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刘艳艳 《活力》2013,(11):56-56
为推动新闻工作者切实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体现在新闻宣传实践中.促进新闻单位深人基层、深入群众进一步制度化、常态化,2011年8月.在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相似文献   

2.
高擘觐 《活力》2014,(10):104-104
2011年,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各新闻单位组织编辑记者深入基层一线,采写了一大批反映实际、生动鲜活的好报道,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同时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在“走转改”的过程中也收获了一些心得和体会。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质量报的一名记者,深感"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专项教育活动,不仅对全国新闻战线和媒体从业人员很有必要,而且对专业报记者尤为重要。今年,中宣部等五部门在全国新闻战线启动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专项教育活动,得到了全国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的积极响应。作为中国质量报的一名记者,深感"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专项教育活动,不仅对全国新闻战线和媒体从业人员很有必要,而且对专业报记者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王欣红 《活力》2012,(2):148-148
正在全国新闻战线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坚持党的新闻事业性质宗旨,履行新闻工作责任使命的必然要求,是落实“三贴近”要求,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闫智凯 《活力》2014,(2):117-117
2011年8月以来,全国新闻战线广泛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走转改”活动在媒体中掀起了关注基层和群众的热潮。行业媒体的“走转改”活动,能否打破新闻策划一般只是关注国家及行业内部大事的惯例,形成的新闻作品能否又接“地气”同时兼顾大局?能否通过对局部的观察与思考折射出行业内的现状,解决行业难题?能否通过深入基层来打破行业新闻报道固有的边界?《中国南水北调》报的“蹲点日记”无疑对此做出了有力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张树永 《活力》2011,(15):50-50
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在新闻报道中,一个关注率很高的新闻事件往往能够引发出与之关联的其他新闻事件,这些事件也许已经存在,也许即将发生,但其新闻价值是由前者引发或提升的。这些新闻事件,相对来说就是新闻的“多个落点”。尤其是当我们想写出饱满精彩的文章.循着新闻事件“第一落点”,追踪新闻的第二、第三落点的意义便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7.
王玉辉 《活力》2013,(5):45-45
在全国新闻战线广泛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五部委从2011年开始大力开展的一项重要活动。作为地市级党报,贯彻落实好“走转改”活动的要求,既是必须担当的历史使命.也是亟须破解的重大课题。近两年来,双鸭山日报社紧跟时代节拍,积极探索“走转改”活动路径,在报社新闻编采队伍中深入开展了“走转改”活动,真正在“走转改”活动中走出了媒体发展新途。  相似文献   

8.
史洪帅 《活力》2011,(12):243-243
一篇好新闻的形成有很多因素,在这些因素中报道角度尤为重要。寻找、透视、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的立足点与选择新闻角度的目的.就是要把事实的新闻价值更加充分、更加突出地挖掘和显示出来。更好地起到新闻报道吸引人、感染人、教育人的作用。报道角度是指采写者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着眼点不同。报道新闻事实所采取的不同侧面和手法。  相似文献   

9.
李春发 《活力》2011,(10):103-103
求真务实是我们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新闻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思想品格.是新闻工作者必须遵循的原则。在新闻战线开展“杜绝虚假新闻、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专项教育活动,其核心就是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并把这种精神贯穿落实到新闻宣传中去.树立新闻职业应具备的职业观念、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要求,  相似文献   

10.
许丹萍 《活力》2010,(14):163-163
也说不清楚从什么时候开始,全国各地的媒体都开始走民生新闻的路子了.一时间各地的民生新闻盛行。哈尔滨电视台也先后创办了《都市发现》、《零距离》、《万家灯火》等几档民生新闻栏目。春去秋来.近十年的时间过去了,这些民生新闻的栏目虽然还有说得过去的收视率,观众也算买账,但,观众已厌了,记者亦疲了。  相似文献   

11.
马庆平 《活力》2013,(6):90-90
当今社会,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竞争空前激烈,一个新闻事件在发生之后.就能在多个媒体上收听或收看到.如果一个媒体在报道中仅满足人云亦云,就会缺乏竞争力。在报道新闻时加强策划.做好深度报道,意义很大。  相似文献   

12.
郭丹茹 《新远见》2011,(5):74-77
在灾难事件报道中.报纸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两种:新闻图片与文字报道。在灾难报道中,新闻图片甚至比文字报道更为重要,因为灾难性事件具有突发性、复杂性和异常性等特点,单一运用文字叙述很难再现事件现场及救援情况.而采用几张现场图片不仅突出了现场感.还能提高报道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3.
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是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学深、学透、学懂党的十八大精神,新闻工作者要结合转变作风、改进文风,具备敏锐的政治敏感和精准的新闻眼,快速反应,特别是电视记者要深入基层,贴近群众,把采访变成一个扎实的体验,做好体验式报道,和群众加强交流,换位思考,融入心灵,创新报道方式,增强新闻报道的可信度,进一步提升电视节目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才能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14.
李岩 《活力》2012,(17):59-59
民生新闻是从百姓之中采集制作而成的新闻,采用平民的视角。报道百姓身边的新闻,内容上关注百姓的衣食住行、喜怒哀乐,从形式上提高新闻的时效性和互动性,拉近了受众与新闻从业人员的距离、与新闻媒体的距离、与新闻节目的距离。民生新闻是站在平民视角、报道民生内容、导向于民本思想.民生新闻不是一个有关新闻题材样式的具体概念.  相似文献   

15.
郭亚洲 《活力》2013,(9):39-39
新闻的鲜度和速度一直被认为是广播新闻的最大优势.而新闻连线报道更是以声音为主要传播载体,通过记者的口述把新闻信息通过电话直接传输到电台直播间播报出去,它将广播新闻的时效性推向了极致。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广播新闻的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第一声音,同时,连线报道也比传统的录音报道灵活。在这里有一个经典案例要和大家分享,就是二战时伦敦受到轰炸,美国记者爱德华.默罗制作的现场连线报道《这里是伦敦》系列节目。  相似文献   

16.
史艳欣 《活力》2011,(11):192-192
连线报道也可以称为电话连线采访报道,是以声音为主要传播载体,电话为媒介,由广播记者在新闻现场以口述或是互动对话的形式,把新闻信息通过直播问直接播报出去。作为与广播消息稿、录音报道并用的一种手段.以记者口语化的描述,勾勒出新闻事件的画面.把现场氛围呈现出来,使听众如临其境,具有现场感.增强了广播新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首先,“交通广播”连线报道,经验的总结。作为“交通广播”记者,在近几年的采访报道中。深刻体会到r,连线报道在制作程序上比录音报道更简便,表现形式比消息稿更加生动,所以成为当下广播新闻的重要表现样式。  相似文献   

17.
温瑞金 《活力》2011,(10):114-114
众所周知,广播电视新闻在中国新闻战线上具有重要位置,是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覆盖范围之广、受众不受年龄、学识限制.以及普及率,都是许多媒体无法比拟的.为此,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这一行业的素质就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笔者以为,一名优秀的记者一定是平易近人的,一定是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和良好的素质的,亦是受人尊敬和爱戴的。  相似文献   

18.
杨平 《活力》2011,(8):175-175
现场报道是电视记者置身于新闻现场.出图像并用同期声向观众叙述、评论新闻事件的一种报道形式。在现代电视新闻传播中,现场报道已日益成为一种普遍的报道方式。现场报道越来越受到重视.更多的新闻被要求以现场报道的方式直播。在西方电视界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则:凡是适合现场报道的新闻决不用其他形式的报道,理由是相比其他报道形式,现场报道最能体现新闻事件的现场感。因为在现场报道中,报道者进入画面,一边采访一边进行解说,原生态的现场声音、现场环境以及种种细节都在向观众传播信息,使观众仿佛置身于新闻现场,产生强烈的真实感和参与感。我国的现场直播报道的起点应该算是从1997年香港回归的直播开始的,那是中央电视台第一次相对来说,规模很大,参与人数众多的现场直播.虽然现在回头来看.当初的电视直播还存在着不少的瑕疵,还有很多细节有待提升,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那次现场直播奠定了日后中国电视直播的一个基石。  相似文献   

19.
李建平 《活力》2013,(15):114-114
“新闻敏感”存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广播电视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指新闻工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新闻价值的判断能力,它是新闻工作者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能力.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反应能力,对新闻线索的识别能力,以及对新闻事实的分析能力的综合表现.其核心就是政治敏感。这种敏感是在长期的新闻工作实践中锻炼培养出来的。分析获得全国大奖的广播、电视、报纸等优秀新闻作品,就能发现这样的现象:它们都倾注了作者炽烈的情感,是作者抱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去挖掘,凭着敏锐的新闻意识去捕捉。通过典型的事实报道,使新闻价值要素得到充分的展现。  相似文献   

20.
孙英 《活力》2011,(7):197-197
坚持新闻真实.是党的新闻工作的基本准则.也是新闻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新闻媒体如果有失实、虚假报道,不仅会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更会伤害广大读者.失信于读者,使媒体威信扫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