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发展我国巨灾保险的策略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岳婷  宁纪桦  范明月 《中国外资》2013,(16):255-258
我国一直实行各级政府为主导、以国家财政救济和社会捐助为主的巨灾救济制度,目前来看尽管该制度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长远已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灾害预防、救助和恢复灾后重建的需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已发生的巨灾损失数据分析论述了我国建立巨灾保险再保险体系的重要性,深入探讨了目前国际通用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创新性设计了多层次免赔额和多层次的超赔再保险,并提出了共保体的概念,在对我国创建高效多层次的巨灾保险再保险体系作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日本巨震对我国建立巨灾保险体制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级大地震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巨灾再保险体制正在发挥作用。而在我国这样一个巨灾频发且损失严重的国家,巨灾保险严重缺失,巨灾损失补偿模式局限于政府的无偿赈灾与救济,保险和再保险业的承保能力十分有限,建立完善的巨灾保险体制己势在必行。本文在借鉴国外巨灾保险的先进经验基础上,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建立我国的巨灾保险体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农业遭受的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灾害种类多样,受灾范围广泛,其中带来的损失十分严重的灾害主要是地震、洪水、台风这三类巨灾.但是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有效的农业巨灾损失补偿机制,通过建立农业巨灾保险体系箭在弦上.农业巨灾保险对保护广大农民的利益,维持国家经济稳定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我国农业巨灾保险还存在着有效需求不足,立法不完善,政府财政补贴不足,保险市场与再保险市场不完善等问题.本文认为我国可以建立以政府为主导政府和市场相结合的中国农业巨灾保险模式,同时可以加强立法,增加政府财政支持,建立农业巨灾保险基金,研究农业巨灾保险资本产品,促使农业巨灾再保险市场的大力发展,这样可以促进农业巨灾保险在我国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5.
巨灾风险证券化作为一种金融创新产品,能够有效地转移和分散巨灾风险。本文首先阐释了传统风险管理技术——再保险的微观运作机制,并指出其在面对巨灾风险时具有明显的局限性,进而推演出引入巨灾保险风险证券化的必要性。本文以1978~2010年间中国发生的214起地震灾害事故为样本,根据地震损失分布特点并利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和债券定价原理推算了地震巨灾债券的收益率及价格,从而对我国地震巨灾债券进行了初步设计。最后结合我国保险业和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促进我国巨灾保险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巨灾属于发生频率较低,但破坏性极强的风险。联合国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过去十年中,全球有25亿人遭受了各种巨灾的侵害,受灾人数比上一个十年增长了60%。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较严重的国家,民政部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我国每年的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人民币500亿~600亿元之间,平均下来,每天损失1个多亿元。  相似文献   

7.
论发展我国的巨灾保险连接证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保险市场与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互动发展已经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一种趋势,各种金融创新产品不断涌现,其中巨灾保险连接证券发展较为迅速。如何借鉴国际经验,发展我国的巨灾保险连接证券,对我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阐述发展我国巨灾保险连接证券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发展巨灾保险连接证券的可行性和难点,并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分散机制不健全是制约海南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所在。本文借鉴国内外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分散的先进做法,结合海南巨灾风险情况、财政实力、保险公司经营情况等实际,提出符合海南实际的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分散途径,以促进海南农业保险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所造成的损失逐年攀升.对于巨灾损失我国政府已习惯于采取财政的手段来应对一个个非预期的巨额窟窿,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鉴于世界其他国家应对巨灾采取的再保险措施,我国政府可根据我国政治体制和法律完善程度来建立再保险市场,利用市场来分散巨灾风险,而非利用财政与自然...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水平低下,不能适应我国农业发展的要求,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是现有农业保险经营技术忽视了农业风险和农业保险的特殊性,农业保险经营与管理技术的创新缓慢是制约农业保险发展的最大瓶颈.20世纪90年代逐步发展起来的风险证券化技术可以为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提供新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