诉求中相对经济增长率对政府控制的影响最为显著;地方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控制程度与企业税负显著正相关;与省级政府相比,市级政府控制的国有企业税负更重。这表明,增加地方国有企业税负是市级地方政府实现其政绩诉求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国家级区域政策代表着一种未来政绩,它提出了未来发展的目标,勾画了未来发展的路径,强调了未来发展的重点,激励了未来发展的主体。地方政府争取国家级区域政策是为了将未来政绩变现,进而增加政绩总量,在区域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在央地政府的互动过程中,地方政府的行为模式受到经济转型压力、地区间竞争机制、央地权力结构、国家治理现代化价值取向等因素的影响。为了获取中央政府的支持,地方政府可以采取府际联盟、政策学习和项目积累等方式。中央政府应认真分析和掌握地方政府在央地互动中的行为特征及其内在规律,辩证看待地方政府的政绩诉求,针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加强各类国家级区域政策的供给,用切实可行的政策指引来满足地方政府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相似文献   

3.
分税制下的地方政府具有财政理性,并利用征地增加财政收入,于是,在征地过程中出现了饥饿式征地,突破和模糊公共利益界限;寻求超额土地出让金,忽视土地财政的脆弱性;财政理性使地方政府追逐数字政绩,成为道德风险聚集的组织;地方政府突破和模糊公共利益界限,与开发商形成利益共同体等诸多问题。矫正地方政府征地行为偏差的路径是厘清中央和地方的事权与财权,规范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强化土地财政的风险意识,拓展和夯实地方财源的基础;推崇理性的政绩考核制度;务实地界定公共利益,健全和完善征地程序。  相似文献   

4.
区域内地方政府合作与竞争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转轨时期地方政府的行为取向,运用博弈论的方法研究区域内地方政府政策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任期限制与政绩要求是导致区域经济体内各地方政府不合作的根本原因;在取消任期限制与政绩要求不现实的情况下,以合约的形式约束地方政府,对不合作者实施惩罚,能够有效地避免竞争、促进合作,提高区域经济体的整体利益。  相似文献   

5.
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国家级区域政策代表着一种未来政绩,它提出了未来发展的目标,勾画了未来发展的路径,强调了未来发展的重点,激励了未来发展的主体。地方政府争取国家级区域政策是为了将未来政绩变现,进而增加政绩总量,在区域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在央地政府的互动过程中,地方政府的行为模式受到经济转型压力、地区间竞争机制、央地权力结构、国家治理现代化价值取向等因素的影响。为了获取中央政府的支持,地方政府可以采取府际联盟、政策学习和项目积累等方式。中央政府应认真分析和掌握地方政府在央地互动中的行为特征及其内在规律,辩证看待地方政府的政绩诉求,针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加强各类国家级区域政策的供给,用切实可行的政策指引来满足地方政府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相似文献   

6.
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利益博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间的利益博弈长期存在,并影响中央政府利益的实现和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通过博弈模型的分析,发现必须依靠制度与法制来建立"中央为主导,地方为主体"的政府间新型利益关系,才能实现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利益博弈的相对均衡.  相似文献   

7.
冯宏海 《价值工程》2012,(18):151-152
本文结合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运用经济学理论系统的分析了地方政府大力发展工业园的动机,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后果。研究发现,政绩冲动和财政压力是地方政府竞相发展工业园区的动力所在,政府推动下的工业园发展具有极大地经济效益,但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弊端。  相似文献   

8.
"层层政府都希望在本届出政绩,地方政府卖掉企业可以先套现一笔钱,先建一个政绩工程."经济学家刘纪鹏指出,"在国资管理体系没有完全建立之前,现在是突击转让最好的时机,这是一种普遍心态."  相似文献   

9.
基于网络治理视角的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将合作博弈引入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研究中,分析地方政府、企业及第三部门各自的目标函数和博弈资源,构建地方政府网络治理主体合作博弈模型。研究表明:各治理主体通过合作可以实现资源互补与共享,获得合作收益,各主体基于各自目标函数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冲动引致了博弈,并在博弈的过程中表现出利益二元化的特征,在权衡自身利益、合作收益以及社会公共利益后不断调整策略;为确保良好的治理效果,提出从监督、信任、利益分配、信息披露与共享四个方面规范治理主体的行为。  相似文献   

10.
王蕾 《企业研究》2012,(18):14-15
利益问题是推动地方政府间合作与竞争的核心。基于不同地区地方政府的不同利益,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利益差异,而地方政府就是在这种求同存异的利益博弈的过程中通过府际合作与府际竞争两种博弈样态不断地进行着利益的划分与分配,补偿与让渡,最终达成一个利益协调与稳定的状态。只有对政府间的一致性利益建构双赢合作机制,对其差异性利益建构良性竞争机制才能促进地区间的稳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成本管理是企业对其内外部资源进行配置的决策过程,而政府活动无疑会对资源配置进行干预,那么地方政府政绩诉求会影响企业成本管理决策吗?这个问题目前鲜有研究,因此文章以2008—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究地方政府政绩诉求是否会对企业成本管理决策产生影响以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政绩诉求会使企业加大成本投入,对企业成本粘性有正向影响.具体而言,在地方政府政绩诉求较大的情况下,地方官员出于尽快晋升的动机,对地方GDP和失业率的政绩诉求会导致政府加大对企业投资的干预,地方政府政绩诉求导致企业管理层过度自信,从而影响了企业成本管理决策,增大了企业成本粘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转型、市场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城市治理中地方政府行为偏差的弊端日益突出.由于行为主体的复合性、利益差异化、动机逆向差序以及地方政府在城市治理中表现出的自我扩张、追求趋同、过度畸形的"行政区行政"状况以及沉没成本巨大、过度负债、短期化与表面化问题的出现.导致了社会冲突的增多.激励不相容、信息不对称和约束力量不足等严重的运行机制缺陷是其行为偏差频出的主要根源.矫正地方政府行为,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城市治理运行机制,突出政府行为的隐性成本和政绩的外延成本,实现城市治理主体的信息资源共享,拓宽公众利益保障渠道,硬化机制的约束力量.  相似文献   

13.
说明了影响我国地方政府管理创新行为的内生变量(政治安全性、官员利益敏感性、政府能力)和外生变量(社会环境、政府间竞争压力、上级政府推动),并分析了变量间的内在关系,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我国地方政府管理创新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4.
耕地保护、地方政府道德风险与土地管理体制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政府道德风险在土地管理制度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地方政府道德风险造成地方政府土地管理行为变异而使中央政府保护耕地的政策目标难以实现.不彻底的土地垂直管理体制变革并不能有效防范地方政府道德风险的发生.现实的对策是改变政绩导向,彻底改革土地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5.
一、地方政府对房地产拉动的需求地方政府作为执行和落实中央政府关于房地产市场调控的直接责任人,是房地产市场的直接调控者。但由于中央对地方实行考核机制,以及地方政府与土地开发互为依存的关系,房地产必然还是地方政府获得政绩与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6.
在很多地方,金融资源都要服从于行政权力而配置,地方政府掌握着金融资源的配置权。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显示"政绩最大化",在"GDP竞赛"中获胜,纷纷发动了不可持续的非良性竞争。地方政府干预金融信贷,致使大规模低效率的重复投资有禁无止,更有甚者造成某些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的恶化。在金融海啸席卷全球的当下,分析地方政府行为,探讨我国金融生态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20世纪以来,由于西方发达国家普遍使用了财政分权改革,导致分权改革带来的财政竞争研究也越来越多。这种由于分权改革导致的财政竞争也成为世界各国的经济生活的主要内容。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政府开始对财政权进行逐步放开,导致各级政府形成了一个单独的经济利益体。并在其中开展了诸多的竞争活动,这种竞争和国外的财政竞争存在一定的区别,它主要是和政府的政绩考核挂钩的。本文在分析我国现今各级地方政府开展的财政竞争现状出发,对各级政府进行财政竞争的策略工具进行了主要分析。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研究双环科技超标排污事件案例,发现现行国有产权分级管理导致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目标利益不一致,地方国有企业环境成本管控效力是其体现之一。中央政府规范环境成本管控,而一些地方政府则默许甚至支持其高污染现实,与地方国有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引人深思。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划分各级政府责、权、利及其政绩考核,消除利益的差异化,是增强地方国有企业环境成本管控效力的政治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9.
由于地方政府道德风险造成地方政府土地管理行为变异而使中央政府保护耕地的政策目标难以实现。土地垂直管理体制改革和土地督察制度的建立既未触及政绩导向,也并未实质性改变地方政府道德风险发生的环境和条件,信息不对称及其由此引发的代理冲突问题依然存在。现实的对策是改变政绩导向,彻底改革土地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20.
当前,地方政府对税收执法的不当干预依然存在.这不仅给税收执法带来了阻碍,影响了依法治税的效果,而且有损政府形象.为进一步提高税收执法质量,杜绝地方政府的不当干预,笔者提出应突出依法行政在政绩考核指标中的重要地位,增强地方政府依法行政理念;强化法治宣传教育,使地方政府摒弃在税收执法中的权治思想;加大对税收执法中地方政府不当干预的司法监督和惩罚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