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飞 《江苏商论》2002,(10):52-53
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西蒙有句名言,“管理就是决策”。现代西方管理理论认为,一个企业资产超过1000万元,如果它没有智囊团的话,其生命周期不会超过5年,只要有一个重大的决策失误,就会葬送这个企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有企业的风雨飘摇之路,充分说明这一点。  相似文献   

2.
1982年,美国管理学家特伦斯·戴尔和阿伦·肯尼迪出版了《企业文化》一书,企业文化由此成为了企业管理的重要分支。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管理学家以企业文化为重点,开始研究和关注组织文化,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成果。1982年,美国学者帕斯卡尔和阿索斯在《日本  相似文献   

3.
吴垠 《商界名家》2004,(8):93-94
众所周知,企业文化理论是美国一批管理学家受到上世纪80年代日本企业成功的激励下所创建的,其中大量吸收集体主义的内容。而近些年来日本的企业文化也在不断吸收美国企业文化中的个人主义思想。无论是美国吸收日本企业文化中集体主义的企业文化理论也好,还是日本吸取美国个人主义的企业文化实践也好.他们主流母体文化始终相对平稳。应该讲,对于“度”的把握来说,  相似文献   

4.
斯欣宇 《新商务》2004,(9):32-33
Quality Control Circle,中国和日本称为QC小组,香港和台湾地区称为“质量圈”,新加坡称为“品管圈”。QC小组作为1962年日本创建的一种质量管理方式,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被引入我国出口企业的质量管理中,成为我国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一环,它是出口企业实施“以质取胜”战略的重要举措,通过在岗员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和人的素质为目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  相似文献   

5.
“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火星代表理性,金星代表感性。高度的情感内容被融入现代科技改变了这个世界,让地球越来越像金星而不是火星。”情感专家约翰·格雷在1992年出版的《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一书中写下了这段名言。10多年之后,这段名言在商业世界里开始应验。世界营销学会主席、印度管理学家卡塔加雅·何麻温博士,在自己多年实践和观察的基础上提出,今天的市场越来越像“金星市场”。  相似文献   

6.
林丽琴 《中国科技财富》2010,(4):163-163,132
管理学家彼得&;#183;德鲁克于1954年在其《管理的实践》一书中首次提出“人力资源”一词,他认为人力资源拥有当前其他资源所没有的素质,即“协调能力、融合能力、判断力和想象力”。如何改善人力资源管理,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益,从而实现人力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已成为每一个企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对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这是1946年版《公司的概念》第一章中的话。大约是5年前,我第一次读到这些话的时候,内心十分震动,这也使我坚定了研究中国企业的决心。德鲁克没有上过商学院,不是管理科班出身。在管理学界,他之所以被称为大师中的大师,在于他实实在在对人类现代管理实践和管理科学的贡献。而这种经过时间检验的贡献,又在于他始终作为“旁观者”的冷静。正是这种冷静和“旁观”,使他能够从管理的角度,在半个世纪前的一本研究企业的书中把企业组织放到人类社会实践的太背景下关照:预示了“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的无效率。因为,企业是一个“赢利的组织”,而决定企业赢利的,是“消费者决定他们需要购买的产品,市场供求而非政治因素决定价格”。“一国范围内的资本主义”对我们中国今天的管理学家和管理者的启示是多方面的。第一,管理本身是一门实践科学,任何理论和方法,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换句话说,管理理论永远落后于实践。管理学家要保持其理论的先进性,就不能够离开管理实践一线。第二,管理实践离不开实践所处的背景。这也是为什么,德鲁克这位美国管理学家曾谆谆告诫中国人:只有中国人才能建设中国。这句话,每每想起,我都有一种振聋发聩的感觉。第三,做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现在,可以说是个非常浮躁的时代。有些人,学了些东西,就自封为大师;发几篇文章,就以企业“师爷”自居,到企业指指点点。结果,不仅“挨骂”,而且“速朽”。不错,这是一个能够也应该出大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时代,但理论的出现,需要理论体系建立者的冷静。  相似文献   

8.
冯盈盈 《浙商》2008,(7):112-113
“旅游风格也就是人生风格”。日本著名管理学家大前研一在他的著作《旅行与人生的奥义》中,给游山玩水赋予了特别的内涵。那么,浙商的旅游风格又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发展,公司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在社会中的作用越发重要.以泰罗为代表的管理学家以“科学管理”为旗帜,开始了对如何提高企业经营效率的研究.这种单纯以提高经营效率而不考虑员工作为“人”这一基本社会事实,应得到合理对待的管理思想在随后被批评修正.更多的管理学家提出要重视员工的心理需求,如X/Y理论、期望-保健理论等.同时,工会的发展也使得员工有了更多的资本与企业展开谈判,劳资双方处于一个相对平等的地位,资本主义发展早期的“血汗工厂”似乎已经成为历史.然而,富士康员工的连续跳楼事件却说明,虽然早期的“血汗工厂”已经不复存在,新形式的“血汗工厂”在经济转型期的中国依然存在,影响着数以十万计的员工和他们的家人.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中国知名商标海外遭抢注事件不断出现,如“英雄”在日本被抢注,“大宝”在美国、英国、荷兰、比利时被抢注,“红星”在英国被抢注,“安踏”、“六神”、“小护士”等也都难逃厄运。2005年3月以来,海尔、康佳等着名企业又因商标被抢注而相继引发海外官司。在加拿大,甚至还有“老字号商标转让公司”,专门做中国老字号商标的“买卖”。  相似文献   

11.
关于我国服装行业现代物流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军 《连锁与特许》2003,(10):16-17
概述 物流对企业经营成功的重要性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历经“实和配送”、“市场后勤管理”等观念的演绎,到了90年代逐步成为企业在市场中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的有力管理手段。美国管理学家La LanLonde甚至预言21世纪将是物流时代。  相似文献   

12.
《商界》2008,(8):146-146
加里·哈默谈管理,总是置于高高的战略层面,不屑于经理层级别爱讲的“细节决定成败”或“不要任何借口”之类的话。在哈默这里,管理是大写的、深刻的、革命的。作为全球最知名的战略大师、曾一度改写现代商业进程的管理学家,哈默热衷于探寻管理范式的下一个“引爆点”,并在人们未曾发现之际发出重启思维、振聋发聩的预言。  相似文献   

13.
企业管理涉及到财务资金管理、机器设备管理、生产技术管理、产品量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等方面,其中最重要的管理是对人的管理,“人”这个因素是企业所有因素中最核心的因素。从现代企业管理要以“人”为核心这个论点出发,阐述了我国企业在管理理念、管理实践中存在的误区,应全面树立以“人”为核心的管理理念.实施以“人”为核心管理的途径这三个方面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魏文享 《三联竞争力》2007,67(10):72-74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正值中国改革开放浪潮初兴,政府派遣一个代表团去日本著名企业松下公司考察学习。接待这个代表团的日本人非常吃惊,说:“我们这套管理模式完全是照搬你们中国的‘宋式管理’来的,我们还没达到他的水平。为什么你们不直接在当地研究你们自己的‘宋式管理’,反而漂洋过海来向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15.
“设计”这个词是一个现代概念。古时候没有设计,造物即工艺。在日本,柳宗悦(1889—1961,日本著名民艺理论家、美学家)先生首先用“民艺”一词来概括日本的造物。明治维新算是日本社会的一个转折点,那时日本人对西方工业文明的学习使日本经济飞速发展,一跃成为亚洲强国,而在此过程中,日本也逐渐演变出了与此文明相呼应的设计概念,在当时被称为“图案”。  相似文献   

16.
廖宗明 《经贸世界》2006,(10):66-68
进入中国最早的直销企业是哪一家?雅芳在1990年进入中国。经过几年市场经营,出现混乱无序的局面;1996年、1997年国家开放41家转型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整个行业处在一个被禁止的状态。我们很奇怪一直销这个行业为什么这么难?直销这个经营模式在全世界,许许多多的发展中国家,许许多多的发达国家,都是很盛行的,都是被认可的,已经证明它是一种对促进经济发展,对促进商品流通,对个人的成长都有帮助的经营模式。也许在中国的经营可能要经过这样一个困难时期,所以我们在总结和学习以往所有的行业经验后,我们给自己制定了非常重要的经营理念。这个经营理念把它总结起来,叫做“三个要求”。我们说到政府在管理一个国家,在管理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的时候,提出了“三个代表”的要求,那我们作为一个企业在带领这么大的经营队伍时,我们也提出“三个要求”。[编按]  相似文献   

17.
在一个行业里,如果企业以不道德作为“竞争力”,那只能意味着,这个企业根本就没有“核心竞争力”,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最容易被复制和模仿的“竞争力”就是“不道德”。  相似文献   

18.
日本庆应大学工商管理研究生院院长石田英夫教授,6月3日至11日应邀来我院进行友好访问,并以“日本企业管理惯例的改变”为题,作了三天学术报告。这个报告着重论述了三个问题。一、战后日本工商管理的发展;二、企业人事组织管理的比较;三、日本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参加听讲的有院企业管理系、计统财会系的师生和兄弟院校、业务部门有关同志,  相似文献   

19.
企业文化作为市场经济的衍生物,对一个企业具有重要作用。日本作为世界经济强国,其成功奥秘来自于企业旺盛的活力,而日本企业管理成功的经验则在于其强大的企业文化,其核心是“以人为本”。而我国的大多数企业认识不到“人”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多数员工没有归属感,频繁跳槽,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因此要学习日本“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理念,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20.
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旅行社是一个知识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服务性旅游企业,其人力资源管理成为决定旅行社竞争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现代管理中,人力资源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于1954年在其名著《管理实践》中首先正式提出来并明确加以界定的。德鲁克认为,“人力资源”是指企业员工所天然拥有并自主支配使用的“协调力、融合力、判断力和想象力”。在国内,最早使用“人力资源”一语的文献见毛泽东于1956年为《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高潮》所写的按语。他指出:“中国的妇女是一种伟大的人力资源,必须发掘这种资源,为建设一个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