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军 《新疆财经》2014,(2):19-23,80
本文采用我国1985年-2011年时间序列数据。检验和估计了我国保险业发展、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城市化水平、非寿险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单向因果关系,而寿险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因果关系不显著;城市化水平、非寿险业与经济增长存在正向关系,而寿险业对长期经济增长产生抑制效应;城市化水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于非寿险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此,本文提出政府应加大对保险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均衡发展寿险业和非寿险业,重点支持县域和农村保险业的发展,拓宽保险业参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途径;加快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以促进保险业的发展;在城市化进程中重视非寿险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区域金融的发展水平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文章将广西1992—2006年金融与经济发展情况的代表数据为样本,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广西银行业和保险业的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明显,而资本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具备正相关关系,进而提出直接融资与经济增长之间有待于协调发展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考察了1995-2012年陕西省银行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对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的基础上,利用OLS的回归方法分析发现,陕西省银行业发展显著促进了经济增长;并利用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做了进一步研究。结果发现,1953-2012年间,陕西省银行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在不同时期,银行业发展对陕西省经济增长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单向因果关系,而陕西省经济增长对银行业发展的因果关系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本文考察了1995—2012年陕西省银行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对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的基础上。利用OLS的回归方法分析发现,陕西省银行业发展显著促进了经济增长;并利用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做了进一步研究。结果发现,1953—2012年间,陕西省银行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在不同时期,银行业发展对陕西省经济增长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单向因果关系,而陕西省经济增长对银行业发展的因果关系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东西部地区金融相关率和存贷款转换率作为银行业发展的衡量指标,实证分析了其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论表明:长期来看,东西部地区银行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均呈正相关关系,但东部地区经济增长是银行业发展的原因,而西部地区则是银行业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因此,西部地区应加快银行业发展步伐,以银行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6.
依据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相关理论,以江苏省为研究对象,选取1995-2012年的年度数据,以实际人均GDP、银行业规模和银行业效率等变量来衡量经济增长与银行金融机构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江苏省银行业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而银行业效率与经济增长间呈负相关关系。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提出江苏银行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OECD八个国家1980—2004年的服务贸易出口总额、服务贸易进口总额、服务业增加值和GDP总值的数据,根据面板单位根检验和面板协整检验结果,运用FMOLS和DOLS协整估计方法研究服务贸易发展与服务业以及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服务贸易出口和服务贸易进口服务业和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效应。从长期来看,服务贸易进口对于服务业发展具有更显著的促进影响,而服务贸易出口对经济增长具有更显著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郑栋 《特区经济》2013,(11):38-40
本文以1998年到2009年宁波市与美国、德国、日本、印度等四国的进口贸易相关数据为基础,采用相关分析方法对宁波市进口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进口贸易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显著。最后,通过分析制约宁波市进口贸易进一步发展的原因,提出改善宁波市进口贸易结构、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王元京 《发展》2003,(8):56-58
金融保险业 金融保险业是第三产业中资本与知识高度密集的特殊行业,关系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命脉,极大地影响着第三产业乃至整个国民收入的增长。从未来来看,随着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金融保险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战略地位与作用十分突出,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就业、投融资与收入的贡献作用也将十分显著。我们对此应当有充分的分析与估价。 金融保险业对收入增长的贡献。从国际上来看,金融业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地位和作用是极为显著的。据世界500强的统计,2000年银行业继续保持其营  相似文献   

10.
为了协调重庆保险业及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文章基于VAR模型,分析重庆市保险业发展对宏观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保险业与宏观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但保险业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分析其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李彬 《发展》2014,(3):58-6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寿险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寿险业作为保险业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健康发展有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寿险营销模式是寿险业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在我国,个人代理模式是寿险营销的主要模式。然而,这种已经走过了20年的模式却由于其自身缺陷及存在问题,正在危害寿险业的健康发展,已经到了不得不改革的地步。本文从我国寿险业的发展历程开始,介绍了我国现行的寿险营销模式,分析了我国现行寿险营销模式的弊端,并针对我国现行的寿险营销模式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际保险业的主要发展特征是:保险业发展迅速,在国际金融业和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新兴工业化国家保险业发展迅速,但发达国家保险业依然占据垄断地位;寿险业发展相对下降,非寿险再次出现快速增长趋势;各国保险密度均不断提高,但增长势头明显减弱;国际寿险业保险深度不断上升,非寿险保险深度出现下降趋势;保险产品结构发生巨大变化,投连产品等创新产品发展迅速;非寿险公司边际偿付能力下降,寿险公司资本金大幅度减少,国际保险业经营风险加大;国际保险业兼并收购愈演愈烈,行业集中度日益提高。  相似文献   

13.
韩雯  张红梅 《特区经济》2008,(7):207-208
运用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贵州省保险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态势。结果显示:贵州省GDP与保费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长期中,保费收入对GDP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力度低于投资和消费;短期内,保费收入滞后一期对GDP有显著影响,投资对GDP无显著影响,消费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贵州省有关部门可积极支持保险业发展.全面提升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为贵州省经济增长提供更强动力。  相似文献   

14.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基于甘肃省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鸿  程贵 《开发研究》2008,(1):145-147
本文以甘肃省为例,运用金融发展的三个指标即经济金融化程度、证券经济化程度、保险经济化程度,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了甘肃经济金融化程度指标C/GDP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不协调,金融存在"高投入,低产出"问题;股票市场对经济增长有不显著的作用;保险业对甘肃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大的结论,并据此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对公共债务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分析基础上,采用panel data模型,以2001~2010年OECD中19个主要国家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第一,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因素是劳动,其次是资本;第二,公共债务对经济增长没有显著的影响,也不存在滞后效应;第三,在西方国家,采用何种政治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不显著的,但是,欧元区国家的经济增长比非欧元区国家低。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金融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这就需要对金融政策改革以更好的推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7.
保险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长久以来是国内外学者所关注的话题,近年来我国保险业的飞速发展也使得其在我国金融领域中占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文章通过对我国1991~2016近26年的数据进行了考察和实证分析,运用典型相关分析筛选出经济指标,并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得出了我国是经济增长促进保险业发展,而保险业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微乎其微的结论。根据目前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情况,文章还为决策者提出了相关建议,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业迅猛发展,保险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及社会稳定的促进作用已成为共识。文章利用19802011年国内保险业相关数据建立VAR和VEC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保费增长短期对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具有抑制作用,长期能促进消费与经济增长,消费与经济增长有利于推动保险业发展;储蓄与保险呈互补关系,短期保费增长与储蓄具有相互抑制作用,高储蓄不一定带来高保险,长期保险业发展有利于缓解居民储蓄居高不下的压力。  相似文献   

19.
基于区位熵方法从银行业、证券业及保险业三个方面对我国西部地区金融集聚水平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运用2006~2015年的省际金融集聚水平面板数据,实证研究西部地区金融集聚水平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银行业与保险业集聚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股票市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负,而债券交易、基金交易市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正。最后结合西部地区金融发展及集聚现状,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促进西部地区的金融产业集聚水平,从而带动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20.
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证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内容本文利用样本期为1987-200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中国各省区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各省区银行业结构对经济增长存在着显著为负的影响,这与一般均衡模型的理论预测相一致;中国各省区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表现出了明显的区域差异,即与东部区域相比,中西部区域银行集中度降低的益处更大,更能促进经济增长;在非国有化进程较快和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省区,银行集中度的降低对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更为明显。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