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于已经到来的2010年,内有人乐观地认为,市将会回暖,此充满了希望:也有人悲观地认为,最困难的时期还未出现.而近年来对我国船舶工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中国民生银行,何看待船市走势?如何布局未来船舶融资业务?本刊记者对中国民生银行贸易金融事业部总裁林治洪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2.
运价低、船价低.船市目前是否已经触底?接单难.交船难.船东是否毫无建造新船的意愿?海事新规频频出台.市场“门槛”不断升高.中国船舶工业应如何应对?韩国抢占海工“高地”.日本依靠新科技研发频频出击.与竞争对手相比.中国船企又应如何突破困局?  相似文献   

3.
在各国政府的强力经济政策刺激下.全球经济复苏初露曙光。当经济复苏正在悄悄拉开帷幕的时候.造船市场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呢?全球船市从2008年11月至今年5月连续7个月新船成交量都在100万载重吨以下.但从6月份开始突然发力,7月和8月分别达到634万和613万载重吨.形成了一波年内的小高潮。那能不能因此判断船市将由此反转呢?我们认为下这样的结论缺乏充足的依据.各方面的不确定因素难以支持船市目前走强的势头.2010年对全球船企来说仍然是困难重重的一年。  相似文献   

4.
回顾历史,30年来我国拆船业经历了哪些发展演变?面对持续低迷的船市.我国拆船业未来发展前景如何?带着这些疑问,本刊记者在大连国际海事展期间,采访了中国拆船协会会长谢德华。  相似文献   

5.
简称为“船供业”的国际航行船舶港口供应服务业.被业内人士称为国际航行船舶的“超级市场”。在我国.随着中国港口的快速发展.从计划经济时代走来的这一船舶“超级市场”近10年来迅速做大.已形成了一定规模.发展前景看好。那么,如今中国船供业的发展现状如何.在国际船供业中处于怎样的水平?中国的船供企业有着什么样的优势与劣势.未来如何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6.
《船舶经济贸易》2012,(9):36-37
2011年全球船用动力系统市场走势如何?不久前,美国《柴油机与燃气轮机》杂志按照其10余年来的传统.公布了该杂志对2011年1月。12月间全球船舶动力系统订单情况进行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与2010年全球11862台套的订单相比.2011年的订单量上涨近6%.达到12543台套。这表明尽管船市低迷.但全球船舶动力系统市场仍保持了一定的增长势头。  相似文献   

7.
2011年世界经济风云变换.国际航市船市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逆转和剧变,一时间市场失灵、政府无奈、学术界的困惑、企业界的哀呜纷纷坚现,面对危机和挑战,谁能应变有方.转危为机?准将破浪突进,勇立潮头?  相似文献   

8.
一、2008、2009年世界船市将陷于深度调整 1.2008年新船成交量将快速回落 2008年船市出现回落。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今年1~3月份的新船订单为916万修正总吨,与去年同期1762万修正总吨相比下降幅度达到48%;若按载重吨计,2008年第一季度新船订单量较去年同期下降了36%。问题的关键在于今年新船订单回落的幅度将会有多大?  相似文献   

9.
融资     
《船舶经济贸易》2008,(12):42-43
国内首例航运船舶融资产品“乘风破浪”;水运企业融资重大突破3家航运公司获亿元贷款;全球船舶融资3400亿美元;船市下行船舶金融服务求变;越南船舶总公司计划发行5.82亿美元债券;韩拟成立公司助船企渡财困.  相似文献   

10.
船企业是走专业化发展道路.还是多元化发展道路?这一直以来都是行业内争论的话题。我国造船企业专业化程度较高,大多专注于造船.甚至一些船企只造某一种船型.在船市较好的时候高速发展.几年间就占领了半壁江山:而韩国的造船企业.产业比例较为均衡.技术发展全面.  相似文献   

11.
前言 随着世界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陆上资源已不再满足人们的需求.油气资源开发的重心正逐步由陆地向海洋转移。据统计.目前海洋石油产量已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34%左右.未来还将持续上涨。需求的上涨直接导致了海工市场的升温.虽然经济危机和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为市场带来了一定影响.但从长远来看.海工市场总体发展趋势依旧良好。  相似文献   

12.
全球造船产业经历了5年的超预期兴旺后,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市场形势急转直下。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于世春认为,金融风暴对我国造船业的冲击和影响主要表现为“市场需求下滑、航运指数跌落、船舶订单减少、承接增速减缓、融资信贷收缩、撤单时有发生”。在全球经济风暴的席卷下,中国船舶工业的“冬季”已来临。在“寒冬”来临之时,我国中小型造船企业或者民营造船企业应如何应对?他们怎样才能顺利“过冬”?本文将就这些问题提出一些拙见。  相似文献   

13.
作为韩国经济发展重要支撑的造船业,目前由于受到航运市场低迷、船东撤单和资金流动性短缺等因素的影响,其发展受到较大冲击,特别是近年来新建的中小船厂的经营更是举步维艰。围绕该不该救助.如何救助,韩国政府进行了多次政策调整。  相似文献   

14.
纵观造船强国的船舶制造产业发展之路可以看出,造船强国普遍重视国内船舶配套产业的发展。欧洲船舶配套产业主要致力于新产品开发、许可证技术转让、售前售后服务,以及高精度高附加值自动化设备的设计与制造。同欧美日韩船舶制造强国的船舶配套产业发展水平相比,我国的船舶配套产业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较弱,主要生产的船用设备远远不能满足造船的需求,船用设备系统集成总体配套能力相对较弱。与此同时,我国的船用设备尚未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网络,相对制约了我国船舶配套产业研发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泰州市的地理条件特征对船舶制造业来讲可谓得天独厚.1996年建市以来.泰州市充分利用长江岸线资源。大力发展船舶产业.并将其列入优先发展、重点培育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经过多年努力.现泰州市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民营造船基地.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金融危机对造船业带来冲击的情况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行业组织结构。愈发成为保持我国造船业健康发展的关键课题。本刊在本期推出涉及航运业、造船业兼并重组以及产业政策的一组文章.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船舶舾装产品涉及面广、规格品种繁多、需求量大,是船舶建造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舾装设备的标准化对于统一船舶配套产品的设计、生产制造、检验和使用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国内发展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全球认可、通用、可荤复使用的生产、产品或服务规则.国际标准正从消费者关注和生产者关注拓展到包括环境在内的社会关注.对节能、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公共安全和健康等方面的技术要求越来越多地被制订成国际标准在全球推广。尽管大多数国际标准为自愿性标准.但由于其用户基础和国际社会认同的广泛性和网络性.这种自愿性标准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强制性标准.并演变成产业技术垄断、产业进入壁垒和贸易技术壁垒.对国际贸易格局和产业分工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中国船舶业的国际地位,评析了船舶业对外贸易的发展态势。作为船舶生产大国,中国船舶产品出口贸易方式以加工贸易为主,出口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附加值低,不利于船舶产业技术创新和升级。今后在产业结构调整和整合基础上,我国船舶企业应将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放在优先位置,从本质上提高我国船舶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China's shipbuilders faced with great difficulties China's fledgling shipbuilding industry is set for more hard times as industry insiders have indicated that the global shipbuild- ing industry is unlikely to recover in the near future. New ship- building orders received by China in the first quarter of this year fell 98.3 percent year-on-year to 0.19 million deadweight tons (dwt), according to Clarkson Research Service. In the first quarter, new orders have fallen by 97 percent to 1.33 million dwt worldwid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