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上海市旧区改造的模式创新研究:来自美国城市更新三方合作伙伴关系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旧区改造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的产物,其模式也伴随着城市发展的脚步而逐渐演进。在对美国城市更新政策及其背景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美国城市更新合作伙伴关系(PPPs)模式的特点和经验,结合上海市当前旧区改造模式的局限性及未来旧区改造发展理念的需求,探索上海市旧区改造的模式创新,以缓解政府融资压力,引领旧区改造向更加注重社区参与和社会公平、向更加多元化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公私合作伙伴:城市治理的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发展,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被现代城市治理模式所替代,而全面构筑公私伙伴关系,又成为城市治理的新模式.本文重点对城市公私合作伙伴治理进行了理论和案例分析,并简要提出了构筑我国城市公私合作伙伴治理体系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3.
基于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项目交易成本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供应链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界理论研究的热点,原来作为企业竞争力量的供应商和购买者现在成为了供应链上的合作伙伴。然而,整条供应链条上的企业仍然是相互独立的成员,交易成本作为供应链上主要的组织间成本,仍然存在。文章根据威廉姆斯提出的交易成本影响因素,分析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下的工程项目交易成本,提出在有效控制机制下,通过实现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可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提升整条供应链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5.
6.
首先指出从供应商受益角度,对供应商合作伙伴关系进行研究的重要意义。然后以供应商提供的产品类型为标准,对供应商合作伙伴关系进行了分类;并提出了描述供应商合作伙伴关系的七个特性以及供应商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首先介绍了CPFR的基本概念和流程;在些基础上,着重阐述了CPFR的合作伙伴关系,发现CPFR的供应链体系结构可分为四个职责层.分别是决策层、运作层、内部管理层和系统管理层;最后,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建立和保持CPFR成员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并得出如下结论:要保持CPFR合作伙伴关系长期健康稳定的发展,要求CPFR中的成员建立起基于CPFR的价值观,实现信息共享,建立共享利益、共担风险的机制,建立诚信机制。 相似文献
8.
城市更新项目面临政策繁杂、模式多样、开发难度大、收益测算难等问题,也正因为如此,许多介入城市更新项目的房地产开发企业,都交了不少学费。透过现象看本质,理解城更项目的前世今生、测算逻辑与政策走向,将为企业开展城更项目的开发经营提供更多底气。 相似文献
9.
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介绍我国制造商与供应商竞争关系现状的基础上,从合作博弈的角度分析论证了双方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提出了巩固这种战略合作伙伴双方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是供应链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核心企业的角度出发对现阶段乳品供应链中奶农、销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之间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进而为核心企业对合作伙伴的管理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12.
13.
以上海内城社区为例,基于调查问卷数据,对我国大城市的设施共享与社区参与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发现,居民年龄和收入与居民社区参与意愿显著相关.与此同时,住房产权没有显著影响,共同利益并不必然引发集体行动.单位社区居民的参与意愿超过商品房社区居民,集体主义文化仍有影响.居住区内部设施通过物理使用、社会交往机会以及参与渠道,对居民的社区参与产生影响.由此提出,发挥公共设施领域化对于社区共同体发育的积极影响,为形成社区共同体提供物质基础,及通过培育社区归属感、增加邻里社会资本等促进社区参与. 相似文献
14.
论文化主导下的城市更新实践:成都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期下进行了大量的“推倒重建”式的城市更新,对城市历史遗产和文化资源造成了很大破坏.随着全球竞争和产业升级,文化第一次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本.本文从城市更新理念在中国的兴起历程着手,论述了我国城市更新的文化动机,对成都在文化主导下的城市更新策略和模式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其成效和问题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5.
城市空间存量优化逐渐成为城市规划的重点,以城中村为对象的旧城改造方法便成为重要的研究内容。由于文化具有潜在的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越来越彰显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力量。以城中村作为研究对象,以多主体伙伴模式作为改造方法切入点,结合具有一定文化产业基础的深圳大芬村作为研究实例,探讨以文化为导向的城中村再生策略,得出结论为,城中村再生方案必须结合现状明确再生的参与主体和相互关系,并需要一个专责常设机构,以保证城中村再生长期性、多目标战略性规划和行动纲领的实施;对已有一定文化产业基础的城中村,应注重文化产业升级,利用文化实现环境优化、产业发展、社会和谐的城中村再生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6.
以文化推动城市复兴是现今世界盛行的发展策略,但是这种文化导向的发展策略却并不是城市复兴的"万能钥匙",在实施过程中不仅对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空间塑造产生了许多问题,而且也给文化的发展造成了变异和危机.通过一个批判性的视角,对文化引导的城市复兴策略失效性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中国当前的城市复兴实践呈现一个冷静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18.
从空间再生产到地方营造:中国城市更新的新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更新是21世纪最受关注的城市发展与规划议题。如何在城市更新中延续城市特色、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同时,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城市的生机活力,是一个非常重要且难解的话题。人文地理学学科的"地方理论"为分析和回答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在辨析"空间"与"地方"的概念的基础上,对"地方理论"进行了引介,并介绍了其描述取向、社会建构取向和现象学取向等三大分支。从"地方理论"的视角分析了当前我国城市更新存在的问题,指出城市更新的对象应该是"地方"——其不仅是物理空间和经济空间,还是社会空间和精神空间;城市更新应该关注"地方"形成演变的社会经济政治机制,推进"地方营造"而不是"空间再生产";我国的城市更新不应该盲目地追求所谓的科学理性、经济理性和"宏大叙事",要真正展现出人文关怀和公平正义的价值导向,充分发挥市民的力量,营造出有内涵、意义、特色的"地方",而非标准化、同质化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相对于成熟的企业知识管理来说,城市公共部门知识管理实践具有重要意义,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数理统计方法重点对上海市公共部门知识管理进行调查的实证研究表明:城市公共部门中开放型的组织文化对知识交流、知识共享和组织学习有正向影响;城市公共部门的知识管理实施将对公共部门组织管理领域、业务流程领域、创新实践领域、公众服务领域、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等5个领域有明显的改进作用,结论为推动我国城市公共部门知识管理提供现实性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