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正>发展名牌,首先要有正确的创牌之道.管子说:“为兵有数”(《管子·七法第六》),数,通术,就是办法和策略.“举事必成,不知计数不可”.他解释计数便  相似文献   

2.
治中国古代经济史,不可不通“食货”。近年来,由于工作关系,自己也由着兴致,读了一些关于“中国古代经济史”的资料,于是,草草整理读书所记有关“食货”的零零散散的东西,便有了这篇《“食货”杂说》。 ①何谓食货,农事耕稼为食,桑织及诸手工业、商业为货。 ②相传周代箕子曾向周武王作关于治理天下政治经济原则的八项建议,记于《尚书·洪范》,即“八政”:食、货、祀、司空、司徒、司寇、宾、师。“食货”位居“八政”之首,因其乃“生民之本”。但“八政”非记事,只是政策性建议,言之未详,不便查考之处甚多。 ③有关“食货”典章制度的专门记载,始自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平准书》。《平准书》所记主要是物价政策和货币沿革。“平准”之名,即稳定物价之意。司马迁说:“置平准于京师,都受天下委输……大农之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即卖之,贱则买之。如此,富  相似文献   

3.
【有】《说文》有字,从手从肉,字有(言为)变,未得正解。《说文》有字条云:“不宜有也。春秋传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声。”无非有字之本义。《(扌鹿木)古录·藉田鼎》即《令鼎》。郭沫若在《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中以《令鼎》属周成王时器。当时为西周藉田制形成之初期。有字从手持耒者,谓有此而后获得农业生产物,此为造字之本义,(说文》失之矣。有司之司同祀或同嗣,为祀典与婚礼之主持人,故有司即族长,为主持农业生产的族长。《说文》谓司为“臣司事于外者”非是。  相似文献   

4.
人生中的义利关系问题,自古至今都是一个争论不休的热门课题。中国古代有所谓“义利之辨”,当今也仍在进行“义利之辨”。能否正确处理义利的关系问题,关系到人生导向、社会发展、民族存亡和国家安危,所以它历来都是人生论中十分引人关注的命题。所谓“义”,《礼记·中庸》上说:“义者,宜也。”孟子也说:“义,人之正路也。”(《离娄上》)  相似文献   

5.
《管子·轻重》在中国经济思想史中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但是学术界迄今对它还有着各种不同的理解和评价。本文想简要地谈谈我的看法。一《管子·轻重》究竟是哪一种类型的经济理论呢?我们知道,前资本主义社会有两种资本形态,即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我国战国年间商业资本已有相当程度的发展,它的活动规律已经有可能被人们初步认识。《管子·轻重》就是当时专门讨论商业资本活动规律的文献。但是,这样说还不够。它所讨论的商业资本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商业资本,而是由封建国家经营,代表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商业资本,我认为  相似文献   

6.
略论农家源流及其在中国经济思想史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是一个“以农立国”历史悠久的民族,农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在古代世界居于先进行列;农业的发达,创造了古代中国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专门从事农业技术、农业经济、农业政策研究的农家学派,也应运而生。这个学派留下来的著作,是一份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本文试图通过对农家源流及其特点的探讨,进一步认识农家学派在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中的地位。 (一) 农家的出现是同农业生产的出现和发展分不开的。“神农之世……耕而食”(《庄子·盗跖》),“神农……之时,以石为兵”(《越绝书外传·记宝剑》)。这些记载同现代考古学对昂昂溪、林西、赤峰及长城附近各地细石器文化研究的结论,基本上是吻合的。结论认为,我国农耕生活,即用种植代替采集作为重要生活来源的方法,始于新石器时代的初期或中期,其初步发展则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据《诗经·大雅·生民》的记述,后稷时代已经能够用人力使谷物生得整齐,长得丰茂,禾穗又大又好,谷粒充  相似文献   

7.
"治理"的九种用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荷兰学者基斯·冯·克斯伯根(KeesVanKersbergen)和佛朗斯·冯·瓦尔登(FransVanWaarden)在2004年3月出版的《欧洲政治研究杂志》上发表了题为“作为学科间桥梁的‘治理’”的文章,总结了治理的九种用法:(1)善治。这是“治理”最突出的用法,被世界银行以及其他国际组织用于经济发展领域。它强调合法性与效率具有政治、行政和经济价值。(2)“没有政府的治理”。这个含义来自国际关系理论,指的是没有政府治理的可能性,国际或全球治理、全球民主是其形式。(3)“没有政府的治理”。这种用法指的是社会与社区的自组织,既超越了市场也不需要国…  相似文献   

8.
新近,周厚强同志的《秦士伍的身份及其阶级属性辩析》一文,对秦“土伍”的身份和阶级属性提出了新的见解,认为“士伍”仅仅是指“尝有爵而被夺去爵位的人”。笔者认为周文的立论和取证都是可以商榷的。 一 史书上有关“士伍”的记载,最早的见于《史记·秦本纪》:“武安君白起有罪,为士伍,迁阴密”。如淳注“士伍”说:“尝有爵而以罪夺爵,皆称士伍。”《史记·白起列传》对此事的记载类《本纪》,然未作注。较迟的见于《汉书·景帝纪》,“吏迁徙罢免,受其故官属所将监治送财物,夺爵为土伍,免之。”李奇注云:“有爵者夺之,使为士伍,有位者免官也。”颜师古则注说:“此说非也。谓夺其爵,令为士伍,又免其官职,即今律所谓除名也。谓之士伍者,言从卒之伍也。”又见于《汉书·淮南衡山济北王传》:“大夫但、士伍开章等七十人,棘蒲与侯太子奇谋反”。  相似文献   

9.
理论研究论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关系···……黄慰愿(323)持续发展的理论分析················一赵景柱(33 12)时代呼唤着新的理论”·”···“···”··…石山(341)政策分析与环境政策····一高长云鲁德胜(34 15)论城乡生态经济一体化”“·····“·“一徐明(”川论自然资源与生态经济系统······……迟维韵(361)自然资源利用与微观生态经济平衡一杨波(3711)城市生态经济我国小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探讨”“·…张立生(32 39)城市生态经济发展战略当议·····”一陈予群(33 16)关于生态县建设中发展小城…  相似文献   

10.
    
《广韵·歌韵》:“酡,徒河切。饮酒朱颜貌。”《集韵·戈韵》:“酡,唐河切。食而赭色着面。或作酏,”粤语今读与古同,音“驼”。广州人把喝酒过量称之为“饮到晕酡酡”。这里的“酡”,不仅指“饮酒朱颜貌”或“赭色着面”的  相似文献   

11.
宋王应麟《玉海》卷186《唐广关辅籴》条谈到: “平籴之令始于李悝。耿寿昌开常平之法,至齐晋不能废(自註:晋武欲立平 籴法,见常平仓》)。后魏定和籴之制。”后人则依其说谓和籴始于北魏。如清人陆耀遹《金石续编》卷4《唐太仓粟窖砖》题跋即云: “和籴之名始于北魏。《通鑑·梁武中大通六年》:‘魏谋迁都,拥诸州和籴粟 悉运入邺城(胡三省註:和籴以充军食,盖始于此。)’王应麟亦云;‘后魏定和 籴之制。’”今人论和籴者,咸引王应麟、陆耀遹此语。和籴起于北魏,几成定说。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王应麟说“平籴之令始于李悝。耿寿昌开常平之法。……后魏定和籴之制”,只是就当时史籍记载上的用语而言,实际上并不认为平籴、常平、和籴分别始于李悝耿昌寿和北魏·王应麟在《玉海》卷186 《魏平籴法》条即云:  相似文献   

12.
冇·毋     
广州人常将有之反意写作“有”其实,“有”的本字是毋。杨树达的《词诠》云:“毋,有之反,与‘无’同。”杨氏并举例为证:《史记·秦始皇本纪》:“身自持筑,胫毋毛。”又《史记·王温舒列传》:“尽十二月,郡中毋声。”毋古读阳平,今读上声,音“舞”.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桩近150年的“旧案”。中国当代的改革及其理论思考,迫使我们重新认识它。约翰·弗兰西斯·布雷(1809—1895)原系英国印刷工人,1839年出版了他唯一的著作《对劳动的迫害及其救治方案》(商务印书馆于1959年出其汉译本)。马克思问世于1847年的《哲学的贫困》,认定布雷的理论是了解蒲鲁东一切思想的“钥匙”,并对其进行了转述和有分寸的批评(本文以下所引布雷的话及马克思的批评,均出自《哲学  相似文献   

14.
《孙子兵法·地形篇》云:“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吴子·治兵》说:“与之安,与之危,其众可合而不可离,可用而不可疲,投之所往,天下莫当,名曰父子之兵”。这都是强调将帅爱护士兵的重要性。 历史上的名将都十分懂得这个道理。如齐国的名将司马穰苴带兵抵御晋国和燕国军队的入侵,他十分关心部下,亲自察看战士的住所,慰问伤病员,把自己的俸饷全部分给将士,深为将士所拥戴,部队士气高昂,阵势雄壮。晋、燕军看到齐军将贤兵勇,同仇敌忾,没有交战就吓跑了。  相似文献   

15.
(一)现状·矛盾 现存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业生产的发展,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种矛盾中显现出来:①不管喜欢与否,统统“人均其田”。这种“平等”、“平均”的结果,使得土地经营规模过  相似文献   

16.
一、中国传统小康思想的我之理解小康思想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位置。据有关专家研究考证,“小康”一词最早见于史册,是《诗经·大雅篇》,说“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注:吴树平点校《十三经》,北京出版社,1991年,第349页)。对于这个典型的中国传统的小康思想,我的理解,主要有三层涵义:首先,小康是作为一种理想的社会模式。作为一种理想社会模式的小康,最早在西汉时期的《礼记·礼运》中得到系统阐述,主要反映了当时儒家批判现实和崇尚先古的政治观点。在这里,“小康”是和“大同”相对的一种社会状态。由“小康”而“大同”是中国历代…  相似文献   

17.
一、中国传统的人本精神在中国哲学史上,管仲是较早提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家。他说:“夫霸王之所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管子·霸言》)。又说:“齐国百姓,公之本也”(《管子·霸形》)。管仲还强调人心向背对政治兴衰的重要性,说:“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下令于流水原者,令顺民心也”,而要顺民心,就要“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绝灭,我生育之”,“不强民以其所恶”(《牧民》)。更为可贵的是,管仲还提出了百年树人的思想。他说:“一年之…  相似文献   

18.
《庄子·秋水》揭示了这样一个思想主题:对外开放——反对闭关自守,打破绝对界限,走出狭隘天地,与宇宙之无穷、时空之无限的客观实际相一致。 (一) 《庄子·秋水》通过对四对“人物”的描述,揭示出要打破绝对界限,走出狭隘时空,走向广阔世界的思想主题。 一是通过河伯与海若,指出时空之狭隘与开放。河与海相比,海不知要比河大多少倍。当河伯还不知道有大海,或者没见到大海时,它“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当它“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时,才知道自己是如何的渺小,无法与大海相比,因而“望洋向若而叹”。河伯向海若请教后,大开眼界,大长见识。  相似文献   

19.
最早表述“适度原则”的,是中国古代文化巨匠——孔子。他说:“过犹不及”(论语),意思是说办事情要恰如其分,恰到好处,不能过度。如果过度反而有害,正如:“不及”一样。稍后问世的《管子》则说得更明白:“过与不及也,皆非正也。非正伤国则一也。”(法法篇)  相似文献   

20.
湖南具有丰富的农业自然资源的优越的稻作农业的生产条件,上古《汉书·地理志》就称“其土宜稻谷”。但它又是一个经济开发迟缓的地区,中古南北朝时期仍是“人丰土闲”。随着唐末五代后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湖南进入了迅速开发的时代。南宋是湖南农耕经济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出现粮食“般贩出境,为数颇多”之说。到明代,荆楚“鱼粟之利遍天下”,并开始流传“湖广熟、天下足”之谚,但它广为流播并进而发展为“湖南熟,天下足”,则是在清前期的十八世纪(康熙三十九年-嘉庆四年)。本文主要围绕十八世纪湖南粮食的生产和需求关系来探究该省粮食输出的可行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