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南置业》2010,(6):91-91
国税总局下发通知,要求提高土地增值税的预征率,东部省份预征率不低于2%,中部和东北地区低于1.5%。  相似文献   

2.
2011年供地总量有所增加,但土地出让总收入低于上一年。商业用地表现突出,却难以独力撑起整体疲软的土地市场  相似文献   

3.
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实现,必然要有节约集约理念下的土地供应政策作基础。目前,我国的土地供应还存在很多粗放现象,规划滞后、以需定供、闲置数量大,土地供应政策尚未理顺。文章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集约供地的具体措施,针对土地资源的稀缺性,要摸清土地利用潜力,确定合理城市规模,制定科学的土地供应年度计划,供应过程中要把握节奏,优化配置结构,政府要进一步理顺职能培育公平市场,将集约理念贯穿于供地计划的编制、实施和供后监管的始终。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产市场》2013,(11):30-33
规模:土地供应总量近46万公顷,同比增加4.4%,增速自2009年以来连续回落,较去年同期回落4.8个百分点。 价款:土地出让合同价款2.81万亿元,增长速度较快。出让供地总量增加与出让结构调整以及市场预期等因素造成价款较快增长。  相似文献   

5.
1992年发布的《划拨土地使用权管理办法》(原国家土地管理局第1号令;以下简称《办法》)划拨土地使用权补缴土地出让金应按不低于标定地价的40%的一定比例收取。2003年公布的《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国土资源部第21号令,以下简称《规定》)所指土地出让金核定标准,不得低于出让地块所在级别基准地价的70%。这两个规定的内容是否矛盾,该如何理解?笔根据工作实践和对相关法律法规的理解认为,其土地出让金的核定应区分不同用地性质和用地情况。  相似文献   

6.
我国土地市场宏观调控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长宏 《基建优化》1997,18(3):35-36
1.存在的主要问题1.1土地利用计划工作重视不够,土地利用计划是土地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是社会和经济发展计划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但长期以来,由于认识上的偏颇,土地利用计划工作未得到足够重视,集中反映在:(1)土地利用计划严重滞后,远远不能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2)土地利用计划执行不力,超计划供地,不按计划用地的现象在各地屡见不鲜;(3)土地利用计划与其它土地利用政策及相关的国家产业政策不协调、不配套。致使各地在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从自身局部利益出发套用相应的政策规定,损害了土地利用计划的…  相似文献   

7.
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在经济发达国家,例如韩国、日本和美国,都是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特别是在经济处于高涨时期,土地政策辅于货币、财政等手段来稳定经济发展能够发挥很大作用。2004年,国务院把土地政策作为国家最重要的宏观经济管理手段之一,对国民经济特别是房地产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土地实行公有制,土地是国家可调控的资源,这在客观上使国家具备了调节的能力。政府可以通过不供地、从严供地、优惠供地等土地政策,来调整用地结构,最终调控宏观经济。  相似文献   

8.
信息公开、供地程序公开、供地结果公开、供地监督电话公开,落实了群众对土地供应的知情权,吸引了四方投资客商  相似文献   

9.
上个世纪80年代末,以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为标志的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成功地拉开了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的序幕。可以说,厦门各类开发区、新区的建设,旧城改造和基础改施建设,基本上是依托土地市场,靠土地开发启动和支撑的。但由于开发区、区政府和企业多层次招商引资、多头供地,使土地供应规模和总量难以控制,  相似文献   

10.
《上海土地》2007,(3):9-11
为加强土地管理和调控,国土资源部在厅局长会议上提出了“七个刚性”的政策要求:一是在未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严格按照年度计划供地;二是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强化地方政府土地管理的责任;三是工业用地必须以招拍挂方式出让;四是工业用地出让必须执行最低价标准;五是严格执行土地供应“禁止”和“限制”目录:六是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在原标准基础上提高一倍并足额收取;七是土地出让金纳入地方基金预算。为此,上海市作出落实国家土地管理七项刚性要求的具体规定。[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