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整合、重建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的形而上学系统为已任.本文认为,为克服反柏拉图主义的话语,必须以“知识型的总体筹划”这一形而上学旨趣为出发点,构造当代知识系统的“道统”——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系统.这就需要重新返回二人原初意义上的“人的哲学”,即关于最高善和合乎最高善的思辨的生活和理论哲学,否则,形而上学、存在论乃至一切知识体系的话语都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2.
事件背后的哲学话语——论苏格拉底之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海平 《开放时代》2000,(11):36-40
本文围绕苏格拉底之死事件衍生的哲学话语,透视哲学作为“爱智慧”的希腊古义之中断。文章认为,柏拉图的苏格拉底对话录是一个理解苏格拉底和哲学的传统视景,这个视域遮蔽了一些异常重要的东西。斯东强调关注一下“柏拉图没有告诉我们的东西”,将我们引向哲学系谱的重新审视。苏格拉底之死,祭起了理智主义的哲学大旗。他的死亡本身就是一次思想的盛典,一次意味无穷的哲学事件。  相似文献   

3.
本文重点讨论苏格拉底的哲学特质,并对其哲学实践精神进行详细分析,从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详尽分析了苏格拉底实践哲学的精神传承。  相似文献   

4.
翻译历来不是易事,文学翻译由于其独特的特点,更是如此。在漫长的翻译史中,翻译家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了各具特色、纷繁复杂的文学翻译理论,但是在这些理论后面,实际上围绕讨论的还是“忠实”这个亘古不变的命题。基于译介学的理论,从译者的角度,反思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创造性叛逆”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5.
中国与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无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哲学的角度来思考,科学、哲学与文化是三位一体的,进而指出:哲学修养的不同、“文化基因”的区别、东西方科学与文化的差异、是否敢于怀疑批判和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素质,是其中最重要的哲学原因。  相似文献   

6.
法经济学是运用有关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法学理论和分析各种法律现象的学说。属于交叉学科,正因为如此,从法学角度来说,可将其译为“经济分析法学”;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可将其译为“法经济学”;从其他学科的角度来说,可将其译为“法和经济学”或“法与经济学”。由于法经济学研究方法的独特性而成为一独立的法学流派,它不仅涉及到有关法律价值等具有法哲学意义上的法学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7.
从管理哲学看,管理无非是人为达到自己目的而进行的自觉活动。管理离不开人,人在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因此,管理哲学在探讨管理范畴之后,接着就要揭示作为管理之核心的“人”的范畴。“人”可以作为多种学科的研究对象,由于研究的目的、层次、角度不同,不同学科关于“人”的范畴的含义又不相同。管理哲学的“人”的范畴在层次上低  相似文献   

8.
一个幽灵在经济学中游荡,这就是“价值”的幽灵。从亚当·斯密开始,甚至在“边际革命”之后很久直至今天,它,仍在游荡。 凯斯新曾直言,他之所以在其代表作《就业、货币和利息通论》之中不言“价值”,盖因“它(“价值”)早已臭名昭著了”。这显示了凯氏其思想偏见,但窃以为,“价值”幽灵游荡几百年,固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但在以效率为核心的经济学中,着实让人们思量不已。 “价值”实在是一种形而上学——柏拉图的形而上学而非黑格尔的形而上学——的建构。“价值”犹如柏拉图所谓“理念”,“价格”犹如柏拉图所谓“表象”,二者分属不同等级的世界,“价值”决定“价格”,正如“理念”支配“表象”,“价格”反映“价值”,正如“表象”折射  相似文献   

9.
一国文化要获得长久和可持续的发展,不仅要将本国文化向外推广,而且还要引进和吸收国外文化中的精华部分,翻译作为不同文化之间交流与沟通的桥梁,是一国文化“走出去”和“引进来”的重要途径。因此,利用翻译协会的资料,基于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对中国翻译产业的发展战略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我国翻译市场存在着翻译标准缺失、翻译质量良莠不齐、信息化建设滞后、翻译人才的培养和管理落后等问题。为此,从规范化建设、信息化建设、专业化建设和人才建设角度提出了中国翻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这些战略立足于当前的翻译产业现状,能够为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翻译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热门的金融和冷僻的哲学,这两者看似并不属于睦邻友好的关系,周洛华先生却神奇地在两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初看书名,引起了我的好奇:这个书到底是讲金融呢?还是说哲学呢? 一翻开作者的自序,就发现好看到停不下来.作者在自序中这样说道:“我把自己在金融学研究中的困惑,用哲学的方法来解释,并且使其能够自圆其说……这本书就是在金融学领域实践维特根斯坦哲学的产物.”这本书不讨论估值模型、交易策略和投资组合,从哲学的思辨、历史学的情怀等角度去看待金融学领域的“波动率” “估值” “房价涨跌” “回报率”,用和“年轻女编辑”聊天的口吻和方式,以散文般的笔触为我们打开一扇充满有趣故事和智慧的金融学之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