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英国伟大的作家托马斯·哈代是文坛公认的描绘大自然的高手,但是他和许多现代主义作家一样,并不以对自然万物原生态的忠实描写而见长.在他的作品里不仅大自然充满了奇幻色彩,而且人物与自然紧密相连,显示了人性复杂多变,深不可测的一面.哈代的这种创作思想对现代作家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试图通过详细分析哈代重要小说中的人与自然的描写,探究哈代如何将丰富的想象融入自然和人物的刻画中,显示别具一格的艺术特性.  相似文献   

2.
劳伦斯是20世纪英国文坛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继承了前人对自然的关注和热爱。他的许多作品对美丽的大自然进行了赞美,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思考与顿悟,向读者表明人与自然应该保持和谐共处、息息相关的平衡关系。从生态批评的视角探微劳伦斯对自然界的生态忧虑及其相关的生态哲思,能够唤起人们的生态意识,以期实现人类与自然界和谐完美的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3.
英国作家赫德森在《绿色大厦》中,以大自然为审美对象,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塑造半鸟半人的自然之子里玛的形象,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研究《绿色大厦》关注"自然"的主题,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还乡》和《边城》分别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和中国作家沈从文的代表作。作家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光彩夺目的女性形象——尤苔莎和翠翠。她们是大自然的女儿,具有自然的外貌,自然的脾性,甚至连命运也和大自然的季节变换交相呼应,大自然的和谐美好铸就了女性美好的精神追求。文章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小说所反映的天人合一的境界,揭示作家渴望建立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社会模式。  相似文献   

5.
海明威是美国著名作家,大自然一直在他的作品当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海明威对待自然的态度呈现出一种二元对立的矛盾状态。一方面,他在作品当中体现出对大自然的讴歌与赞美,以及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关注;另一方面,他又痴迷于对自然的征服以及通过这种征服所体现的个人价值和精神愉悦。  相似文献   

6.
岭南作家郭小东持有一种强烈的生态意识,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命题进行思考。在他不同时期的小说中一以贯之地对自然物、社会现象等生态物事进行书写,思维的触角已经延伸至人性、精神、灵魂的内核,他试图寻求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在反思中找到万物生存的理由和存在的价值,在当代文学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萧红是20世纪中国最有才华和独创性的作家之一,也是最善于建立自己独特艺术风格的小说家,她的小说所达到的精神、思想和艺术高度至今没有多少中国作家可以企及。她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描绘与思考,显得独特、深邃而发人深省。她启迪人们从大自然中去领悟世界和人生的真谛,促使人们去寻求一种更符合人性也更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方式。她期望人与大自然都能自由自在、充满灵性充满旺盛蓬勃的生命活力,她对生命表现出由衷的呼唤与赞美。  相似文献   

8.
海德格尔与老子都不从现实存在着的事物去解释自然, 而是从"自然对现实事物的贯通方式"去体悟自然。他们认为自然更多的是指对万物本然状态的持守, 因而要求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 应抛弃自己的强作妄为,自觉履行人对自然的伦理责任, 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9.
在诸多的传统文化中,道教提供了完美的生态智慧,把人和天地自然摆在同一层面,崇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并主张以平等眼光、敬畏的态度善待自然万物,遵循"道法自然"、"守道而行"的行为规则,实现生态系统的和谐与平衡。道教的生态智慧为现代社会、自然、人的发展提供了哲学基础,是生态旅游独特的精神视野和风景,为"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提供了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0.
美国印第安诗人乔伊·哈荷非常关注当代印第安人的失根性和生存问题。她汲取了民族传统文化中万物相连的自然信仰,在作品中突出了她对土地、非人类生命以及回归传统的思考。哈荷把人与自然,把过去、现在和未来联系起来,为当代都市印第安人寻求身份和生存之道。  相似文献   

11.
向达 《全国商情》2011,(Z3):84-85
主体的生态之维主要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层面上。人与自然的关系与人自身的成长紧密相关,因为自然变化不大,而人却时时在改变。纵观人类历史,主体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辩证的关系,其形态表现为正—反—合的模式。合便是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2.
庄子认为"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要揭示"道",就得透过"小成",摒弃"荣华",以自然的心态,去认识和审视周围的一切。自然现象的自然无为,无拘无束,无意识无目的而又合规律合目的的自然运行的状态,就是庄子崇尚和提倡的自然之美。自然万物是共通的,人当然与万物共通,庄子通过想象描写这宇宙间万物的共通性。庄子挟带着共感的想象力,实质上来源于他视自身与自然同一的信念。  相似文献   

13.
人与自然的关系自人类出现以来,就从未中断过。人类是自然界的产物,依赖自然而生存,自然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载体。纵观历史,自然在人类的发展中处于基础地位,人类不可脱离自然而单独发展。但是,自工业革命后,由于人类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自然造成了极大损害,在目前新的社会环境下,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促使两者和谐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4.
赫拉克利特是早期希腊哲学中伊奥尼亚学派的代表人之一,他把活火这一自然物质当作万物本原,提出了"逻各斯"的概念,断定世界万物都在运动变化中,是辩证法的奠基人,虽然他的辩证法具有朴素、直观和单纯的论断性,但其哲学思想在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15.
当下的"全球问题"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彰显紧张状态.而环境生产理论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传统的"两种生产"理论的发展,将自然主体提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并与人类主体一起被确立为环境生产的"双重主体".环境生产中的主体性研究,为解决当前面临的生态危机,更好的促进人类主体和自然主体有机的交融,使人与自然的关系达到一种平衡状态,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意义十分深远.  相似文献   

16.
约翰·斯坦贝克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创作了经典的著作《愤怒的葡萄》。通过环境描写和对女性人物形象的深刻刻画,批判了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以及父权制体系对自然和女性的统治。作者倡导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他的这一思想对当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关注女性权益,构建和谐发展观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人与自然的最初决裂,以及后来人对自然逐渐取得优势的过程,未必对人类解放带来进展,人类对自然的支配,迫使人类遭受空前深重的压迫。文章认为,《启蒙辩证法》中这种生态自然观在马尔库塞及学生莱斯那里,获得了"内容更精确、条理更清晰"的发挥,为以后的生态马克思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是基于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与互动共进这一唯物史观立场之上的,反映的是人、自然、社会的"三位一体"的科学发展思想。它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人、社会"三位一体"发展思想的复兴,也是对当代人类发展实践中存在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严重生态危机、生存危机和价值危机等不和谐发展的深刻总结。  相似文献   

19.
赖特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他的建筑思想的核心是"道法自然",即要求依照大自然所启示的道理行事,把建筑融于大自然当中,使建筑与大自然有机结合."流水别墅"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动人建筑景象,是赖特"有机建筑"的典范,他的设计理念为今天的设计师提供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劳伦斯短篇小说中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伦斯小说展现给读者的是不同事物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男人和女人之间的两性关系,同时他还特别关注自然和女性,在他的作品中充满了生态女性主义思想。深入解读劳伦斯短篇小说中的生态女性主义,将对劳伦斯及其创作有一个整体的、全新的认识与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