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安民 《活力》2011,(5):185-185
新闻工作在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这就决定了党和人民对新闻工作者寄予殷切的期望并提出较高的要求。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国家的新闻从业者,才能适应新闻工作的需要,保证我国新闻单位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传媒和舆论工具。要做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必须做好新闻工作.肩负起新闻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2.
新闻工作在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这就决定了党和人民对新闻工作者寄予殷切的期望并提出较高的要求.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国家的新闻从业者,才能适应新闻工作的需要,保证我国新闻单位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传媒和舆论工具.要做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必须做好新闻工作,肩负起新闻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3.
姚迎春 《活力》2011,(11):212-212
新闻敏感(或者新闻嗅觉)是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是指新闻工作者在现实生活中.能够迅速而敏捷地辩别和捕捉生活变动的信息并衡量信息含有新闻价值大小的能力。即新阐敏感性。新闻工作者应该时刻保持对社会生活敏锐的观察反应能力。能够从当前的事物之中看到它的发展趋势。要像猎人捕捉猎物一样。经常保持一种“进攻”的态势,进而抓到活蹦乱跳的“活鱼”。当然新闻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靠新闻工作者的理论政策水平。靠对客观实际的深入了解和掌握大量的情况获得的,是新闻工作者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的集中体现,更是新闻工作者素质的综合体现。  相似文献   

4.
张金磊 《活力》2011,(15):48-48
真实是新闻的基础,是新闻的灵魂。这就要求记者对所报道的事实,在认识、判断和推理方面是真实的。真实是广大受众对新闻的最起码的要求。作为新闻工作者,要坚持舆论宣传的正确导向,完成新闻工作的神圣使命,就必须坚持新闻现象的本质与真实。讲真话,报实情。是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要求.电视新闻应该如何表现真实是电视新闻工作者肩负的重要职责,下面从电视内容的真实、电视新闻图像的真实和电视新闻音响的真实等三个方面对电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表现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新闻工作者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工作舞台,同时也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挑战。拥有全方面素质才能胜任新时期新闻工作。本文对新时期新闻工作者必备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社会责任以及道德素质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
朱佳美 《活力》2011,(6):254-254
新闻真实性原则要求新闻工作者按照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过程及原因五大要素写新闻.只有报道内容与事实的本来面貌相符。与当时产生的新闻的条件状况相符,新闻才能真实。而新闻本质的真实也只有在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基础上才能实现.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明确指出:坚持新闻真实性的原则是新闻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喻中山 《活力》2011,(18):110-110
广播电视记者编辑(导)首先需要具备新闻工作者基本的专业素质,既具备新闻敏感和社会能力,掌握采访、写作新闻报道的技巧,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等。除此之外.还要熟悉广电媒体的传播规律和节目技巧。作为一名合格的广电记者、编辑(导)还应该具备以下专业素质。  相似文献   

8.
张琳琳 《活力》2014,(6):84-84
新闻工作是我们党领导的一个社会主义事业的组成部分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新闻事业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及特殊作用决定了新闻记者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因而,要求我们新闻记者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所谓新闻记者的综合素养,其实质就是记者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等方面经过长期锻炼和培养所形成的素质和能力。具备记者素养并非一日之功,每一个立志献身于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的新闻工作者,都必须在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自觉地培养和加强各方面的修养,具备相关的本领。  相似文献   

9.
庄震 《活力》2012,(18):118-118
一、新闻敏感的内涵与表现新闻敏感是指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正在发生的事实是否具有新闻价值的能力.是新闻工作者对现场人物和事件所含价值的感知力。新闻敏感这一词汇起源于西方新闻界.又被称为“新闻眼”、“新闻鼻”,中国最早使用这一词汇的是著名新闻教育家徐宝璜和新闻摄影家邵飘萍等人。  相似文献   

10.
于立新 《活力》2013,(4):166-166
“新闻学”中有这样的一段话,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迅速、准确地判断有价值的新闻事实的能力,又称为“新闻嗅觉”、“新闻鼻”。是新闻工作者的一种职业敏感。而在从事记者工作的几年当中的也真正感觉到,作为一名称职的记者,要逐步学会这样的本领:练就一双敏锐的眼睛.能迅速捕捉到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并从“小”中看出“大”来,从“形”中找出“神”来,这就是新闻敏锐性。  相似文献   

11.
胡迪 《活力》2011,(12):246-246
当前正在开展的“杜绝虚假报道,增强社会责任感,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专项教育活动是加强新闻工作者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此次教育活动的宗旨是教育我们充分认识虚假新闻报道的危害.充分认识到杜绝虚假新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通过这次专项教育活动,切实使虚假新闻报道增多的势头得到明显遏制,使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意识得到显著提高,使新闻媒体内部管理机制得到进~步完善.使新闻工作者队伍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2.
向国锐 《活力》2012,(6):173-173
近年来.随着观众欣赏口味和对经济新闻期望值的提高,人们对电视经济新闻进一步创新的要求与日俱增。因此。电视新闻工作者必须立足行业点和经济新闻的特点,遵循规律,开拓创新,进一步搞好经济新闻报道。使之更加贴近受众,满足观众的收视需求。为此,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朱晓红 《活力》2009,(8):52-52
胡锦涛同志指出.新闻工作要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唱响时代主旋律。在全社会形成和发展积极健康的主流舆论。切实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的新闻报道,改进国内外重大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改进热点引导和舆论监督.及时准确地传播信息,积极有效地引导舆论。江泽民同志也指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可见。新闻舆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许宁池 《活力》2012,(8):205-205
新闻记者这个职业.既平凡又特殊。平凡,是因为它是诸多职业中的一种;特殊,是因为它既直接接触上层,又直接深人下层,更为重要的是他传播新闻事实,担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笔者认为,要成为一名真正的新闻记者.除要具备政策水平、知识素质、业务能力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要具备职业道德”。因此。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修养.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相似文献   

15.
邹国强 《活力》2014,(3):60-60
真实是新闻的基础,是新闻的灵魂。电视新闻应该如何表现真实是电视新闻工作者肩负的重要职责,本文从新闻内容真实意义、新闻失实的原因、如何确保新闻真实性等三个方面对电视新闻的真实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刘辉 《活力》2011,(8):176-176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这样的话:“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新闻,说到底是对有价值的事实的一种发现和发掘。新闻工作者.就像是淘金者一样,时时刻刻在生活的土壤中辛勤劳作。为的是能淘出那些闪光的金沙。因此,仅有勤劳是不够的,新闻工作者必须有足够的、独特的新闻敏感。  相似文献   

17.
肖莉  陆铁男 《活力》2005,(2):91-91
新闻工作者美学素养的体现,是多方面和全方位的。从新闻工作的整体全程看,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先薇 《活力》2010,(4):188-188
新闻媒体作为新闻信息的传播载体,在报道新闻的同时,还是党的“喉舌”.肩负着舆论监督引导的重要责任。因此.怎样以自身的角色定位,报道好受众所关心的突发事件新闻。做到新闻传播与舆论引导的有机统一,确实是新闻传媒人必须直面的课题。认真思考和准确把握突发事件的传播应对.对新闻工作者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长庆 《活力》2011,(1):98-98
新闻中的背景材料,常被称为“新闻背后的新闻”.世界上许多有名的新闻工作者都十分强调背景材料的运用。美国著名新闻学者、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麦尔文·曼切尔说过:“不使用背景材料。几乎没有什么报道是全面的。忽视这个忠告的记者.他们决不能给读者和听众提供充分的情况。”在新闻中运用好背景材料.不仅可以提高新闻价值,加大新闻的信息量.  相似文献   

20.
李建平 《活力》2013,(15):114-114
“新闻敏感”存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广播电视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指新闻工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新闻价值的判断能力,它是新闻工作者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能力.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反应能力,对新闻线索的识别能力,以及对新闻事实的分析能力的综合表现.其核心就是政治敏感。这种敏感是在长期的新闻工作实践中锻炼培养出来的。分析获得全国大奖的广播、电视、报纸等优秀新闻作品,就能发现这样的现象:它们都倾注了作者炽烈的情感,是作者抱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去挖掘,凭着敏锐的新闻意识去捕捉。通过典型的事实报道,使新闻价值要素得到充分的展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