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配电网络的供电安全可靠,直接关系到用户的用电安全,更关系到整个区域的发展.同时配电网络是电网的基础,在整个电网中十分重要.随着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的提高,我国城市电网的发展也越来越快.电力配网作为电力企业电能输送的最后环节,其重要性也日益显著.本文就城市配网规划与建设展开论述,提出了电网规划与建设的有关思路,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盛颖 《投资与合作》2014,(7):339-340
电网系统是国家的基础设施,直接影响着工业生产和百姓的生活。配电网是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面向电力用户,是保障电力“落得下、用得上”的关键环节,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基础设施。配电网络关系着国家的命脉和人民的正常生活。目前,客户的需求越来越多,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电力公司需要加强对配网的建设规划力度,把配网建设成利国利民的重要工程。现在,在配网建设上出现了问题,电量的需求越来越大,配网无法满足需求,电力企业亟待解决电网不合理和电量不足问题,努力构建科学、环保和活跃的电力网络。本文先提出配电网规划工作的基本要求和配电网规划的基本内容,又分析了配电网规划的基本内容最后介绍了配电网规划的自动化系统。  相似文献   

3.
王蒙 《投资与合作》2014,(12):351-351
城乡电网建设是电力部门的重要规划,城乡电网的规划是否合理直接关系着城乡屯网的建设和改造,更是保证供电质量和供电效率的依据。站在城乡配电设置的宏观角度阐述电网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黄文杰 《投资与合作》2011,(8):93-93,95
我国配电网络的分布范围很广,整体发展较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用电需求与现有配电网络的矛盾十分突出。配电GIS是改造我国城乡配电网的有力工具。本文结合当前配电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GIS的特点,详细介绍了配电网管理中GIS系统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天津市静海供电有限公司使用的配电网综合测控系统,是2004年作为科技进步项目立项的。根据当时静海电力系统所安装配电变压器设备的性能特点,选择城关营业所、大邱庄营业所、蔡公庄营业所的300台配电变压器作为监测试点。共计投资168万元。系统的建设为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把静海配电网建设成信息化、数字化的供电网络,提高配电网运行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齐传义 《投资与合作》2014,(10):295-295
电力配电网络处于电网的最末端,负担着电能直接配送到千家万户的重任,是电力系统联系用电客户的桥梁和纽带.10KV及以下配网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所配送电能的质量水平,并影响到供电企业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7.
配电自动化是智能配电网和电力物联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具有智能感知、控制和边缘计算等功能。传感器将设备状态、运行环境、配电网运行状态等测控信息通过配电终端把主站系统,同时通过就地边缘计算实现设备状态评估、配电网运行状态评估、运行环境调控、故障预警/保护、故障隔离/恢复等智能感知和控制功能,并将结果上送至主站。配电终端作为配电自动化系统中技术支持设备,对智能电网和电力物联网发展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金融电脑》2009,(11):95-96
本刊讯近日,在云南电网公司昆明供电局的项目中,伊顿电气集团一举获得配电系统的采购订单,为其提供精密配电系统PPM,并将于近日完工。  相似文献   

9.
文章提出了同时研究企业生产和供应链网络设计情况下,多周期多产品多设施的四级供应链的优化问题。企业生产包括制造中心动态选址、容量规划、采购原材料、物料清单和产品生产计划被纳入到供应链网络优化中。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利润最大化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模型考虑了不同重要程度的多个供应商和客户及自有和第三方所有的两类配送设施。最后,利用算例表明了模型的可靠性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刘远新 《投资与合作》2014,(10):294-294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力系统的生产和运营也逐渐实现了自动化,电力自动化系统和继电保护一同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保障.电网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对整个电网的一、二次设备信息进行综合利用,对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大的意义.近些年,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综合利用整个电网的一、二次设备信息成为可能.电网继电保护综合自动化系统就是综合利用整个电网智能设备所采集的信息,自动对信息进行计算分析,并调整继电保护的工作状态,以确保电网运行安全可靠的自动化系统.下文中笔者将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从电力系统操作方式及可靠性、自动化系统技术分析、电网系统构成、功能分析等几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研究海南旅游信息化进程的基础上,提出基于GIS技术开发的海南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目标,系统的主要功能,系统整体结构以及系统的建立平台与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电力工程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电网结构变得日趋复杂,规模和容量也在不断扩大,实时同步发电、输电、变配电特征电信息的采集、远程输送和分析运算量也成倍增多,对变电站智能IED电子设备本身所具有的功能特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IEC61850?变电站通信网络和自动化系统标准,是基于电气设备通用的信息数据网络通信平台的智能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唯一的国际标准。在IEC61850标准中明确规划了数字化变电站各层应具有的自动化功能和网络通信结构体系,通过对变电站中电气一、二次设备的集中化、系统化、标准化、以及网络集成化的对象定义,以类为服务单元,通过IED智能服务节点间数据信息的互享操作实现了不同厂家或同厂家不同IED电子设备间数据信息资源的实时共享和互操作,为整个智能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无缝网络集成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基于IEC61850标准的智能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具有非常强大的实时监控能力和优越的外拓展兼容性,大大提高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水平,它在变电站中的推广和应用为智能电网远程自动化调度系统的建设奠定了重要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3.
听月楼  皓然 《证券导刊》2010,(25):55-58
6月29日,由国家电网公司编制的《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规划》和《智能电网关键设备(系统)研制规划》在北京发布。两大规划的出台标志着智能电网的建设进入实质  相似文献   

14.
《金卡工程》2012,(5):33-33
IEEE是全球最大的专业组织,致力于推进技术造福人类。IEEE于今日公布了一项新标准以及三个新标准开发项目的启动,旨在加强全球智能电网的通信和配电自动化能力。IEEE标准协会(IEEE—SA)前任主席Dr.W.CharltonAdamsJr.说:“在能源利用上赋予消费者更多的选择、提高发电的可靠性、改进配电方式、以及更加高效地满足急剧增长的能源需求,整个世界都希望通过智能电网的发展来实现上述效益,而这些效益的实现依赖于更为健全的通信和配电自动化系统的高效整合。IEEE标准协会委员会批准的新标准旨在加强这些能力,并通过这些努力,加速实现智能电网的革命性承诺。”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电网的建设,配电变压器的经济运行关系到供电企业的效益,对降低配电网的损耗有着很大的作用,本文介绍了变压器经济运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介绍物流网络扣运筹学概况,并基于运筹学图论方法解决当前物流网络优化实际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徐超 《证券导刊》2013,(26):25-32
智能电网是现代化输电和配电系统的总称。其最大的优点是可以节约能源。随着智能电网的建设,新能源技术革命将全方位地重新定义人类的新生活,通过电网技术和先进的通讯手段将世界系统地连接在一起。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伴随着经济发展及电网基础,储能技术和分布式发电等技术的改革,我们将迎来一次颠覆性的变革,开创智能化的新生活。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基于当前发展迅速的GIS技术和DSS技术的田块设计辅助系统进行了研究。确定了以田块规划设计业务为主线,GIS提供的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管理为基础,基于知识推理的决策支持技术为手段,实现土地整理田块设计辅助系统的研制,并以湖北省某土地整理项目为例进行了田块设计辅助系统的实现工作。结果表明,使用本系统生成的设计田块预案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力配电自动化是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对电力配电自动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成为了国内研究的热点。在电力市场环境下,对于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提高,要增强配电自动化系统之间的协调性,加大对信息的要求,将持续促进配电自动化向深层次的发展,配电自动化一直是国外城市的一项技术,配电自动化又是始于发达国家,配电自动化应用在各个国家,配电自动化内容涉及运动自动化、管理自动化和用户自动化,本文应先理解电力配电自动化技术工作原理,和自动化技术在电力配电中的应用,以及电力配电自动化技术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20.
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的税务管理地理信息系统,以GIS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网络为支撑,通过与税务行业中现有信息管理系统的结合,借助GIS独有的空间分析功能和可视化表达,对税务监管、税源分析、税务稽查等进行可视化的信息管理,把复杂繁多的税收业务变得可视化、生动化和地理分布的直观化。在设计中采用了基于SOA的思路,它简洁、清晰、实用,非常符合税务管理地理信息系统规定的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