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出发,着眼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做出的重要决策。积极探索苏南地区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和新路径,大力推动创新政策先行先试和全面改革创新,对于"十三五"时期苏南乃至全省的转型升级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主要介绍了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政策现状以及在推广落实中关村试点政策方面的主要做法,研究提出相关完善建议,为进一步深化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和发展提供指导借鉴。  相似文献   

2.
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对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具有重要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苏南地区应抓住这一重要机遇,明确目标定位,创新体制机制,发挥区域特色优势,强化整体规划联动,努力打造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试验区、创新一体化先行区,把示范区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型经济发展高地。  相似文献   

3.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4年12月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其中就包括支持天津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随后,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天津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面对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两个重大战略的双重机遇,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后,将作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试验区,成为天津市全面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起点,其关键是应该把握好在天津构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战略基点。  相似文献   

4.
文章介绍了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两年的扎实推进,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也面临着新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如何推进自创区区域创新一体化进程,并提出了具体的推进举措。  相似文献   

5.
1月19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深入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决策;是上海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加快实现“四个率先”、  相似文献   

6.
资讯快递     
《中国高新区》2014,(11):10-10
正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国务院批准日前,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支持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5个城市的8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苏州工业园区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是继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高新区、上海张江和深圳自主创新示范区之后,我国第五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诞生,意味以创新驱动为内核、以一体化发展为特色的"新苏南模式"正式开启。  相似文献   

7.
当前,海淀全区上下正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推进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建设,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发挥区位资源集聚优势,不断提升区域内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转型,一方面要求我们强化各类创新主体的技术创新意识和能力,加强研发投入,提高创新能力,实现创新前端的厚基础和高质量;另外一个  相似文献   

8.
黄斌 《特区经济》2012,(10):45-47
"十二五"期间,江苏将实现以创新驱动为主的第三次战略转型,苏南地区更要发挥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引领作用。为此,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本文分析了苏南地区发展基础和面临的形势,通过国内外状况比较,提出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应依托高新区集约化发展、集聚大资源国际化发展、争取大项目集约化发展、培育大企业集约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科技金融是一个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和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创新发展的新动力。文章结合常州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具体情况,分析常州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金融创新现状,并针对常州科技型企业对科技金融服务需求以及科技金融发展状况研究出未来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0.
经过多年的发展,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创新一体化方面先行先试,出台了一系列创新政策,发挥了政策的选择效应、溢出效应和集聚效应。文章研究表明,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要驶入“快车道”,在众多国家自创区竞争中脱颖而出,需要更好地利用政策杠杆,发挥好政策效应,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速产业链上下联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创新驱动是中国坚持走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重要战略,也是中国国家高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创新驱动发展模式下,国家高新区面临着发展战略地位不明晰;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层次偏低;创新资源整合力和辐射能力不高等问题。文章认为,中国国家高新区要真正实现创新驱动,必须创新发展理念,推动国家高新区发展定位创新;优化制度创新,建立和完善创新驱动的长效机制;推进自主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建设,提升国家高新区的产业结构水平。  相似文献   

12.
周敏  胡斌 《特区经济》2012,(6):37-39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已成为企业实施技术创新战略的主要形式。本文从合作创新角度出发,提出上海张江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过程中,应鼓励产学研合作机构进一步加强创新协作,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论文基于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产业特点,结合对相关产业创新联盟模式的研究,提出了张江建立创新技术联盟机制建设的总体思路与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提升江苏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利娟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9):15-17
自主创新是企业实现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战略,也是企业持续高效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小企业在江苏省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在自主创新方面具有突出的表现.文章分析了自主创新战略对中小企业发展的现实意义,剖析了江苏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构建创新体系、培养人才、完善服务体系等相关措施来进一步提升江苏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王成周 《乡镇经济》2010,1(3):101-106
"十一五"以来,安徽区域发展无论在学术研究方面,还是在战略规划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基本形成了"一圈(合肥经济圈)四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皖北经济区)"区域发展的总体布局。但安徽区域发展的不协调问题仍将在一定时期内继续存在,为此,要以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契机打造"产业安徽";以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契机打造"创新安徽";以建设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为契机打造"文化安徽";集全省之力支持皖北经济发展以打造"和谐安徽";加快合肥经济圈建设以打造"崛起安徽",真正实现安徽区域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温珺 《特区经济》2006,(5):269-271
如何发展工业经济,关键在于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工业发展水平,增强工业竞争力,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江苏省政府要加强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设,必须挖掘与整合区域内科技创新资源,构建和完善优化的创新体系。文章从江苏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现实需求出发,对该省工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评估,并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众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区域科技创新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简要回顾,提出了江苏省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江苏省各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详细分析,建立了江苏省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模型。依据四个主成分得分及综合得分情况进行评价,得出江苏省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呈苏南、苏中、苏北三级阶梯分布,并解释了各市科技发展中的弱点。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提升各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201家江苏民营制造企业为研究样本,探讨组织学习对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1)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对企业绩效均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且工艺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强度要高于产品创新,表明江苏民营制造企业技术创新是以工艺创新为主导;(2)组织学习对工艺创新与企业绩效关系有显著正向调节效应,对产品创新与企业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不显著,表明江苏民营制造企业的组织学习是以工艺创新为主要目的.研究发现为推进江苏创新驱动战略提供了指导,要实现从“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转变,关键在于营造以实现产品创新为主要目的的组织学习氛围,走以产品创新为主导的技术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8.
吴玲霞 《科技和产业》2022,22(6):132-136
创新型企业是指自主知识产权突出,依靠技术创新获取市场竞争优势,且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且具有持续发展的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创新型企业是创新驱动战略实施的生力军。通过走访调研、专家访谈、文献梳理等方法构建指标体系,分析泰州市创新型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因素,构建人才投入、资金投入、政府支出以及创新管理4个二级指标体系,每个二级指标体系分别包含4个指标体系,最终形成16个三级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分析确定各指标对创新型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程度。根据实证结果,分别从人才培育、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知识产权保护、企业投融资等方面提出创新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策略与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9.
冯德连 《乡镇经济》2011,2(2):36-40
自主创新是安徽科技发展的灵魂,是支撑安徽崛起的筋骨。自主创新能力是区域竞争力的核心,是安徽省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提升安徽省自主创新能力不仅是战略机遇期的需要,更是经济转型的迫切要求。文章指出提升安徽省技术创新能力的措施有: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培育创新环境,培育行业领先企业,培育战略性产业高地,鼓励专业镇技术创新,高度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周福礼  何彦东 《科技和产业》2020,20(12):136-141
郑洛新区域作为中原地区的战略性国家自主示范创新区,科学产业布局与协同发展策略,对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原崛起国家战略能够起到带动和示范作用。为推动郑洛新区域产业联动,提出横纵一体化的区域产业立体协同发展策略,通过设计面向生命周期的纵向产业协同和基于分形理论的横向产业协同,构建多层次跨区域的产业立体协同网络;针对郑洛新区域产业特征和各自主导产业,提出郑洛新区域产业立体协同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