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亚洲金融危机的出现,使东南亚及其他国家的经济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和影响。经过一年多的发展,这场金融危机已使该地区经济衰退,企业倒闭,生产急剧下降,进出口贸易大幅度滑坡,经济贸易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目前,这场危机还在进一步扩散,其影响的范围、时间和程...  相似文献   

2.
去年7月以来,东南亚出现金融危机,这是战后对全球经济冲击最大的一次金融动荡.这场危机迅速蔓延到韩、日等国,并波及整个亚洲和世界其他地区,在我国参与全球经济贸易日深的今天,也不可巡免地会受到这次危机的影响.由于湖北省外贸出口刚刚走出1996年的较大滑坡,初步实现恢复性增长.外贸出口生产和经营中还有不少深层次的矛盾未得到根本缓解.因此,东南亚金融危机对湖北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外贸出口的冲击和影响值得我们高度警惕,并采取一切有效措施认真应对.  相似文献   

3.
钟伟 《中国海关》2002,(2):20-21
二战之后,东亚经济逐渐崛起,一度被人们惊呼为东亚奇迹,有人甚至预言,21世纪将是"亚洲的世纪",但经过1 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的洗劫,以及2001年世界经济"衰退性增长"的冲击,东亚的金融和经济看来都已十分脆弱.目前日本经济每况愈下,东京股市创1 8年来新低,银行坏账陡增50%,经济增长缩水3%,保罗.克鲁格曼已经再度预言日本"将遭受大危机!"而新加坡,台湾等经济体,则陷入了经济衰退,香港和韩国的经济也不见起色.屡次危机屡次受伤,东亚经济为什么如此脆弱?  相似文献   

4.
根据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学会通讯>报道,2009年中国商业将呈现十大热点. 一、中国经济将面对金融危机引发的冲击和考验 2008年9月,持续一年多的美国次贷危机终于演变成严重的金融危机,并迅速从美国蔓延到欧洲,继而又将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扩散到世界各地.在经济全球化,特别是中国经济与美日欧三大经济体相互依存、关联性日益紧密的今天,这场危机使中国已很难独善其身,影响是不容置疑的.中国正在紧急行动起来,同各国商讨协调一致的行动,共同应对危机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离我们最近所爆发的一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是由2007年开始的美国次贷危机、次债危机以及信用违约依次传导而产生的,在这场金融危机中,世界的各个国家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损失,目前还没有完全的摆脱其影响。而当危机发生时,各个国家都无一例外的采取了相应的财政政策来帮助经济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离我们最近所爆发的一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是由2007年开始的美国次贷危机、次债危机以及信用违约依次传导而产生的.在这场金融危机中.世界的各个国家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损失,目前还没有完全的摆脱其影响。而当危机发生时,各个国家都无一例外的采取了相应的财政政策来帮助经济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7.
金融危机下商贸企业财务危机的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使我国经济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尤其是以出口为主的商贸企业,其市场化业务在这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中遭受了较为严重的冲击.构建商贸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增强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已经成为广大财务工作者的共识.本文通过对商贸企业财务危机的评析,重点探讨了金融危机下商贸企业财务危机的防范策略.  相似文献   

8.
《财经界》1998,(7)
1993年7月1日开始的"软着陆",使中国预先控制住通货膨胀和泡沫经济,特别是没有开放人民币自由兑换,因而避免卷入亚洲金融危机;目前国内经济正值低谷,物价的负增长给稳定人民币汇率创造了条件,使得中国能够为危机中的亚洲国家提供一定市场,避免了各国货币的连锁贬值。无论是机遇还是巧合,对于中国、亚洲和世界经济,都是历史的幸运。1998年我们面临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有去年危机的滞后影响,也有今年危机新的因素。无论如何.前五年的宏观调控已经降低了中国的"热度",使之比较能够承受危机。1998年我们面临的经济形势比预料的更为严峻——亚洲国家恢复经济没有那么快。——中国启动经济时间晚了一年,有一个滞后期。  相似文献   

9.
1993年7月1日开始的"软着陆",使中国预先控制住通货膨胀和泡沫经济,特别是没有开放人民币自由兑换,因而避免卷入亚洲金融危机;目前国内经济正值低谷,物价的负增长给稳定人民币汇率创造了条件,使得中国能够为危机中的亚洲国家提供一定市场,避免了各国货币的连锁贬值。无论是机遇还是巧合,对于中国、亚洲和世界经济,都是历史的幸运。1998年我们面临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有去年危机的滞后影响,也有今年危机新的因素。无论如何.前五年的宏观调控已经降低了中国的"热度",使之比较能够承受危机。1998年我们面临的经济形势比预料的更为严峻——亚洲国家恢复经济没有那么快。——中国启动经济时间晚了一年,有一个滞后期。  相似文献   

10.
2007年,亚洲金融风暴过去整整10年了,有关这场风暴的讨论会开了很多,然而,人们不得不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至少是在10年以后,人们还看不到另一场金融风暴的影子,而次按信贷危机还在欧美市场肆虐,人们看到的是一个复兴的东亚经济体。  相似文献   

11.
经济危机的爆发严重影响了全球投资与消费的增长,造成世界经济增长减速.这场危机不仅对全球金融市场、金融体系造成严重冲击,更深层次和长期的影响则是它对全球实体经济的冲击,尤其是全球贸易的变化值得关注.各国在经济下滑的趋势下,纷纷采取对外贸易收紧策略,加强贸易保护.我国应采取挖掘内需、加快产业升级、促进出口市场多元化等措施,平稳渡过危机.  相似文献   

12.
贾保华 《国际贸易》2002,(12):22-25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在近代亚洲经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过去的100年间,亚洲的金融和经济曾经遭受过多次危机、衰退或停滞,但是,从来没有像1997年的金融危机那样,发生的如此突然、程度如此猛烈、危害如此深远.它不仅中断了二战以后曾经长期持续的亚洲的经济繁荣,而且,也宣告了原有的亚洲经济模式的终结.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日本经济摆脱衰退的前景更加遥远,而韩国等"四小虎"和东南亚的经济遭受的打击尤其严重.危机以前,韩国人均GNP已经达到1万美元,但危机之后,降到8000美元.  相似文献   

13.
肖鹞飞 《大经贸》2011,(1):70-70
2010年我国经济运行已成功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的负面冲击,开始进入常规增长轨道.2011年影响我国经济运行的基本因素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在保持宏观调控政策相对稳定的条件下,经济仍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GDP增长率预计略低于10%.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十二五"规划实施将给经济注入新动力,城镇化、工业化加快...  相似文献   

14.
李璐 《进出口经理人》2010,(4):I0010-I0010
2010年4月,亚洲时尚交流季的璀璨灯光即将照耀新加坡的时尚T台!这场由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标新局、新加坡旅游局和行业私企联合打造的亚洲时尚盛事即将拉开序幕。这项首届年度盛事旨在帮助时尚行业培养坚实的亚洲本土设计人才基础,激发国内外市场对新加坡时尚品牌的需求,进而将新加坡打造为亚洲设计师和时尚市场的门户。  相似文献   

15.
进入1998年以来,俄罗斯在全社会范围中,出现了经济危机与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交织、并发的局面。与前几年的经济危机相比较,这场危机造成的冲击之大,带来的危害之深,都是俄罗斯实行经济改革以来所罕见的。目前,俄罗斯日益加深的金融危机已经对亚洲金融危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它正在引起世界许多国家金融市场的波动,并且受到了国际上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郑薄 《商场现代化》2010,(22):81-81
2008年,以美国次贷危机为导火索的世界性金融海啸席卷全球,愈演愈烈,给全球经济造成巨大的冲击。由于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经济也难以独善其身。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我国的中小企业生存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而今这场危机已爆发了两年,其间我国各中小企业均在逆境中挣扎,有些破茧成蝶,有些却无限期停产,不得不宣告破产。  相似文献   

17.
2001年的世界经济似乎将缓慢减速,并开始摸索稳定发展之路,美国经济有史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增长出现了明显的放慢趋势,它的影响将波及到欧洲和亚洲,到去年为止,世界经济的发展一直依速美国,能否摆脱这种局面,使亚洲和欧洲也承担起世界经济火车头的作用,是一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8.
2008年开始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陷入增速放缓阶段,各国重新思考经济增长模式,并继而推动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在全球兴起。这场革命在给全球制造业带来重大变革的同时,并将对我国制造业利用外资和走出去投资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1998年8月17日俄罗斯爆发 轰动一时的金融危机。尽管这场危机的规模和影响无法与亚洲金融危机相比,但它仍对世界经济产生了较大震动。在危机过后整整一年时间里,俄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专门成立临时调查委员会,于1999年3月提交一份调查报告,披露这次金融危机真相,在此期间,俄  相似文献   

20.
李冬梅 《财贸研究》1998,9(4):49-52
<正> 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自泰国开始,波及东南亚诸国,随即北上冲击香港、台湾、韩国和日本。这场席卷“亚洲奇迹”的金融风暴不仅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也给我们带来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这场危机在各国的表现和直接成因不尽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几乎所有的国家在危机发生的前几年里都出现了房地产过热和程度不同的房地产泡沫危机。因此,本文将从考察泰国、日本等国的房地产危机乃至整个金融危机入手,总结教训,获得启示,促进我国房地产金融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