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刘鹏 《产权导刊》2012,(2):72-72
2011年10月份开始,中国房地产市场在经历了长达数年的持续性上涨之后终于在"国十条"、"新国十条"等相关宏观调控下放的作用下,出现了止涨和部分地区回跌的局面。面临楼市冬天的房地产企业很"难过",一向在房地产市场存在意见"分歧"的潘石屹和任志强甚至组成联盟,联合其他18家房地产开发商共同发起了国内首个房地产电子商务联盟,打着将“定价权”交给购房者的旗号,准备“网上卖房”,被网友称为是“抱团取暖”。  相似文献   

2.
《新财经》2008,(6):11-11
4月2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对外发布了2008年房地产蓝皮书——《中国房地产发展报告NO.5》。蓝皮书认为,2008年全国房价上涨幅度将大大低于2007年,但出现房价“拐点”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3.
税收政策是国家对房地产市场实行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工具.但房地产税收占开发成本比例偏小以及房地产业的垄断性为房地产商提供了转移赋税的机会,房地产“利益联盟”形成的“规制俘获”以及现行税制本身存在的问题造成税收调控政策效果不明显。本文认为,应改革税种、调整税率,正确处理税、租、费三者的关系以及中央与地方的税收关系。  相似文献   

4.
叶科 《改革与开放》2011,(12):38-39
2009年的中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由回暖向火爆的疯狂演变.关于我国房地产泡沫的争论在年底迪拜危机爆发之后如火如荼。2010年1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简称国11条)。成为中央调控当前房地产市场的重要指引文件.其中“增加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住房有效供给”、“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等举措格外引人瞩目。为贯彻国11条精神.北京市也于近日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贯彻国办发[2010]4号文件精神促进本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简称京11条),文件中最突出的莫过于是提出“加大政策性住房建设力度.调整住房建设用地供应结构.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信息》2010,(12):60-60
2010年6月1日,中国房地产测评中心《2010年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测评研究报告》及系列测评榜单的发布,引发市场强烈关注。在楼市新政下,这些研究成果的发布,将有助于在市场周期波动中,房地产上市公司发展战略与经营模式的调整和优化,并促使房地产上市公司继续担当起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领头羊”。  相似文献   

6.
3月8日,第六届香港房地产服务和城市建设博览会在成都举行。博览会结束后,香港贸易发展局组织考察团前往重庆,在当地举行"渝港房地产合作研讨会"。考察团成员表示,港商看好西部房地产发展之潜力,希望能与内地房地产企业建立长远合作关系,共同寻找商机。近年来,来自东部以及国外房产巨头和资金给西部房地产开发带来巨大的挑战。为了应对挑战,在此次博览会举办期间,由西部房地产开发商倡导发起的"中国西部房产领袖企业联盟"也正式宣告成立,其首届峰会提出的主题就是"应对挑战,适者生存"。该联盟能够担起应对挑战、  相似文献   

7.
出色财智智力产业联盟联手上海交通大学,共同打造被地产界及学术界誉为“地产黄埔”的“中国房地产董事长、总裁(职业经理人)高级研修班”。 本期“非常MBA”专栏,特选了研修班中部分专家精彩视点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刘艳 《北方经济》2008,(24):32-34
近几年,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迅速,已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目前,我国房地产价格的增幅过快,极容易形成投机,产生房地产泡沫。有研究认为:“目前中国房地产存在区域性过热现象”,“地区冷热不均,真实的房地产泡沫现象已经出现”。中国的房地产究竟有没有泡沫,理论界存在着很大的争议。房地产泡沫不仅造成金融危机,而且影响房地产业长期发展,所以研究我国房地产泡沫的问题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房地产仍然存在投资规模增长过快、房价居高不下等制约房地产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影响了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谐社会的建设。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不足,房地产市场的供求信息不对称,政府的短视财政与开发商的利益联结,中国投资渠道较窄及中国投资者的素质较差等因素是影响我国房地产健康平稳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2009年12月1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在房地产信贷政策方面.会议要求“继续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型住房消费.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加大差别化信贷政策执行力度.切实防范各类住房按揭贷款风险。”这是中央政府2009年内首度对国内房价走势作正面表态.2010年1月10曰.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稳定市场预期,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北方经济》2006,(5):36
4月19日在上海举行的“2006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研究成果发布会暨2006中国房地产政策趋势研讨会”上,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指出。今年中国房地产政策仍将延续去年宏观调控政策的基本点。  相似文献   

12.
8月26日,顺驰(中国)不动产网络集团(原“顺驰置业”)、软银亚洲投资基金、美国凯雷投资集团在北京举行了战略投资签约仪式。软银亚洲、凯雷集团分别投资3000万美金和1500万美金,占顺驰(中国)不动产网络集团15%和7.5%的股权。这是迄今为止世界顶级投资机构首次与中国房地产中介企业进行合作,海外资金第一次将对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投资扩大到了“三级市场”领域。  相似文献   

13.
苑新丽 《东北之窗》2010,(19):41-42
针对我国住宅房地产市场存在的房价上涨过快,供求结构严重失衡等问题.我国政府先后出台了多项保持和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2010年1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提出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的11条措施.4月17日国务院又下发了被称为“国十条”的房地产“新政”。新政实施以来.楼市运行已出现了积极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2003房地产:理性之年莫忘高速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晓 《西部论丛》2003,(3):54-54
也许是对不绝于耳的中国房地产发展“泡沫论”的回应,有关部门提出2003年为中国房地产发展的理性之年。 问题是如何理解“理性之年”。笔者的看法,最关键的是要理性地判断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运行情况,其次是要理性地制定调控政策。 从1997年中国出现通货紧缩的趋势起,笔者就一直密切地关注着中国房地产的变化。很简单,除非房地产和汽车消费启动,中国经济将很难进入新一轮景气周期。 由于房改、消费信贷以及地改政策的推出,企盼已久的中国房地产市场终于在1999年徐徐启动并日渐红火。中国房地产增长的一个大周期有望开始。一是从国际经验看,人均GDP在7000—8000美元以下,房地产将始终保  相似文献   

15.
张红  刘洪玉 《西部论丛》2005,(10):24-26
在现代经济体系中,房地产金融市场是资金供求双方进行交易的重要场所之一,是聚集、分配房地产资金的“水库”和“分流站”。由于资金需求和沉淀量的巨大性,中国房地产行业在其产生和发展的二十年里,“房地产金融风险”一词始终如影随形,也在各种风险中备受瞩目。也因此,使得房地产市场成为国民经济部门和金融管理部门重点调控的对象,几乎在每一次“金融秩序整顿”或“规范金融市场”的活动中首当其冲。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20年,也是中国房地产业发展壮大的20年。尽管中国房地产市场赶上如火茶的“20年火山喷发期”,“热”字当头,却谁都乐不起来。2001年上半年房市同比飙生11.1%的惊闻,不亚于“六月飞霜”,又打蔫了一大批人家。久旱逢甘霖而饥渴万分的房地产买家们终于挺不住口干舌燥的煎熬,把口水大口大口地咽回自己肚子。  相似文献   

17.
一鸣 《首都经济》2005,(1):58-58
2004年是中国房地产的政策年.同时也是北京房地产市场上争议最多的一年.围绕“地产泡沫”争论不休.国外投资机构公布研究结果说“北京房产泡沫严重”.地产大腕根据自己的经验断言“房地产还要再好20年”,相关专家也出来说“北京房价符合价值规律”等等.一时间.房地产地产市场莫衷一是。但是.在北京房地产市场“泡沫之争”中.有两个重要力量是缺位的.  相似文献   

18.
回顾2006年的中国房地产市场,国家从最初的调控到前一年的“国八条”,再到当年的“国六条”,以及在此基础上细化的“国十五条”,连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房地产投资过热现象因此有所缓解,但房价过高问题却更显突出,消费者期待的房价回落并没有出现。2006年11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4%,涨幅比上月提高0.1个百分点。畸高的房价、过快的涨幅、膨胀的利润……2006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桀骜”与“任眭”让社会公众饱尝苦涩滋味。  相似文献   

19.
徐滇庆一直关注着中国民间金融‘的发展,五年来始终在推动民营银行的试点,他因此被称作“中国民营银行之父”。而近年来,他义开始把研究领域聚焦在房地产领域之上,并参与了国家房地产重大政策“国六条”顾问制订工作。毫无疑问,徐滇庆足一个站在中国经济金融问题风口浪尖式的人物。8月2日.《中国经济周刊》在广州中山大学岭南学院专访了徐滇庆。  相似文献   

20.
在年前召开的第五届中国房地产发展年会——“房地产企业与国际资本对接”的圆桌论坛上,美林投资银行房地产投资副总裁邓伟、德意志银行房地产投资部中国负责人张虎跃、美国环球证券基金首席投资执行官丁大卫等国际资本的运作者们在对话中传递着一个信息,目前海外有超过百亿美元的国际资本正对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虎视眈眈。国际资本尤其看好国内受到宏观调控影响的高档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